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没有原则的父母,教不出懂规矩的孩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18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凡是都要懂规矩,才能更加优秀,教育孩子亦是如此。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好的规矩是对孩子成长最大的告诫。


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与其跟孩子讲道理,还不如给孩子立规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他眼里,改变人生的从来都不是道理,而是规矩。



梁先生回忆说:在他小的时候,对母亲撒过一次谎。这个谎言当场被拆穿,他也因此被母亲狠狠地教训了一番,这是他第一次看见母亲如此的生气。

从那时起,母亲便为他立下“不许说谎”的规矩。这个规矩伴随了他的一生,无论是“公车上书”、“戊戌变法”还是“五四运动”,他都坚持把不说谎当做是自己的原则。



父母立规矩时经常陷入的误区


不知道什么是规矩


如果家庭是一台复印机,父母是原件,那么孩子就是复印件。如果父母本身就不懂礼貌,经常插队爆粗口。这样的父母,很少能教出懂规矩的孩子。



不忍心给孩子立规矩


每当孩子犯了错,父母总以孩子还小为借口。好不容易狠下心来想要给孩子立个规矩,却又在孩子的哭闹中妥协了。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底线,直到孩子被惯坏。



父母不能偏袒孩子一辈子,现在缺的规矩,以后 社会 给你补回来。


立规矩要趁早


很多习惯都是从小时候就开始养成的,规矩也是一样。前一段时间,朋友圈的一则新闻引起了广泛热议。一个10岁的小男孩,从背后猛推一个已经怀孕4个多月的孕妇。

当问及原因时,这个男孩居然毫不在乎地表示,想看看孕妇摔倒会不会流产。话语之间没有丝毫忏悔!更让人气愤的是,孩子的奶奶还一味地护着孙子:“他还是个小孩子,你们这么大的人了,跟他计较什么?”

就这么一句话,让多少熊孩子愈发肆无忌惮。父母老人疼爱孩子没有错,但这种畸形的爱不是孩子所需要的。 如果真的爱孩子,请教会他们:什么是规矩,什么是责任,而不是一味地溺爱。



做错事情要有惩罚


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曾经说过一句话,让林老师印象深刻: “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形成一些东西,除了爱之外,还要有敬畏。 当孩子做错事情时,惩罚其实是一种保护。

通过适当的惩罚,要让他知道害怕,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以后再也不敢这么做,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得到真正的成长。但家长们要记住,只是适当的惩罚,一定要注意分寸。



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


如果孩子犯了错,就要让孩子自己去承担后果。如果家长一味地偏袒,只会使之前立的规矩功亏一篑。绘本《我永远爱你》中就有这样的对话,让林老师印象深刻。

这位妈妈不厌其烦地对孩子保证,“不管怎样,我永远爱你”,但是妈妈也有自己的原则。 你必须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妈妈并不会因为爱你而向你妥协!



父母坚持以身作则


其实,说得再多,都不如父母以身作则来的实际一些。你教孩子懂礼貌,但是自己却成天爆粗口。你教孩子不浪费,自己却大碗倒饭菜。

这样的行为,怎么能够让孩子信服?如果父母想要孩子真的守规矩, 那么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从生活的点滴间接地影响孩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