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可奇的人物经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周可奇,湖南长沙人,1995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修竹笛专业,1999年因成绩优异,免试直升该院研究生。在校期间,曾任院学生会、研究生学会主席,多次荣获甲等奖学金。现已留校任教。周可奇,在武汉音乐学院早就小有名气,品学兼优的他被不少老师和同学誉为“艺术生的楷模”。周可奇 青年笛子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管乐研究会会员,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竹笛教师。1976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自幼习音乐,随母亲学习竹笛。受宋树坤老师启蒙后,师从湖南省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北派竹笛大师冯子存传人杨明。1995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竹笛表演专业,师从中原笛子大师孔建华传人荣政。1999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周可奇因成绩优异,免试直升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部,攻读竹笛硕士学位,导师为向思义、胡志平教授。2001年5月,周可奇在武汉编钟音乐厅成功地举办了个人笛子独奏音乐会。并以论文《赵松庭竹笛艺术研究》通过了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成为我国中南地区首位竹笛硕士。
周可奇出生在长沙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母的文化程度都不高,但他们很注重用朴实的道理教育孩子。读小学时,周可奇表现出了很好的艺术天赋,并迷上了吹笛子
。上了初中,父母正式把他送到宋树坤老师那里课余学吹笛。三年里,勤奋的他除了学习就是练笛。上高中时,他选择了长沙11中艺术班,当时学校离家里很远,骑车也要四五十分钟,但他坚持每天早早起床,这期间他不仅技艺大为进步,成绩也名列前茅,年年都是班长。1995年考入音乐学院后,周可奇更加勤奋地在艺术之海遨游。此外,他还全方位锻炼自己———当校报记者、学生干部,参加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等等。周可奇深知一切艺术的基础是文化,所以特别注重文化课学习。他认为:“缺乏文化修养,器乐技巧搞得再精湛,也只能成为匠,而不能成为家。”1999年,他以每门功课均在80分以上的优异成绩,成为该院惟一一位符合推荐免试读研条件的毕业生。已为艺术老师的周可奇寄语那些想学艺术的青少年,一定要学会勤奋吃苦,树立好的人格修养,同时千万别偏废了文化课的学习。 周可奇举行了他的个人笛子独奏音乐会。周可奇来自湖南,他自幼受宋树坤老师启蒙,后师从冯子存传人、国家一级演员杨明。1995年,周可奇以优异的成
绩考入武汉音乐学院,师从荣政讲师。1999年,周可奇因成绩突出,直升该院研究生,师从向思义教授,攻读竹笛表演与教学方向的硕士学位。音乐会,是周可奇学习成果的一次总结汇报。音乐会上,周可奇演奏了《挂红灯》、《三五七》、《早晨》、《楚天春华》等笛子独奏曲和笛子协奏曲《巴楚行》(武汉音乐学院钟信明教授1995年创作),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周可奇的演奏涉猎广泛,音乐会上他还演奏了巴乌曲《侗乡之夜》、口笛曲《苗岭的早晨》、箫曲《妆台秋思》以及他自己创作的埙曲《古道》。音乐会上,周可奇的精彩演奏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著名的中原笛派演奏家孔建华、以及武汉音乐学院院长赵德义观看了周可奇的音乐会,他们高度评价了周可奇的演奏。周可奇笛子独奏音乐会演奏曲目:挂红灯(冯子存)、三五七、箫独奏:妆台秋思、故乡的回忆、口笛独奏:苗岭的早晨、巴乌独奏:侗乡之夜、早晨、埙独奏:古道、笛子独奏:楚天春华、笛子协奏曲:《巴楚行》第一乐章:往事。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