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民间信仰,你了解多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4
提起我国的民间信仰,很多人即会想起“拜神”、“寺庙”、“儒释道”、“民间传统巡游”,它们都是我国民间信仰的一部分。有人说,我国民间传统“有信仰而无宗教”;又有人说,民间信仰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这都是对的,民间信仰可以说的还有很多。

 “拜神”的重要意义,有一句民间俗语能说明:“入庙拜神,入屋叫人。”这就是说,“入庙拜神”和“入屋叫人”是同等重要的,是一种基本的礼貌。

中国人是很“务实”的,民间信仰也不例外。“拜神”大都建立在某种需要之上,如人们要祈求居家平安及农作物丰收要拜土地,出海打鱼要拜妈祖、海神,求雨要拜龙王,求学业要拜文曲星或孔子、求子甚至求财要拜观音等。还有象征人的一些幸福追求的神,如“福、禄、寿”神。

中国人所拜的大多数神原来都是人。区别于大多数宗教信仰,中国人多把共同祖先、或有着特殊功绩或道德意义人物升格为神,如我们熟知的炎帝、黄帝、关帝、北帝、佛陀、观音、黄大仙等,甚至孔子、老子也是民间的拜祭对象。这些神不仅反映人们的实际需求,更重要的是人们的精神上、情感上的需要。某种职业或技艺的开创者或代表人物也是被拜祭的对象,如理发祖师吕洞宾、相声祖师东方朔、酒业祖师杜康、医业祖师华佗、木工业祖师鲁班等。

 民间信仰也造就了一些传统节日,如清明节、鬼节、腊八节等。一些拜祭对象的生日,也成为一些国人比较重视的节日,如孔子诞、观音诞等。这些节日都形成一定的形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人崇拜大自然,加上自然的现象、规律与农业、渔业息息相关,所以我国先民也有强烈的自然神崇拜。日、月、星、山、水都是先民崇拜的对象,比较知名的自然神有代表北斗七星的“斗姆”、太白金星、五岳山神、河神等。“四海龙王”其实也是自然神的一种,不过由于拜妈祖的盛行,他们渐渐被忽略了。

说完外面的神,其实家里的神也有很多,如灶君、井神、门神、房基神等。当然,关帝、观音、土地等神,也是不少人供奉在家里的。除了神,人们在家通常也不会忘记上香给祖先。同宗人的大型的祖先拜祭,还关系到一个宗族的交流和团结。

说到拜神,不能不提奇书《西游记》。唐朝人白脸秦琼和黑脸尉迟恭,他们成为民间的门神,就是受《西游记》影响的。《西游记》中的角色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甚至都成为民间的拜祭对象。《西游记》还反映了发端于元末,盛行于明代的所谓“三教合一”的思潮:三教是为民间的实际需求服务的。

从明代至今,有不少儒家人物祭祀于道观中,儒家祠庙由道士或和尚管理。在明代,民间甚至还出现“三教堂”,把孔子、老子、佛陀摆在一起,给信众拜祭。简单来说,“三教合一”自佛教传入起,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佛教传入继而中国化(特别是利用道家的一套术语去解释佛教经典)、道家受到佛教刺激结合传统民间宗教形成道教、佛老一家的思想产生、佛教世俗化及简单化、和尚也讲儒家经典、儒学通俗化、三教在民间“合一”。

林语堂说过,“道家哲学为中国思想之浪漫派,孔教则为中国思想之经典派”,又说“道教是中国人民的游戏姿态,而孔教为工作姿态,这使你明白每一个中国人当他成功发达而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失败的时候都是道教徒。”他的话很精辟地指出了儒道两家怎样满足中国人的精神需要乃至民族性格的塑造。当然,中国人没有或不懂得在儒道两家得到满足,还可以到佛家的港湾处停停漂泊不定的人生之船。

民间信仰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就在你我身边,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