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表现
许多爸妈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到了2岁左右变得不听话了,不让碰的东西偏要碰,跟你对话也要反着来,凡事喜欢以“不”字打头,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你说的指令前面加个“不”字来回应。
比如,“吃饭!”“不饭!”“叫阿姨!”“不阿姨!”等;又比如,洗脸时鬼哭狼嚎地挣扎,穿衣服时扭来扭去抵抗,摔东西、拆玩具、撕书,因为一块糖就会变得初期愤怒等。总结下来就是生气、烦躁、易怒,甚至打人。
在心理学上,这一时期被称为“第一反抗期”,大约在1.5-3岁。
叛逆原由
所以才会对大人的指令和安排十分“嫌弃”,每件事都想要要自己选择,一旦遭到反对和制止,就会出现语言或行动上的反抗,从之前的“小乖乖”变成一个可随时发射的愤怒小鸟。
养育对策
这一时期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开始阶段,父母的态度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那么,这个阶段父母该怎么做呢?
首先,父母要稳定好自己的情绪。叛逆期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每进入一个叛逆期,就代表孩子的心智水平上升了一个阶段。不要丧失陪伴孩子的信心,以同样不理智的方法回馈孩子,那无疑是让自己提前进入更年期的信号。
再次,多使用正向的语言。如,把“不要乱丢玩具”换成“送玩具回自己的家”,把“不许哭”换成“你先自己发泄一下,好了过来找我”,把“赶紧的,快点”换成“再过5分钟,我们开饭”等。养孩子“以暴制暴”的方法,让孩子因大人的权威和力量而惧怕,很容易养出胆小、怕生、软弱、脆弱的孩子。而大人先带头改变交流的方式,宝宝一定会有更大改变。
叛逆表现
老话“七岁八岁讨人嫌”说的正是这一阶段,这时候他们不再是中大班时“懂事乖巧、言听计从”的孩子了。一方面他们对任何事情都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好奇、胆子大、坚持己见,极力想挣脱父母的掌控,处处喜欢跟大人“唱反调、顶嘴”,能说出一大堆理由;另一方面,他们还是很需要大人,还会在父母面前毫不害羞的撒娇,希望父母帮助解答自己困惑的事情。而且,由于在对抗父母上花费了太多精力,他们的学习成绩可能也不稳定,若父母引导不当,孩子会变得更加叛逆。
叛逆原由
这一时期,孩子已进入小学,社交范围扩大,思想逐步独立。在二、三年级时更表现出强烈的思想独立意识,凡事希望能自己做决定,也会在行动中体现出来。他们有自己的“小团伙”,会有胆量与投机的小伙伴跑很远去玩。
养育对策
认识到叛逆的“正向作用”。其实,这一阶段正是孩子确立自我的关键时期,在与小朋友的玩耍中,自发性也得到不断发展。
以更多互动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先花时间倾听孩子的想法,与孩子商量后再做决定,让他充分感受到被尊重和肯定,不搞“家长专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