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挑事的婆婆是怎样一种体验?而比这更心累的是嫁给了一堵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3
【1】

最近遇到一个读者小玲,遭遇了中国最普遍而又普通的婆媳关系的难题,向我倾诉。

她结婚不到两年,谈恋爱不到半年就和男方结婚。男方是典型的凤凰男,在农村出生,有两个姐姐,所以他从小在父母尤其是妈妈的溺爱中长大。上了一所大专院校,毕业后去北京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回到老家所在省份的省会城市工作。

小玲出生在城市小康家庭,父母是国企职工,虽然从小也因为父母的争吵变得性格敏感,但是生活还是无忧无虑的。上了一所普通大学后,父亲安排到了一家事业单位,工资不算很高,但是稳定而福利不错。

这样的两个人结婚后,第一年就开始出现争吵,总是张口闭口要离婚,但是最终在女方父母的劝和中试图寻找到婚姻中的爱情,也就是父母口中的“先结婚再恋爱的感觉”而一忍再忍。

然后婚后半年多,小玲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两个人都很高兴。男方便将农村的父母接过来和他们一起住,方便照顾妻子。

可是,由此,婆媳战争也随着双方性格、生活习惯、饮食习俗、消费观念以及三观的不同而发生了很多的争论甚至争吵。

小玲看不上婆婆在生活上的脏乱差以及抠门,婆婆觉得儿媳以城市人的高傲嫌弃她来自农村没有见过世面,不会做饭,不会照顾人。

其实,在这种争吵的关系中,两个人都是不自知的。因为,我从和小玲的交流中得知,她其实并没有真正嫌弃乃至讨厌这个婆婆,只是觉得有些农村的习惯,她不能适应,从而不自觉的无法接受甚至拒绝。

而婆婆因为来自农村,看到儿媳妇所谓城市大小姐的做派和对待儿子呼来喝去的态度就觉得不顺眼,所以总是会以儿媳妇不会伺候儿子,不会做饭收拾家务来回击儿媳妇。

这样吵了几个月,一直到小玲快要生了。小玲的父母便过来照顾她。

在这样的关系中,父母总是要护着自己的孩子。于是,在比较中,小玲的父母难免和公婆也是因为对待小玲的态度上发生口角。

最终的爆发是在医院产房里。

因为婆婆觉得儿媳父母来了,于是就应该由他们照顾做饭,自己便有一顿没一顿的也不按时送饭到产房,而且也没有给儿媳钱。

美其名曰,我们以前那时候生养几个孩子也没有你这么娇气啊,这不吃那不合口的。

不给钱的理由是,我们是农村的,家里穷,也没有什么钱,你父母不是国企领导吗,有钱!等你出院不上班后,我儿子还要养你和孩子呢!

听到这样的解释,小玲彻底爆发了,怼了婆婆几句,将以前的怨气和压抑全部爆发,针锋相对,便发生了激烈的吵架。

小玲哭着给爸妈打电话来医院照顾她,婆婆便在第二天气哼哼的回老家了。

僵局就这样一直持续到孩子百天。婆婆依然没有出现,即使是在孩子摆满月酒的大喜之日。

自然,借此和解的最后一道防线也崩溃了。

小玲父母便将外孙女接到了自己家照顾。小玲产假结束后也去上班了。

【2】

而在这一切的所作所为的僵持和从怀孕到孩子出生这段时间内,作为老公和儿子,男方却不闻不问。也玩起了消失。

甚至在小玲父母接孩子回家后,开始和小玲分居。而且一吵架就提离婚。小玲父母为了女儿和孩子,一直劝说要为了孩子忍一忍。

由此,男方在最后吵架时,居然以此认为女方求着不想和他离婚。

在对待自己母亲的态度上,他是言听计从,只要母亲说妻子的不是,他就频频点头,很多次还当着小玲的面帮着母亲数落她。

小玲为了孩子不和他们计较。但是面对这样一个事后和稀泥的老公,她觉得自己仿佛嫁给了一堵墙。觉得没有爱情的婚姻不仅是可耻的,更是可悲的。

婚姻中所谓的爱情,也因为婆媳关系的剑拔弩张变得伤痕累累,所剩无几。

婆媳关系的矛盾导致婚姻出现矛盾,然后老公总是和稀泥。

在听过很多身边朋友的婚姻不和谐之后,我才发现,其实,每个和公婆住在一起的儿媳妇,都会或多或少和婆婆有大大小小的矛盾,而婆媳关系的好坏,真的很大部分取决于男人的情商。

因为妻子和妈妈两个女人都爱你,但是又都在克制,可是一旦闹僵后,就会因为对你的自私的爱,把对方当成仇人。

其实什么品性的婆婆,对于婆媳关系的好坏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却并不是最重要的,老公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3】

有一个邻居,儿媳妇比较乖巧,还生了一个儿子,结果婆婆硬是在里面各种搅和,弄的夫妻两人离婚了,后来找的儿媳妇比她厉害十几倍,最终尝到了被赶回老家的悲剧。

在一段不幸的婚姻和婆媳关系中,女方的感受是冷漠,觉得你不爱我了。其实更多的是有一种孤独感,这种孤独感对于远嫁的女儿来说尤甚。

难道对于儿媳妇来说,因为爱,就要承受许多的痛苦和折磨吗?

有网友感慨,因为有挑事的婆婆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姑娘们不想结婚,自己会挣钱会花钱会养活自己,是手机不好玩,还是电视剧不好看,为什么要结婚去别人家里受气?!

也有人说,儿媳和婆婆两个角色,本应该互敬互爱,年轻时,儿媳不懂事,婆婆教着把家照顾好;婆婆老了,儿媳在身边陪伴。

美国最著名的心理治疗师、家庭治疗师萨提亚在其著作《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一书中认为,人是活在环境、关系中的(或说系统中)。所以,一个症状的出现,与人与他人、环境的互动有很大的关系。其中,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经验到的各种关系,以及各种应付方式,对这个人的一生影响最为重大。

而在这些家庭关系中,影响力最大的,又属从童年至青少年期(出生至16岁)之间,在家庭中经历的关系,影响最为深远。

当长大成人之后,在青年期之前经历、学到的思考、行为、感受的方式都会一直影响他的生活、工作、人际关际。与父母的关系,被内化到心里,然后,会在与爱人、孩子、朋友、上司、下属等人的关系中,重演这种关系。

小玲的老公就是在这种并非单亲母爱但是却甚于单亲家庭的环境中长大,于是,母爱就从伟大变得自私和有着极强的控制欲和占有欲。所以就不允许别人和她分享儿子,儿子就成了她的私人物品。

此时,如果这个儿子,不懂得从中抽离或者无法成熟。从而变成了一堵墙,横亘在母亲和妻子面前,无法爱双方,又无法给一方所有的爱。于是最受伤的永远是妻子。

不成熟的爱是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这种需要更像一个小孩子对父母的渴望,其实这是一种偏执的爱。通常这个时候,你爱的只是想象当中你以为的他,而不是真实的他。这里面就充满了控制和恐惧。

而成熟的爱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成熟的爱,是一个成年人可以自我负责的方式,更能够现实的看到对方和自己。

这就要求双方明确彼此的界限,可以都把爱给一个固定的目标,但是不能越界,要分清彼此的爱的份量,摆正自己的位置。

【4】

婚姻中,你为什么感受不到对方的爱?

心理学中有一个理论很好地揭示了这一现象。

在一段亲密关系里,明明两个人很相爱,但却还是会伤害对方,再亲近的人,双方能协调一致的几率也可能很低。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三种内在人格。互相波动、交替,于是你的三种内在人格,乘以你们两个人,就变成了六种关系模式。

心理学关于人格有多种划分方式,基本上每个人的内心都可以划分为三种状态:内在父母、内在小孩和内在成人。

这三种人格同时住在你的人体里,并且会在不同的时候交替出现。在不同的压力情境下,会有某一种人格占主导,然后让你对亲密关系产生不同的需求和想法。

首先,人在感受没有压力的时候,容易出现内在父母的状态。你会感觉自己很强大、有能力、有耐心、有爱心,特别想去爱护、欣赏、接纳一个人。这时候的你最懂得别人需要什么。能说出平时说不出的情话,做不出的浪漫举动。当别人犯错的时候,你能原谅他。

其次,在人感受到压力山大的时候,容易出现内在小孩,你需要被爱,被无法直接表达,你容易愤怒、自卑和委屈,想有个人照顾你,接纳你,你会通过嫌弃,抱怨,冷漠的方式对待对方,但你并不是真的想离开,只是在隐性的表达你的需要。如果他能改变,然后来满足你,你就满意了。

最后,当体验到适中压力的时候,容易出现内在成人。内在成人比较独立,你会对这个世界斗志满满,有很多的梦想和兴趣。你渴望对方三观一致,拥有共同的兴趣和话题,但不一致也没关系,因为你的世界丰富多彩,爱情只不过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时候,你对关系有一定的容忍度,适度的索取和付出可以接受,但超出了某个度就会觉得烦、累。因为爱情并不是最重要的,梦想,事业才是。

所以当两个人在一起时,其实是六种人格交替在一起。当内在父母遇到内在父母,两个人相互欣赏,是幸福的;当内在父母遇到内在小孩,一个需要一个被需要,这时候,他们彼此之间也很满足;当内在父母遇到内在成人,一方会支持另外一方追求自己的梦想,也很好;当内在成人遇到内在成人,两个人可以一起闯荡,也可以彼此独立;当内在成人遇到内在小孩,就比较糟糕了,一个人想安安静静做自己的事,一个人总是去打扰;当内在小孩遇到内在小孩,就更糟糕了,双方都是匮乏的,彼此索取、彼此冲突、彼此伤害。

【5】

开头故事中的小玲就是内在成人人格,她老公就是内在小孩人格,两个人在一起就是一方想要安静地和解忍耐,一方却总是莫名地去伤害对方;当小玲和婆婆在一起时就变成了内在小孩和内在小孩,内斗和彼此消耗就在所难免;但是男方和她妈妈在一起又是内在小孩和内在成人,能够融洽地相处,一个需要满足,一个被满足。

现实婚姻中,就有这样的很多人格特性,有时候一个人的人格是固定的,有时候又是随着遇到不同的亲密伙伴而变化的。

她们在不同的时间里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她在不同的情境里,会有不同的人格。这就是为什么,她们有时候觉得很需要一个伴侣,有时候觉得一个人也挺好的。

所以,什么是最好的爱情和婚姻呢?

就是找个内心相近的人去爱。

你若安于恬淡,便别靠近一心热爱盛世浮华的人;你若蔑视世俗,便别靠近受教条束缚的人;你若心怀恩善,便别靠近残酷冷漠之人。爱情之所以美好,只不过是因为相爱的双方可以互相理解彼此的内心。那个理解你的人,可能出现的晚,也可能不出现。如果你找到了,恭喜你,千万珍惜。如果他不出现,亲爱的,别悲伤,就算在虚幻世界里,也会有个人一定懂你。

所以,在爱情和婚姻里,懂比爱更重要,也更可贵。

电视剧《大明宫词》中,经历过坎坷的情路,太平公主问武后:“母亲,难道我们一生都注定孤独吗?”

与她同样曾经爱而不得的母亲,则告诉她:“有一位像大树一样的男人供你栖身固然好,如果没有,或者倒了,就要学会自己生根,长出自己的躯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