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镇的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七级镇历史悠久。《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七级镇,在山东阳谷县东北运河之东,路出聊城县,有古渡。相传唐田真兄弟哭活紫荆于此。”唐时此地称毛镇。山东境内运河开通,穿镇境而过,是运河渡口码头,因修有石阶七级改为今名。元初在此建闸,设官管理,并有兵营驻守,明清相沿。时阳谷、东阿、莘县均于此设官仓转漕,货运繁忙,往来舟船颇多。南方士子进京赶考、官吏进京述职,此为必经之地。文人名士常在此逗留并吟咏诗词佳作。康熙、乾隆皇帝南巡也曾经此。镇城有6门4关和6纵8横14条街巷,势如棋盘,铺面相连,生意颇盛。  七级古渡在明代即被列为“阳谷八景”之一。七级镇、和阿城、张秋并称为阳谷运河三镇。清代著名学者、大书法家包世臣曾在《闸河日记》中记述自己在道光九年(1829年)六月六日由馆陶登舟南下,途经阳谷运河三镇的所见所闻。他写道:初十日由东昌出发,经利和务(即李海务)闸、周家店闸,又“十二里抵七级闸。闸入阳谷境,夹岸俱有市,阳谷、莘、东阿三县兑漕之水次也。十一日癸酉风略定,连日皆逆风溯流,昨日尤旺,纤挽之劳,几如上峡。十八里至阿城下闸。”描述了当时七级古渡的景况。因七级是粮码头,阿城是盐码头,故当时民间俗语又有“金七级,银阿城,铁打的周店”之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