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u二声)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tuo二声)龠(yue四声)乎?虚而不屈(在这里读作“jue二声),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没有仁慈之心,将世间万物视为刍狗,让其自生自灭。刍狗是用草扎成的狗,在古代祭祀时使用,祭祀结束后就会被随意丢弃。圣人效仿天地,对百姓不做任何偏爱,将其都视为刍狗,让其自生自灭。

天地之间,就像一个橐龠,即为火炉鼓风的风箱。看似空虚,其实内里并不匮乏,越是鼓动,内部就越是充实,继而向外面扩散。

一个人如果说话太多,就会把自己逼上了绝路,与其如此,不如尽量不要多说话,把话留在心里,反而可以得到更多。

刍狗这两字容易让人对老子产生误会,将百姓视作用草扎成的狗,这样冷漠无情的人,也能被称之为圣人吗?

老子是在说,天地没有慈爱,什么都不管,所以让万物顺其自然地生长,而圣人效仿天地,在治理百姓时,不可厚此薄彼,这样就不会有嫉妒从而产生纷争,更要给予其一定的自由,让其自由地生活,这样百姓就可以衔殇赋诗,以乐其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插个题外话,这里引用了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的句子,最后两句是“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无怀氏和葛天氏都是传说中上古帝王的名字,相传那个时代人们生活安乐,恬淡自足。而老子的理想,正好是回到上古那个民风淳厚朴实的时代,所以我个人觉得用在这里刚好合适。

老子在这里又教给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言多必失,行多必过。

听过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向当世道学大家学习长生之术,学成之后,师父给了他一个忠告,那就是“少说话”。另一边,因为这人阳寿已尽,牛头马面却并没有将其带入地府进入轮回,于是阎罗王就惩罚牛头马面去洗碳,把碳洗白为止。有一次,这个人遇上了正在洗碳的牛头马面,大笑道:“我活了五百年,还没有听说过碳能洗白的。”牛头马面恍然大悟,“原来就是因为你,才害我们在这里洗碳!”说完,就把他带入了地府。

什么长生之术、牛头马面可以看出,这个故事属于虚构,但是从中可以看出古人对于“言多必失”的感悟,如果那个人可以遵守师父的告诫,就不会被牛头马面发现,进而失了长生。不过在我看来,活了五百年也不算亏了。

再举个真实的“栗子”,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个谋臣叫杨修,非常聪明,就连曹操都与其“智差三十里”,即有一个谜题,杨修先想到答案,而曹操在走出三十里之后才想出来。可就是这样一个聪明的人,却没有学会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多次猜中了曹操的想法,还多次告诉别人。可以想到,任何一个老板都不愿意手下有一个能时刻猜透自己心思的人,所以曹老板把杨修杀了。

如果杨修不到处炫耀自己的智慧,而是懂得隐藏,就不会落得这个下场。参考同时代的司马懿,不多说不多做,总是藏着忍着,最后忍出了自己的一片王朝。

在日常的生活中,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用到语言来进行交流,一定要记住“言多必失”,尤其是在关系并不怎么亲密的人之间。

说得多了,一定会有漏洞,退一步讲,就算很谨慎,没有漏洞,也一定会有容易让别人误会的地方。而且,夸夸其谈,纸上谈兵只会浪费干其他事情的时间,能够成为强者的人,绝对不可能是一个说话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一定要注意,要记住“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