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荣宝拍卖最近两年“千万级别”精品回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27
由荣宝斋控股的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内地首批取得文物拍卖许可证的公司之一。公司地处北京和平门外著名文化街琉璃厂,毗邻百年老字号“荣宝斋”。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北京荣宝已成功举办了百余场艺术品拍卖会,拍品涉及中国书画、古籍碑帖、名人信札、瓷器杂项、佛教艺术、青铜器物、中式家具、篆刻文玩、油画雕塑、当代艺术、珠宝翡翠、钟表名酒等多个领域。
北京荣宝秉承了荣宝斋的优良传统,以“来源最可靠,自律最严格”为经营理念,开创精品拍卖路线,在业界取得了良好口碑。近年来北京荣宝荣获了“年度增长能力奖”、“年度创税奖”、“年度规模奖”及“年度十佳企业”等多项殊荣,为海内外收藏家和团体提供了大量精品。
小编梳理近两年部分成交价过千万的书画作品(价格由低到高),以飨读者。

0351吴冠中 弥勒佛
荣宝2017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中国书画·荣名为宝
设色纸本?镜心
钤印:吴冠中印、荼、八十年代
81cm×149cm
成交价: 14,950,000
著录:
1.《全国宗教界赞助残疾人福利事业募集书画纪念集.书画功德集》P9,中国佛教协会,1985年。
2.《收藏》总第214期,第35页,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2010年。
展览:“全国宗教界赞助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募集书画展”,中国美术馆,1986年3月11日至3月23日。
大肚能容天下事 宽心可解世间愁
——吴冠中《弥勒佛》
1985年刚刚选全国政协委员的吴冠中先生,应全国政协宗教组与中国佛教协会的约请,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创作了此幅《弥勒佛》,又名《契此僧像》。
灵隐寺佛光常常出现在吴冠中笔底。本幅“弥勒佛”即是依据灵隐飞来峰的布袋弥勒佛为蓝本所作。据《云林寺志》记载,这弥勒佛造像是(北)宋乾德四年的作品。云林寺就是灵隐寺,这个大弥勒佛像是北宋初期作品,那时,杭州是号称“江南佛国”的吴越国都城。
布袋弥勒佛造像的原型,是五代吴越国明州奉化人“契此”。这位持念珠,荷布袋,笑口常开,随遇而安的和尚,给人欢喜快活、逍遥自在的深刻印象。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布袋和尚端坐岳林寺东廊下的一块磐石上,入灭前说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后安然坐化。他笑口常开,大肚能容,十分招人喜爱。后来全国各地寺院为了吸引信徒,也纷纷模仿,并且传入海外。所以,杭州灵隐飞来峰大布袋弥勒佛像,实乃天下笑嘻嘻布袋弥勒佛造像之祖。
吴冠中在造访各地时常会去描绘佛像的造型,尤其对石佛情有独中。在《两个大佛》中,他写道:乐山大佛坐镇江滨,大足宝顶的大佛长卧空谷。这两尊巨大的石佛都因显现在光天化日之下,充分发挥了雕刻的威力。人,想雕凿宇宙,征服宇宙。美国受到人民敬仰的四位总统的头像也被后人铭刻在大山之上,永伴着常青的松柏长存,这一设计思想与我们祖先的雕刻意图是多少相仿啊。...给我感受最强烈的还是那尊卧佛。佛,崇高的佛,身躯巨大的佛,他就这样躺卧在岩石之下,是死?是生?永远那么安详。风吹、雨打,大自然的演变与他无关。岩上灌木杂树婆娑,那些垂挂下来的枝条半掩了佛的头部,是有意为他遮遮风雨吧。细细的清泉从佛的脑背后流出,绕到佛的身前,又涓涓流去,流水象征着生命吧。但愿永不枯竭。涅盘,毕竟就是死,弟子们一字儿排开,奉献着莲花香果,低头哀悼师尊的永逝。屈身在大佛胸怀前,弟子们显然只是些小小的石块,其实比真人大多了,这一造型中强劲的对比手法,该是东方古国的特色吧。
此文中,吴冠中先生自比布袋和尚,为了艺术而行走不怠。“如今却经常惦念布袋和尚,因我确乎也一直背着那偌大的布袋,背了七十余年,……我几乎踏遍青山,但那全非为了游与玩,总是背着那个大布袋跋涉,去狩猎,想捕获看得见而摸不着的“美意”。我的大布袋里是否装满了美意呢,是否够开一个高品位的美食店了,显然将令人失望,被历史嘲笑,于是我仍将背着布袋奋力继续前进。”的,一个个春暑秋寒,吴冠中背着沉重的画具走遍了各处的水乡与山村。
此图中的弥勒佛,袒胸露腹,双目微睁,嘴部张开,呈大笑之态。其身后有八位小僧人,或乞食、或持莲花,或遥望、或互视,姿态各异,身材几乎与契此的手掌等长,如此更突显出其身宽体胖,得天独厚。在色彩上,此作以黑白为主色调,零星点缀先生惯用之彩色的点与线,为画面增添了几分活泼与生动。《弥勒佛》可谓吴冠中先生一生的精神写照,他就像一名苦行僧,不畏艰难,一直坚持探索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道路,为中国绘画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是言,先生一生苦行,却真正得大自在;先生一生佳作众多,却独有此幅巨作《弥勒佛》,是先生一生的精神写照。

1052
郑板桥 竹石图
荣宝2017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中国书画·古代
水墨纸本?立轴?1760年作
钤印:谷口、郑燮之印、歌吹古扬州、橄榄轩(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郑燮》36、30、84、94印,1453——1457页)
款识:自笑书生翰墨荒,漫夸石瘦竹兰芳。千花万卉皆神品,还让君家老复堂。乾隆庚辰暮春,板桥郑燮。
鉴藏印:曾在周芗耕家
166cm×94cm
成交价: 16,445,000
著 录:《郑板桥书画编年图目》(上),第9页彩色版、第120页黑白版,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
说明:本作品为耕耘山馆主人周芗耕(1900——1988)旧藏,周氏为海上著名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生前从事银行业,与吴湖帆、张大千、钱镜塘等人相友善,收藏精且甚丰。
“自笑书生翰墨荒,漫夸石瘦竹兰芳。千花万卉皆神品,还让君家老复堂。”此“复堂”即板桥的同乡好友,同为扬州八怪的李鱓(1686——1756)。此幅《兰竹石图》作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此时距李鱓已去世将近五载,年近古稀郑板桥依然吟咏着“还让君家老复堂”的诗句。
中国古代士大夫生性清高、坚贞、虚心,往往在画图中、题画诗中表露其意,但由于历史的、社会的多方面因素,这些士大夫对人生的挫折、社会的不公往往多采取远离生活,逃避现实,隐遁山林,寄情于自然丘壑的态度,而清代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极为明显一例。是帧即画几竿墨竹,浓淡相映,竹影婆娑。竹后立一块巨石,坚实沉稳,石上的兰花清幽不凡。板桥借挺然坚劲的石头,比喻君子之德操,以竹子比喻君子刚直不阿、品格高尚的人格,画中的石头代表了人物形象,蕴藏着刚直不阿、气宇轩昂的品质。纵观郑板桥笔下所画的兰竹石,我们不难看出,他喜画兰竹石的缘由,正如他所云:“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而“为四美也”。“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在他眼中,兰竹石,能代表人坚贞不屈,正直无私,坚韧不拔,心地光明,品格高洁等品格,因而其题画诗的字字句句,托物言志,意境深远。都是郑板桥借兰竹石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类现象发生紧密联系,有感而发的创作画,也正是将“文人画”,“脱离现实,逃避现实”,引向“关心现实,注意现实”做出的贡献。使比较单纯的花鸟画,有了丰富的社会内容,产生深刻的思想性、抒情性,拉近了与读画者的距离,仿佛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面对面的对话,使“凝固的瞬间”不断延续着,加强了艺术感染力。他摆脱传统单纯的以诗就画或以画就诗的窠臼,他每画必题以诗,有题必佳,达到“画状画之像”“诗发难画之意”,诗画映照,无限拓展画面的广度,郑板桥的题画诗是关注现实生活的,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郑板桥画竹独特,画石亦如此。自然界再无情的石头在他笔下也活了。诗点破了画题,一下子将石头与人品结合到一块儿,可谓“画不足而题足之,画无声而诗声之。诗画互相为用,开后人无数法门。”画中题诗“自笑书生翰墨荒,漫夸石瘦竹兰芳。千花万卉皆神品,还让君家老复堂。庚辰春”诗中的“复堂”乃是扬州八怪之一的李鱓,由此可知此画是郑板桥送与李鱓的。庚辰为乾隆二十五年(1760)郑板桥68岁,作此画时两位画家已至暮年,作品所透露的不单是画家相当纯熟的技术,更见证了两位画家君子之交如兰竹的友情。
本作品为近年来所出现的郑板桥作品中,尺寸较大,风貌典型,品相上乘之作品,殊为难得。作品所钤印章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所收录之印完全吻合(见图)。且该作品还经耕耘山馆主人周芗耕(1900——1988)收藏,周氏为海上著名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生前从事银行业,与吴湖帆、张大千、钱镜塘等人相友善,收藏精且甚丰。

1259
8世纪 唐代中期 吐蕃写本 敦煌写经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二十七》
北京荣宝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 一念莲花开?敦煌写经及佛教艺术专场
水墨纸本?手卷
705cm×25cm
成交价: 22,425,000
著 录:《国学丛刊》第九卷,1912年,日本橘式敦煌将来藏经目录?王国维、罗振玉。
提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二十七,本经卷高25cm,长705cm,共16纸。第一纸47.1cm长,26行。第二纸46.9cm长,28行。第三纸46.9cm长,28行。第四纸46.7cm长,28行。第五纸47cm长,28行。第六纸46.8cm长,28行。第七纸46.3cm长,28行。第八纸47cm长,28行。第九纸46.9cm长,28行。第十纸47cm长,28行。第十一纸47.1cm长,28行。第十二纸47.5cm长,28行。第十三纸47.1cm长,28行。第十四纸47.3cm长,28行。第十五纸47.4cm长,28行。最后一纸47.2cm长,21行。本卷写经首缺尾全,有乌丝栏,纸张有帘纹,整卷装裱,从书法来看是一件难能可贵的吐蕃写经中的精品之作,通卷字体规整流畅,心正笔正,抄写虔诚。从装裱来看此卷和国家图书馆所收藏的来自大谷光瑞的写经如出一辙,都是典型的大谷光瑞二乐庄装裱,如右图所示。
备注:本拍品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大谷光瑞(1867——1948,京都西本愿寺第二十二代宗主,第二十一代宗主大谷光尊的长子)于1902年到1914年间,先后三次派遣“中亚探险队”,深入我国新疆、敦煌一带“探险”寻宝。
1900年大谷光瑞被派往欧洲考察宗教,见到斯文赫定等人中亚探险的成果,决定利用回国途中前往中亚探险。第一次探险(1902——1904)由大谷光瑞率领,自伦敦出发,经撒马尔罕,进入喀什噶尔。光瑞父亲去世临时赶回日本,另外两名队员渡边哲信和堀贤雄则前往和田、吐鲁番等地,经西安回日本。第二次探险(1908——1909)由橘瑞超和野村荣三郎前往,主要在吐鲁番、楼兰、库车等地。第三次探险(1910——1912、1911——1914)先由橘瑞超从伦敦前往吐鲁番、楼兰、和田等地,后派吉川小一郎前往,与橘瑞超在敦煌会合,分别从王道士及其他人手里买到一批敦煌写本并相关文物。
敦煌写经卷集中四次大的流散分别是英国的斯坦因,法国伯希和,俄罗斯奥登堡跟日本的大谷光瑞,欧洲的三批分藏于各国博物馆,大谷光瑞的收藏的敦煌写经长卷基本都经过二乐装的装裱,后来较为集中的收藏于旅顺博物馆后转存国家图书馆,韩国国立博物馆,日本京都龙谷大学,流散于世的非常少,据专家统计只有大概四五件左右,罗振玉曾得到一卷大谷藏经,有做长拨,后入藏国图。
此件写经首部仅缺一纸,长7米有余,记录着敦煌写经卷最后一次的大规模流散,如今和本场的敦煌绢画一起来源于京都藏家的旧藏,重归故里。藏家应重宝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