解密王朝兴衰背后的三大原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0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那我们该如何认识中国历代王朝兴衰更替背后的原因呢?

几千年,中国一直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这是世界上其他地区不曾有过的,罗马帝国崩溃之后,欧洲就分裂成很多小国,印度虽然有过一两次短暂的统一,但还是分多合少,只有中国在秦汉以后基本上维持了统一帝国的形态。

在统一的背后,中国却又有多个王朝更替,出现皇帝轮流坐的情况,那么在王朝兴衰的往复循环背后,是有规律可循,还是每次的衰亡原因都各不相同呢?

提起历代王朝灭亡的原因,可能很多人会想到农名起义,纵观历史,每个朝代末年都有农民起义发的生,汉末有黄巾军,唐末有黄巢,明末有李自成,清末有太平天国,所以农民起义导致了王朝灭亡的说法,似乎很有道理。

也有人认为是异族的入侵,比如西周的狄戎,魏晋五胡乱华,后来辽,金,蒙古,直至满清灭明。几乎每个朝代末期,都有少数民族的身影,异族入侵好像也是王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以上的说法只是涉及问题的表象,并没有涉及真正的更远,没错农民起义有时候的一个结果,并不是原因,中国的农民本来就坚忍顺从,习惯了逆来顺受,加之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对生活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能维持生存,一般都只想做个安分守己的良民,除非万不得已,民不聊生,无法生存绝不会反抗,乃至要命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来造反。

自汉代以来,王朝末年,一般都会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没有一个朝代例外,中央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所以才就会横征暴敛,导致农民负担过重,饥荒遍地,不造反是死,造反也是死,造反还可能有一丝生机,所以索性就造反了。

明太祖朱元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明朝那些事》中提到,朱元璋十七岁那年,四月初六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作为一个底层的农名,朱元璋最大的愿望就是吃饱饭,并没有太高期望。现实却如此残酷,眼睁睁看着亲人一个个离开,自己却无能为例,这是怎样的痛苦和仇恨。在元末,当时像朱元璋这样的处境的人并不在少数,所以才有那么多人揭竿而起。

至于异族入侵原因,还是在于王朝内部的衰弱,如过在汉唐盛世,少数民族都不在话下,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所以王朝的兴衰,关键在分析在于王朝内部为何衰落,其他的都是外的原因,都是结果而已。

中国古代王朝的之所以衰落,内部原因主要有三,第一,人口增加,第二,土地兼并,第三官僚腐败。

1 人口增加

在古代生产力水平稳定的前提下,农业生产粮食的多少受制于人口和土地面积。当人口很少,土地种不过来的时候,人口越多,生产力就越高,当人口发增长过多,超过入地的承载量,则会成为负担。

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料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这个理论就被人称为“马尔萨斯陷阱”。

在中国历史上,人口量和经济规模总是处于周期性的波动中:在和平年代,人口数量稳定上升。当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后,人口的增加开始拖累经济,国家的经济走向下坡。再加上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贫困百姓越来越多,国家的收入越来越少,朝廷逐渐入不敷出。这时如果又遇到了大规模的灾荒或者战乱,朝廷拿不出钱赈灾或者打仗,灭亡也就指日可待了。

新的政权上台以后,由于之前的灾害和战乱消灭了大量人口,人口对国家经济的负担不再存在。又因为政权更替,前一个朝代的权贵被成批消灭,土地兼并也得到了改善。这时只要新政权采取低赋税,百姓自然会努力生产、开垦土地,国家财富和人口便会稳定增长。过了一段时间,就形成了史书中所说的“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王朝。等国家经济再发展,就不可避免地又走向衰落了。

清朝初年的人口大约只有一亿多,而到了1800已经达到三亿,鸦片战争前后已经有四亿多,已经远远超出了当时当经济所能承受的人口数量,最终导致了太平天国的爆发。

2 土地兼并。

从商鞅变法开始,国家的土地政策逐步演变,土演变为允许自由买卖,于是催生生土地兼并。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土地私有,本意是让耕者有其田,但有了自由买卖,遇到饥荒,便开始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地,另一方面,地主却可以赚取税差,偷税漏税。

第一个恶果是减少国家税收。 中国不少朝代都施行“人头税”,按照人口来征税。官府拿着一本户籍,对着上面的记录去找老百姓要钱、拉他们参加徭役。 土地兼并导致很多百姓成为失去土地和住房的无产者。这些人的名下没有固定资产,很容易逃脱户籍官员的搜索。

另一个恶果是贫富差距加大。

”贫富差距越大的社会越不容易抵挡灾害、战乱的冲击。要是在土地兼并严重的时代呢,来了一场灾害,富人受到的损失可以忽略不计,可大量贫苦百姓因为平时缺少储蓄,都陷入了破产和饥荒。破产的农户无法开始农业生产,这破坏了经济;饥民导致犯罪或造反的事件增多,这也破坏了经济。

这不仅仅在中国,在古罗马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罗马有了在帝国后期,罗马消灭加迦太基之后,随着土地兼并,在作为罗马粮食的主要产区的非洲,土地兼并不断发生,到了尼禄时代,有一半的土地在六个人手里。在罗马的个个行省也是一样,随着庄园越来越大,庄园主想办法偷税漏税,政府收税越来越困难,一方面税收更多的旋转嫁给那些小农经济,增加了普通的劳动而的负担。,另一方面国家开始征收关税,贸易税,遗产税等,到了帝国末期,关税从原来的百分之一增加到百分之十二,导致了商品经济和罗马城市的衰落,最终罗马的经济奔溃,因为后期是雇佣军制度,一旦没有了金钱的保证,他们就倒戈相向,最终彻底摧毁了罗马帝国。

3 官僚贪污腐败

自从有了官僚系统开始,便存在贪污腐败问题,而这一直是政治体制中的毒瘤,历代王朝都想了各种对治的方法,但却很难根除,因为人性自古不变,人有贪心,便会有人贪污。

在张宏杰《坐天下》一书中详细讲述了清朝的贪腐情况。

早在乾隆中后期,腐败已经呈现集团化的趋势。乾隆时期已经花样百出的腐败,到此时又呈现出许多新特点:腐败向底层全面扩散,所有的基层干部都成为权力寻租者,一些普通公务员甚至成为腐败案的主角;潜规则变成了明规则,社会上所有大事小情都需要用钱开路,否则寸步难行。

乾隆四十六年到四十九年(1781—1784年),朝廷一连查出了五起贪污大案,都是“办一案,牵一串;查一个,带一窝”。一人败露,则与他有关的关系网上的数十名乃至百十来名官员就全部被揭露出来。常常是一人犯案,一省官僚体系随之瘫痪。

甘肃冒赈大案就几乎把甘肃全省县以上官员都牵连在内。他们上下联手,相互配合做假账,把八百多万元国库银吞入私囊。如果全部查处,甘肃全省政府运作将立刻瘫痪,乾隆皇帝不得不定下一条两万两的死亡线。即使如此,前后被处死者仍达五十六人之多。

嘉庆亲政抓的第一件事就是反腐败。 他杀掉了和珅,清除了和珅的党羽,掀起一个惩贪高潮,腐败的势头 越一点未减, 虽然杀了和珅,虽然在十一个全国总督当中,六个被他撤换, 然而各地官员,从上到下,从大到小,仍然无人不在收礼送礼,买官卖官;各地衙门仍然无处不懈怠昏庸,除了然而我部门利益之外,对一切民间疾苦都漠不关心。官僚集团对腐败已经不以为耻,反以为常。“大抵为官长者,廉耻都丧,货利是趋。知县厚馈知府,知府善事权要,上下相蒙,曲加庇护。故恣行不法之事。”

甚至嘉庆皇帝亲手树起来的廉政模范,时间稍长,也一个接一个地陷入腐败之中。最典型的是当初率先揭发和珅的谏官广兴。此人因为揭发和珅,深得嘉庆信任,被委以掌管四川军需的重任。他不辱使命,清正自持,扫除贪风,每年为国家节省数百万两白银,嘉庆帝多次号召全国官员向他学习。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就任兵部侍郎之后不久,也陷入贪污的泥淖,短短一年,就贪污了白银四万两之多。

官僚贪腐不但影响国家行政效率和公正,也会加大底层人民的负担,从而会加速王朝的灭亡。

小结

以列举的三个原因,是帝国内部衰落的根本原因,是每个封建王朝都无法避免的,因为属于王朝内在整体结构必须的组成部分,官僚也好,人口也好,土地政策也好都是国家必不可缺的,但是这些因素都有自己的发展趋势,无法控制,所以历史上没有那个王朝可以永远长存,只有彻底的改变政治结构,重新组合社会资源,才可能走出循环,所以才需要彻底的革命。就像英国、法国改变了政体,走出了旧循环,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