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乱己心,也别扰人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6
眼下的空间里,充斥着太多杂乱的声音,想要在这样的空间里,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纯粹天地,就要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 不被别人扰,也别扰人心

1

年假收假的第二天,小叶就辞职了,半年前她就想过这件事情了。基本原因无外乎不喜欢这个工作,想要出去闯一闯,工作压力大……但过年回家后和家人聊了很多,也想了很多,收假时,“逃离”的想法已经基本平息了。

小叶觉得,出去是一定要的,但不是只有想法,没有准备没有规划的现在。

然而,上班第一天,一起进公司的一个男生,遇到小叶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不是说你要辞职么?什么时候走?”

死要面子的小叶随口一接说“对呀,正在准备呢!”

然后他类似鼓励般说“你可以的,不像XX,天天念着辞职,但永远还在!”

这句话,对于站在决定门口纠结犹豫的小叶来说,成了用力的一脚,彻底将小叶踢进了辞职的路。

于是,只想着要辞职,但完全没规划接下来去哪儿的小叶,任性的拿着仅有的一千块钱踏上了异乡的路。

听过一句话说“当你选择艰难的路时,你得先准备足够的盘缠”。一心只想着要出去闯荡的小叶完全蒙圈,不但没盘缠,还逢上母亲生病,结果可想而知,这一年是兵荒马乱后,回头看,一无所有,往前看,前路堪忧。

说到这里时小叶对我笑笑说“这事儿怨不得谁,告诉别人要辞职的是自己,没规划的是自己,被别人的话激得做决定的还是自己,轻易被别人扰乱步伐,最终细捡满地鸡毛,是我这一年学到的最大的教训,只是说那句话的人,也不轻不重的在我的成长轨迹里不负责任的掺了一脚”。

小叶这段话让我心里一惊,看不惯某个人的行为,然后以玩笑起哄的方式揶揄对方,这样的事情,看得不少,偶尔自己也会觉得无关紧要的掺几句。

但向来就有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的说法,一个你再不喜欢的人,也终究是有心有血肉的人,你的嘻嘻哈哈,可能会不经意间改变别人的路途。

如果说这话的是你,那么,在某些人的记忆里,你可能永远是灰暗的色彩。

2

见贤思齐焉,这是很理想的学习心态和状态,但在现实生活中,近墨者黑的例子居多。因为行为会本能的倾斜于简单的事儿。

闺蜜哥哥结婚一年多了,嫂子漂亮贤惠,和哥哥感情也很好,但只要和家里堂嫂在一起,回来定会给家人们摆脸色。做事儿像在发泄,说话也像吃了炸药。

闺蜜堂嫂是什么样子的呢?朋友圈内容永远是在抱怨自己老公,一吵架就在家族群晒手写的离婚协议书,她的所有朋友都知道她的婆家有多“过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堂嫂也是。但是,一个容易抱怨的人,言语上的影响力一般也是负能量,实在很难用优点影响到人。

闺蜜每次知道这些事情都会很无奈,无奈于自家嫂子容易被人影响,也无奈于人总在情绪的支使下,忘了自己本来的状况。

堂嫂会这样,本身的性格是一个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与堂哥聚少离多,且堂哥父母也总是吵嘴。但闺蜜家平日里很和乐,闺蜜妈妈大大咧咧,和我们这群年轻人也能玩笑笑闹,哥哥更是肯苦肯干有上进心。按理说,情况不同,情绪也该不同才是。

但从闺蜜嫂子身上可以很明显的得知,人会更容易计较出生活不如意的地方。所以,你的抱怨和埋怨或许不仅仅是发泄,你无意识的举动,可能正在影响着别人的思想,行为。

如果你的行为里还带有“故意”的成分,那么,你的境遇不会因此得到改变,别人却有可能因你变得不幸。

所以,从积善的角度出发,也该学会克制自己想要散怨的举动。

3

同事小贝这两天提出离职,但要月底才能办离职手续。于是,她这两天的办公室话题都是关于辞职的。确切的说是关于为什么辞职的。

不知道是在安慰自己还是在劝诫他人,她除了细数了公司的各种弊端,还很具体的为剩下的每个人分析了工作前景。一言概括,就是如果继续待在这里,大家的前途都是灰暗的。

当大家配合着感叹说“没办法啊,为了生活,眼下先将就吧”时

她倾过身和关系很好的同部门小姐妹说:“要不我们一起辞职吧,你不是也干得不开心么?”

……

这样的心理其实很能理解,就是对自己的决定没信心,想要有“同类”,而所谓同类,就是做一样决定的人。

尽管这之后大家走的路会完全不一样,但只要眼下这个决定一样,对ta们来说,就是对未来信心的加持。

但是,理解不是赞同,大多数人一个月总有32天想辞职,但大多数人都还在坚持。

不是这大多数人都没梦想没追求,而是生活中有太多的冷暖自知,

有每个阶段必须承受的不愉快和忍耐。

所以,不管你做的决定是什么,都不能为了给自己的底气加气,在别人本来就已经快要断的弦上,麻利残忍的给上那么一刀。

你终究要走,还不如挥一挥衣袖,留下一屋洒脱利落,何苦在留下来的人的心尖儿上撒一把盐。

4

闺密和男朋友吵架了,下意识的就会一起数落该男友的不好,朋友诉苦说办公室的那些小九九真心烦,自己也跟着开始倒苦水……

生活中的安慰,很奇妙的会被附和烦恼替代,结果往往是寻安慰者烦恼依旧,而自己,也会被带入抱怨的漩涡。

也即是说,建议和扰别人心,界限是很微妙的。

建议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换位思考之后,给出自己的想法。这时候说出的话,就是要指哪儿打哪儿,能解决实际问题。

而扰别人心,很多时候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想要寻求虚荣、认同和心理支撑,本来是要安慰别人,也是在自己身上找同理心。

一个是为人,一个是为己。

所以,真不知道自己该不该说一些话,或者是下意识的想要说一些话时,先问问自己,这句话说出来,你的目的是什么?!

5

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不经意会影响到别人,这说明,我们的这颗心其实是很敏感的。

我们得学会守心。

不扰别人心,是种善良。守住己心,不被人扰,是理智。

不管是重要场合的博弈或谈判,还是生活中闲适的聊天,不经意间接触到的话语,或是寻求帮助时接收到的建议,听取的时候,都要有目的性。

要清楚这些话于自己的作用是什么,且得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对自己到底是否有用。

关注事实,提防情绪,不要被情绪影响了对事实的判断。

6

人是群居动物,话肯定得说,朋友遇到烦恼找到自己了,该给的建议还是得给。我们要快速成长,要实实在在的生活,肯定就要从人群中汲取需要的东西。

这样的现实下,想要不成为别人负面成长的催化剂,也不想成为别人负面情绪的容器,就得在说和听时,警惕情绪的力量,关注情绪背后的问题本身。

如此,才能不被别人扰,也不扰别人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