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卷的鹊华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7

七桥风月中,名气最大的当属鹊华桥。鹊华桥坐落在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大明湖公园东南门鹊华路的南端,当你来到“众泉汇流”牌坊时,就见一座古朴淡雅的汉白玉石拱桥犹如一条薄薄的飘带横卧在碧波之上,轻柔雅致,端庄秀丽,似长虹饮涧、初云出月,这就是新建的鹊华桥。
  鹊华桥是新景区中最长的一座桥梁,长64米,桥面净宽8米,五孔联拱,构造精巧,形制美观。桥的两侧雕刻有精美的栏板和望柱,均由花岗岩石构造,石栏板为镂空石雕,石栏柱头为云龙浮雕,整座桥穷工绝艺,令人百看不厌。  历史上的鹊华桥并不在今天的位置。  北宋时期,今公园南门的大明湖和百花洲之间建有一桥,名百花桥,也叫白雪桥,元朝改名为鹊华桥。桥为单孔石拱桥,高约3米。明代重建。清嘉庆二年(1797)及道光五年(1825)又重修。桥长8米,宽4米。桥凸出路面2.5米。青石筑砌,下部的桥墩,挡石为大块石,桥栏为近1米高、半米宽的条石,桥上路面为大石板。  当时,大明湖北岸无高大建筑,空气清新,游人如在烟波叆叇,细雨迷濛之时站在桥顶向北眺望,但见明湖荷柳争辉,画舫往来;远山披翠,西有鹊山侧卧,东有华山耸立,二山遥遥相对。田野平畴,房屋茅舍,皆朦胧隐现于烟雨之中,景色着实引人入胜。古人称此为济南八景之一的鹊华烟雨。旧时游大明湖者,大都要到桥上浏览一番。元朝大书法家、画家赵孟頫根据这一景观,绘成一幅图画,名之为鹊华秋色图。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士,故画史又称其为“赵吴兴”。赵孟頫乃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至元二十九年至元贞元年(1292~1295),任济南路总管府事。至治二年(1322)六月卒,年六十九。追封魏国公,谥文敏。  元贞元年,赵孟頫回到故乡浙江后,常与好友、著名诗人周密聚谈。周密祖籍济南,靖康之变后,其曾祖随高宗南渡。周密生于吴兴,从未到过济南,但他牢记父亲的“我虽居吴,心未尝一饭不在齐也。”在其著作《齐东野语》中,他署名“历山周密公谨”,又自号“华不注山人”。  当他听赵孟頫谈及济南山水之胜时,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赵孟頫画了此图相赠。画面上一片辽阔的湖水沼泽,极目远处的地平线上,矗立著两座山,尖峭的是华不注山,左方圆平顶的是鹊山。山脚下一排乔木,近处是秋林水泽,一二渔舟出没其间。山前有几栋农舍,树木中间有一群羊羔,水滨坡下遍生芦草,画面上呈现出一片秋光,苍茫中显得清秀古远。  《鹊华秋色图》在元、明两朝一直收藏于民间,到了清朝,这幅古画被收入皇宫,成了乾隆皇帝的心爱之宝,乾隆亲笔“鹊华秋色”大字题写于引首,并题跋九则,钤印众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