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地方化债】地方政府债务分析——化债分析(上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1
【透视地方化债动态】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新篇:化债策略与进展(上篇)

在2023年的宏观背景下,中央稳健前行,强调城投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同时致力于隐性债务的“遏增化存”管控。政府工作报告明确重申“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红线,这意味着融资政策的收紧可能性较小,城投的合理融资需求将得到有力支持。具体到地方,以江苏为例,多地政府已设定了2024年的债务化解目标,目标包括有效遏制增量债务,有序化解存量,强化风险控制和成本管理。盐城市、扬州市、镇江市等城市明确提出了隐性债务的清理、经营性债务的严格管控和存量债务的下降计划,如南京市部分区县,细化了化债方案,务求精准落实和隐性债务的严密监管。



在债务管控上,各地政府正积极行动。南通市、淮安市等地区已通过再融资债券和项目调整等方式取得了显著的债务缩减成果。2023年和2024年的预算管理中,债务管理成为核心议题,国有企业融资成本控制和平台公司风险的降低备受重视。全国多地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旨在置换和偿还债务,逐步降低债务风险的总体水平。



截至2024年2月,中国各地区再融资债券发行情况如下:



    全国累计发行总额:2.03万亿,江苏以722.53亿位列第10,浙江402.57亿居第16,广东352.32亿位居第17
    用于偿债的特殊再融资债券总额:1.42万亿,江苏贡献261亿,浙江暂未发行(注:部分省份数据未详)


江苏、浙江(长三角)和广东(珠三角)凭借丰富的金融资源,银行贷款和城商行贷款规模显著,而天津、内蒙古等地区则面临较大的债务压力,中央政府通过特殊再融资债券手段助力地方化债进程。



江苏省在银行贷款和城农商行贷款总额上独占鳌头,山东省城商行数量最多,云南省农商行则相对较少。在A股上市银行中,北京市值第一,广东紧随其后,上海、福建和江苏、浙江位列前茅。



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分布方面,北京、广东、上海、福建等地占据主导,招商银行在广东,而兴业银行则在福建有所布局。江苏和浙江的银行体系以城商行和农商行为主力,北京上市银行数量最多,江苏次之,与北京不相上下。



在银行对城投平台的债务覆盖能力方面,辽宁、青海、海南、黑、上等地表现较好,而长三角地区的浙、苏地区相对较低,江苏城投平台对金融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



区域银行的资产质量差异明显,浙江的不良贷款率最低,西藏、广东、福建和江苏的资产质量较高,显示这些地区金融资源较为充沛。加权净息差方面,河南、渝、吉、贵、京的银行表现出较高的风险偏好,而浙江息差最低,反映了对融资成本的敏感性。



银监会规定的监管指标,如流动性比例、不良贷款率和资本充足率等,对各区域银行的运营提供了指导。2006年监管指标下的贷款增速上限,浙江、贵州、新疆、北京和重庆位列前列,东南沿海的发达省份如浙江、福建、山东、江苏、上海和广东,金融资源的集中度极高。



总结,全国各地正逐步落实中央的化债策略,通过各种手段降低债务风险,实现稳健的经济发展。东南沿海地区在化债进程中的角色尤为重要,展现出强大的金融实力和资源调配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