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育创新100|建筑师爸爸林建成,在教室游戏中让设计思考生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2

林建成是建筑师、工业设计研究员,如今也是无界塾的设计课老师。他把大学的基本设计课,修改成小朋友也可以学习的活泼内容,而这些巧思,全都来自他身为父亲,与孩子互动而得的丰富创意。

这一堂的主题是「平衡」。讲台上的大萤幕展示出一张又一张精美的图片,搭配老师解说,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平衡?」「怎样才能平衡?」

之后,老师分别发下纸张、珍珠板、保丽龙块,以不同的提示,让孩子设计出具有平衡概念的物品、玩具和空间。

这是林建成的设计课,台下聚精会神,双手忙个不停的,是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孩子。

林建成拥有建筑师执照,曾经担任过工业设计研究员,如今,他也是几个自学团体以及无界塾的设计课老师。

问他为什么选择了一个跟同侪不同的斜杠人生?他回忆起自己大学重考那一年。

「那一年,奠定了我往后人生的价值观。」林建成说,他当初就决定用后半年时间准备联考,所以,前半年他想学什么就去学。他任凭自己慢慢的前进,随兴地读书和学习。即便看似松散,最后他还是如愿地考上成功大学建筑系。

也许因为自己曾经这样逸出轨道生活过,而且有收获。后来,他在人生中,再也不怕改变。

退伍后,他考上了建筑师,后来去念了交大建筑研究所,主修设计思考。毕业后,他曾经在建筑师事务所工作,也曾经在高科技公司的设计部门停留数年,身心都经历专业淬炼。后来,因为生涯的规画,他决定回家照顾孩子,由全职工作转变为自由工作者。

那一年,女儿四岁。正因为有机会与孩子朝夕相处,他开始为孩子的美学教育扎根。

在家里,他善用日常的素材,为孩子创造新的游戏。孩子们最常用来打发时间的着色纸,惯常的图案总是卡通图案,而他用的素材,却是草间弥生的点点图。

孩子的着色也可以亲近大师作品,林建成在家用草间弥生的图案当成着色纸,让孩子涂鸦。林建成提供

家里若有现成的纸箱,他用来堆积成不同的形状,或者打开纸箱,彼此串连成为神奇的密道,让孩子在熟悉的空间,享受截然不同的惊喜。

家有小小孩,必备的巧拼地垫,这位爸爸也设法引导孩子,把巧拼堆叠或架高,把平面的地垫,架构成立体的空间……从孩子幼稚园到低年级,在陪着孩子玩的这些年,他不知不觉尝试过好几百个生活物件的新玩法。

带着与家里孩子玩颜色、玩空间、玩素材的丰富创意,在女儿进入小学三年级就读时,刚好学校导师愿意开放晨光时间,做为孩子的设计课,于是林建成开始在小学课堂施展魔法。

小学三年级学设计思考会太早吗? 一点都不会。重点是要好玩!

有一次,他把全班孩子分组,给了各组一大把吸管,给孩子们的指令是「站起来」,也就是要各组孩子想办法,把吸管组合起来,堆到最高。这样一来,孩子会尝试把吸管做成各式各样的组合,从错误中找到可行的方式。最后,有一组孩子把吸管绑成一束,组成了一组粗壮的结构体,而这手法,竟然跟高雄市立图书总馆巨型支撑柱的原理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上了一堂入门的建筑课。

另外有一次,他用胶带黏在教室的桌子、椅子、讲台、窗户之间,让乱线穿梭其中,有高有低,把教室分割成大小不一、形状破碎的空间。

他让孩子在其中穿越、匍匐、潜行,要他们「把包围自己的空间画下来」、「从前门走到后门,越复杂越好」。孩子身处熟悉的教室,却开展了完全不同的空间体验。从此,他们知道空间是可变的,动线是立体的,孩子的视野,再也不会受限于传统的长宽高。

在小学晨光时间的建筑体验,用胶带或录音带可以重新切割空间,改变动线,让教室变成游乐场。林建成提供

后来,因缘际会,他来到叶丙成老师开创的无界塾任教,针对小学五年级到国中的孩子上设计课,如此慢慢发展出他设计教学的三大重点:手绘,手作,感官体验。

培养孩子具有「手绘」与「手作」的能力,是他的课堂目标,也是体现好设计的基本训练。

究竟如何进行呢?

有一次的课程,叫做「画出并做出脚踏车」。他请同学先凭印象,画出一辆脚踏车,结果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同学能完成任务。他以这个现实,来跟同学说明,「你真正知道的事情,其实比自己以为的还要少」,唯有透过「手绘」、「手作」不断的验证与练习,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避免「眼高手低」。

之后,林建成准备毛根(一种常用的手作素材),让孩子们实际动手,做出自己画出来的那辆脚踏车。从孩子的作品中,他会一一审视孩子们对结构、材质的想法,对不合理处提问,对可行处给建议。

最后,他会把孩子们的作品,与市面上已经有的成品做对照,向孩子展示并说明,从原创到商品化之路,有哪些过程。

曾经在学院中受过设计思考训练的林建成深知,有知识不等于有想法,太快给「知识」的结果,常常让学生懒得去找「答案」。所以,他的设计课多以提问破题,并且在适当时机佐以名家经典范例,做为引导启发。

例如,他会问学生,如何表达一只鸟向上飞?如何诠释飞行?鸟类还可以有什么样的飞行方式?透过不断回到原点来提问思考,最后再跟同学说明法国雕塑家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âncuși)的名作《空间之鸟》的理念和想法。

林建成的设计课,初阶是「基本设计」,进阶是「设计创作」。基本设计教的是点、线、面、质感等入门课程,这是未来服装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的基础。「我把大学里才学的基本设计,改成小朋友也可以学习的内容,启发他们对设计的兴趣」林建成说。

到了进阶的设计创作,林建成会开始带着孩子设计灯、雨伞架、手机座,在这些日常可见的物品中,体会并检验设计的种种要素。

课堂上最华丽的尝试,则是让孩子设计自己的家。从地理环境、材质、内部空间、光线等,学习建筑师的设计思考,一一拟真设想,反复讨论,最后,做出模型,完成每个孩子梦想的家屋。

让孩子动手设计自己的家,是设计课的终极作业,其中综合了对气候、空间、材质、生活方式的想像。林建成提供

也许有人觉得,设计毕竟是专家的事,与孩子无关。但是,林建成真心相信,他在设计课堂上所传递的一切,将改变孩子的眼睛所见、脑中所想,最终,自然养成孩子与这个世界对话的习惯。

有一次,一个林建成教过的学生,跟家人去纽约旅行,他拍回来的街景、建筑物,有许多就是课堂上老师曾经提过的重点。纽约仍然是纽约,但上课之后,孩子眼中所见的纽约,已经大不相同。

他也曾经在课堂上给过一张学习单,上面列出「设计的101个练习题」。其中的题目五花八门,包括:如何才能节省卫生纸?时间如何被感受?吃不完的生日蛋糕该怎么办?

其中有一题是「如何让大家在捷运上不看手机?」同学们讨论出,可鼓励大家阅读短篇文章的方法。结果,一位同学出国时,竟然真的看到贩卖文章的机器,文章长度分为可供阅读10分钟、20分钟、30分钟,让大家在通勤时间阅读。这证明了孩子的思维,的确可行。

身为从实务界转职设计教育的业师,林建成这些教学巧思,全都来自一个父亲陪伴女儿游戏日常的种种创意。而这样一路走来,他身边跟随的大小孩子,随着他的指点,不只认识了更多设计的符号和语汇,也锻炼出一个更具同理心与想像力的设计脑,以此,重新解读他们眼中的世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