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到底牛在哪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5


入夜,再一次翻开余秋雨散文集,恰巧翻到《山居笔记》里那篇“千年庭院”,十多年里记不清读了多少遍。

岳麓山下那座古朴的庭院一次次在我的耳边发出遥远的呼唤。

读过它的人都知道,岳麓书院一直被誉为中国史、乃至世界史上最牛的教育机构。

为什么牛?难道比北大、清华还要牛?

从几个方面来说一说岳麓书院为什么牛。

首先,北大、清华代表着中国教育的最高水平,建校百余年,在世界的舞台上昂首挺胸,是十几亿国人最向往的神圣殿堂。

但是,北大、清华在岳麓书院面前,望着他那苍然白发,一下子变得拘谨了:

“哦!前辈,我们之间还隔着一部浩瀚的宋元明清史。”

早在公元976年,岳麓书院就已经诞生在了这片幽静之地,百度上说他“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



其次,岳麓书院牛在老师和学生。

北大、清华能够成为中国高校的楷模,正是因为有鲁迅、胡适等巨咖的加盟,他们任意一个人都能书写中国教育的未来。

岳麓书院如同历史上璀璨的星空,书院的老师就是那一颗颗闪烁的明星。

比如那个从不吃豆腐的白鹿洞“洞主”、“程朱理学”的创派大佬朱熹老师。

北宋著名理学家、作家、《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老师。

还有那个面对竹子格物致知、“龙场悟道”的心学一哥王阳明老师。

这些明星老师们上承学校、下启学生,联结着历史的过去和未来。



有优秀的老师就会有优秀的学生,

南宋学生代表吴猎、游九言等站起来向大家挥了挥手。

他们个个才华横溢,担当着南宋理学的未来。

如果你觉得他们的名字陌生,那下面这几个名字你一定听过。

比如清代的哲学家王夫之、军事家左宗棠、政治家曾国藩,还有思想家魏源、外交家郭嵩焘。

用余秋雨老师的话说:

“你看整整一个清代,那些需要费脑子的事情,不就被这个山间庭院吞吐得差不多了?”

岳麓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单单是才华上的牛,关键时刻还体现在民族气节上。

公元1275年,元军攻破长沙城,岳麓书院百余名学生奋起反抗。

然而,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只能杀身成仁、以身殉国,在民族气节上赢回尊严。

但是我觉得最牛的不是书院的老师、也不是书院的学生,而是书院的大当家——山长,就是今天的校长。



岳麓书院的第一任校长叫周式,一个敢于拒绝皇帝的牛人。

他本可以在国立大学担任重要职位,然后拿着高薪,住着别墅,舒舒服服安享晚年,但他拒绝了,原因只有一个:

“我有一个梦想,创建一所北宋最牛的私立大学。”

岳麓书院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诞生了,自任第一任校长,皇帝都给他发来贺电。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关键、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师者之师。

校长不仅要负责书院的组织管理和教学工作,关键时刻还要接得住别人的挑战。

随着北宋程颐、程灏兄弟相继离世,朱熹老师坐上了南宋理学的第一把交椅。

位子上坐待久了,就会感到不安和不满。

内心渴望进步的朱老师毅然决然离开了白鹿洞,踏入江湖,用实战检验过去、用高手提升自己。

听说岳麓书院藏龙卧虎,现任校长张栻可为一代宗师,他便连夜从福建奔湖南去了。

全国各大高校的学生闻讯而来,“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

这一场学术界的“华山论剑”持续了两个多月,学术成果颇丰,两个人亦师亦友,湘江之畔的送别,更是难舍难分。

事实证明,张校长很牛,没有让学生们失望,这一场大探讨、大交流、大辩论、让岳麓书院赢得了无上荣誉,还为之后的书院赢得了朱熹这位牛人老师。

到了这里,岳麓书院最牛的地方应该说完了吧?别着急,还有一个地方,不说,岳麓书院的牛气还不能达到满分。

它就像岳麓书院上空飘扬的旗子,看见它才知道什么叫做成功的标志,什么叫文化的积淀。



乾隆四十七年,六十四岁的副部长罗典接过校长聘任书,开启了属于他的校长生涯。

管理、教学、搞辩论,他都不担心,最担心的是怎么从众多优秀的校长中脱颖而出。

要知道,一千多年里,岳麓书院留下姓名的校长就有五十八位,加上没留下姓名的就更多了。

机会来的很快,那年秋日,罗校长登上岳麓山观赏红叶,忽然听到有人在诵诗: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引起游客的一阵喝彩。

还有人诵道:“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唐代王摩诘的《山中》,意境更妙。

他的心结突然被打开了,准确的说是火红的枫叶燃烧了他的忧虑,心中豁然开朗。

“有酒有诗有红叶,怎么能少了一座观赏红叶的亭子?”

没过几日,罗校长便请来了能工巧匠,在清风峡中因势而建,亭子落成,满山红叶尽收眼底。

醉翁亭下有醉翁,所以叫醉翁,现在红叶亭边有红叶,就叫它红叶亭吧!



每年秋日,罗校长都会组织学生登上岳麓山,来到红叶亭下,就差打出一个横幅来,上面写着:

厉害了,我的罗校长,伟大了,我的岳麓书院。

因为有红叶亭,罗校长火了,从众多校长中脱颖而出了,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杰作,更是一个有着深厚积淀的千年庭院的杰作。

如果你觉得“红叶亭”这个名字还不够文艺、不够响亮,没关系,它还有一个名字。

就在罗校长的红叶亭落成后不久,一个叫毕沅的朋友来到这里。

“此亭配此景,真是千古一绝,只可惜这名字太俗,那就让我来成就它吧!”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毕沅提笔写下“爱晚亭”三个大字,自此,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就从一片红叶林中惊艳地向我们走来了。

它和陶然亭一样,名字都源于唐诗,美得让人心醉。

我觉得岳麓书院生的晚了,如果再早个一百年,它的名字定会出现在唐诗里,那又该是另一番境界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