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2-07-21
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奴隶社会时期最古老的雕刻艺术。
苏萨出土的《彩陶罐》,陶壁薄而精致,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图案生动,用线流畅,横条是长颈鸟,中部是奔跑的狗,下部是大角山羊。这些动物都已变形,拉长的狗有趣地暗示了运动的速度。
图1—《彩陶罐》(公元前5000~公元前4000年)
在乌鲁克城白庙中发现了石刻《女神头像》,可能属于宗教的偶像。他的眼睛、眉毛原本嵌着黑曜石、天青石等有颜色的材料,头发是用黄金和铜做成的假发,雕像眼睛很大,嘴巴做得很细致,脸上有一种威严的神态,这是当时女神像所具有的特色。
图2—《女神头像》(约公元前3500~公元前3000年)
乌尔王后墓出土的竖琴(又称牛头琴,约公元前2685年)工艺精湛,琴柄以黄金制成,并雕有黄金牛头装饰,用蓝宝石镶成牛眼和颈部鬃毛。竖琴上镶有装饰图案,琴箱画取材于神话故事,画面有4幅:第一幅是英雄,手抱两只人面牛身的动物;第二幅画中端着食物和酒的狼和狮子正朝着画面外的宴会走去;第三幅是驴、熊在奏乐,熊的下方还有一支像狼的小动物拿着一把叉子。最后一幅是一只半人半蝎的动物和一只山羊,从大花瓶中取出几件东西。从腰部以上正面、下身侧影的造型手法,私受古埃及的绘画影响。
图3—竖琴音箱
青铜制品《国王萨尔贡一世头像》的雕像造型简练,有豪放、彪悍的气概。萨尔贡一生征战,以武功建国,第一次统一了两河流域,自称“世界四方之王”。头像对头发、胡子的处理使用装饰手法。宝石镶嵌在眼眶内,仿佛加强了超人的气质。古代西亚贵族喜欢把头发、鬃角、胡须统统打成辫子,表示男性的尊严和美观,并且在辫子上都涂上香油,散发出阵阵香气。虽然头像是否为萨尔贡一世目前尚未形成定论,人们却愿意根据头像的骄傲与自信,将之与萨尔贡一世联系在一起。
图4—青铜制品《国王萨尔贡一世头像》(公元前2300~公元前2200年)
《纳拉姆辛王的石柱》(约公元前2200年)是阿卡德国王纳拉姆辛(萨尔贡的孙子)对山地部落波斯作战时的胜利功碑。内容与浮雕手法处理:国王刻于石柱中上方,位置十分突出,被长矛刺死的敌人倒在他脚下;下方是战士登山的场面。山尖上有日、月,山下有树木衬托,布局十分协调。这是艺术史上第一次出现风景描绘。
图5—《纳拉姆辛王的石柱》(约公元前2200年)
巴比伦王汉谟拉比(公元前1792~公元前1750年)制定了复杂的《汉谟拉比法典》,被记录在石柱上(约公元前1780年)之上。黑色玄武岩刻成的柱高2米多,刻有楔形文字书写的法典内容,全文共282条,宣布法典的目的“是为了在世界上公平评判优胜者,击败不道德和邪恶,使强者不能欺负弱者”。它是人类最早的一部法律文件。其由法律格言组成。这些格言融合了古老的风俗惯例,反映了将近4000年前古巴比伦的社会状况。石柱上部有两个人像浮雕,坐着的是太阳神沙马什,他坐在神圣山岳和塔庙顶上;站着的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汉谟拉比从太阳神手里接受了司法权力,体现了“王权神授”。
图6—巴比伦王汉谟拉比(公元前1792~公元前1750年)制定了复杂的《汉谟拉比法典》,被记录在石柱上(约公元前1780年)之上。
《人首带翼的五腿兽》是萨尔贡王各宫殿入口的守护神兽。这座人首、带翼的公牛被称为“拉马苏”,因为诸神都相信它能抵挡各种邪恶的精灵。五腿兽的艺术处理别特别:细致的小卷毛胡须,一排排羽毛组成的鹰翅和肌肉发达、血管清晰的腿部,使观众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为了让正、侧两面都能看到有4条腿的效果,将人面兽设计成5条腿,很有创造性,突破了一般程式。
图7—《人首带翼的五腿兽》
亚述尼姆罗王宫的墙上有很多浮雕,内容都是表现国王骑着战马或战车打猎,如猎狮、猎野驴,猎人和狮子搏斗等激烈场面。亚述人来自北方的平原,勇敢善战,又具有强大的破坏力。亚述王朝的艺术作品大部分是夸耀、强调国王的权威与尊荣。皇宫浮雕表现的杀狮行动是当时的一种严肃的战斗仪式:国王阿苏尔巴尼帕担任至高无上的守护神角色,保卫治下的羊群;当士兵将野兽从铁笼中放出后,国王率领战士们将它们一一射杀。这些雕刻描画了狮子刚强,杀狮的国王自然更显英勇。这些浮雕也最能代表古代两河流域雕刻艺术的成就。它们形象逼真,神探非常动人。高约60厘米的《受伤的狮子》是其中之一。浮雕中狮子身中3箭,下肢不能动弹,但前肢仍支撑着前身,昂头吼叫,进行垂死挣扎,突出了狮子的顽强性格。
两河流域由于民族之间和外族入侵的战争频繁,民风十分强悍。美索不达米亚人将生命看作一场持续的斗争,他们的文明建立在武功之上,人们的思想也不像古埃及那样考虑长远的“来世”,而是追求富豪,夸耀暴力。体现在美术方面,主要是颂扬神和国王的威力,着重夸耀王权和帝王的武功,体现出阳刚之美。这与古埃及仅仅通过神来显示王权有所不同。
(注:内容主要来自学习书籍,图片根据文字内容从网上或书中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