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open(/www/wwwroot/www.wendadaohang.com/data/md5_content_title/26/2647432f32f1e6ec19698bfbd9fcc6e4.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wendadaohang.com/inc/function.php on line 2468

Warning: flock()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www/wwwroot/www.wendadaohang.com/inc/function.php on line 2469

Warning: fclose()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www/wwwroot/www.wendadaohang.com/inc/function.php on line 2475
教育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吗? - 88问答网

教育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吗?

如题所述

别因为牵着孩子走得太急、太远,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9岁男孩吴耀杰

“我拿着试卷不敢去签名,因为分数没到老爸的预期;我知道少壮要努力,可为什么要和别人比……”近日,一首原创歌曲《我只是个孩子》引发关注。9岁男孩吴耀杰将自己的压力写进歌词,唱出了孩子们的心声,也令不少家长陷入沉思。

今天的孩子,无疑是幸福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都较以往更为优越,但今天的孩子,也无疑是辛苦的。正如歌曲中所唱,“隔壁邻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王大妈的孙女钢琴她过了10级,我爸战友的儿子一口流利的英语,我妈同事的女儿有深厚的舞蹈功底,听到这些消息,我只能默默不语……”随着竞争压力增大,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不愿等,用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将孩子的业余时间填得过满。为了让孩子在竞争中高出一筹,老师们不愿等,不断扩容教学内容、不断加快教学节奏。

久而久之,家长们的攀比,成了孩子们辛苦奔波的理由;成人世界的期待与生存法则,成了推动孩子疾行的动力。于是,走着走着,我们突然发现,已经忘记了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与节奏,让孩子真的像个孩子,让童年真的称得上童年。走着走着,我们突然发现,已经忘记了尊重孩子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与唯一性,忘记了教育的初衷不是为了满足大人的成就感,而应帮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走着走着,我们突然发现,牵着孩子走得太急、太远,竟然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教育,究竟从哪儿出发,又该去往何方?

叶圣陶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品没有生命,农作物则相反。受教育者是有生命的个体,有其自身成长的规律,在每个阶段都会呈现不同的特点。正因此,揠苗助长使不得,填鸭抑或大水漫灌也使不得。唯有以自由为土壤、以尊重和爱为阳光,才能让每一个生命个体健康生长。“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也只有遵循儿童内在的发展秩序,才能在潜移默化与润物无声中,让心灵更丰满、人格更完善、个性更彰显。

应当看到,现实生活中,面对严酷的竞争压力和考试的指挥棒,理想的教育理念往往显得单薄。这也是为什么,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争论,始终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探索一路前行;为孩子减负,成为过往几十年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大难题。效率与质量、个性与共性,始终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词,一直被反复论争。但今天,社会普遍的人才观与价值观在逐渐优化,评价体系也在朝着更加注重过程而非结果的方向持续改进。在这种背景下,注重知识同时更重视能力、素质与品格的理念,正在教育系统内形成共识;因材施教、尊重个性与差异的理念,正逐渐为更多的家长所接受。

有一则寓言《牵着蜗牛去散步》,令人深思。牵蜗牛去散步,想走得快点儿,可蜗牛用尽了全力,也只能前进一点点;备感绝望松手的一刹那,却突然发现自己已置身于美丽的花园,不禁疑惑:究竟是谁在牵着谁散步?与孩子一道放慢脚步,永葆最纯真的视角、最饱满的心灵,我们才能共同体味生命与成长的美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09
1、家庭教育列整个教育的首位,家庭环境、家长素质是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2、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不要老跟别人比较,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就是成长进步。
3、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个好习惯,良好行为习惯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家庭是习惯的学校,而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习惯和成绩成正比,厚德载物,大才要有大德保驾护航。
4、要认真践行“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是父母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而逐渐累积而成的,孩子犯了错,家长不是教训孩子,而是反思自己、修正自己。
5、让孩子明白人为什么要学习?学习是人的一种责任、一种权利、一种基本需要,学习是为了精神成长,知识能够改变命运。
6、家长要帮孩子找到发展的潜质。清楚孩子的智能类型、气质类型、学习类型和自己的教育类型,帮助孩子选择准适合自己发展路径,扬长避短,因材施教。
7、要让孩子美丽的梦想清晰起来。帮助孩子编织梦想、实现梦想,这是家长的责任。帮助孩子清晰知道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拥有什么?你想做到什么程度?
8、要让孩子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孩子学习的主要差距不在智力而是在态度,态度是影响学习的第一要素。良好的学习态度就是要靠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涨的学习热情、良好的学习习惯来学习,不能靠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家长逼着学。好的学习态度就是对待学习“认真、执着、坚持”。
9、要让孩子对学习充满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一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或活动,态度就积极,心情就愉快,思维就活跃。一个人现在做什么,将来做什么,与兴趣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当一个人某方面的兴趣与他的志向一致时,就形成了志趣,这时的兴趣会对人的未来发展起到全面准备的作用。
10、要启动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学习动力分为三种,即推力、拉力和压力。推力是发自个体内心的学习需求,拉力是外界对学习者的一种学习期待,压力是客观现实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人们常说的“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但是压力必须真正地转化为推力或拉力才能发挥其动力作用。
11、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想学不好都难。学习不是学了什么而是发展了什么,学生在课堂上学了什么固然重要,但学生思索了、发展了什么千百倍重要。学习方法对学习成绩的影响非常明显:最好的方法就是适合孩子,因材施学。
12、小学生注意力培养是个最大的问题,学生学习问题调查显示:注意力问题被列为十大学习问题之首。在军事上迅速集中自己的兵力,在一个点上歼灭敌人,这是军事天才。学习亦如此。
13、四年级孩子学习的关键期,一至三年级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期;四年级是转折期、学习习惯养成和成绩的分化期;五年级是的提升期;六年级是小学与中学的衔接期。四年级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关键期,情绪控制能力的关键期,良好学习习惯定型和培养的最后关键期,四年级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转折期。四年级是孩子厌学情绪的高发期,对四年级孩子的发展来说,关键的需求已经不是衣、食、住、行等物质性需求,而是探索、求知、好奇等精神性需求,这些需求要通过学习管理来满足的。让孩子体验学习的乐趣、帮孩子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14、语文尤其重要,其他学科是知识的宝库,语文是开启这些宝库的一把钥匙。中、高考改革趋势:语文升、英语降。‘语文’是对文字的认识,能够塑造一个人的整体。有很强人文素养的人,会“更有力量,更能包容,更柔软,更丰满”。中国大师级人物小时候读私塾,无一例外的打下了坚实的语文功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