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痛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8
《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 维克多 弗兰克尔

“恐惧本身是引起恐惧的事实之父。”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曾在1933年美国身陷世界性经济危机时说过“我们唯一需要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在最近时期,人类还遭受到另一种丧失,那就是原本作为其行为根基的传统迅速地消减。丧失了告诉他必须做什么的本能,丧失了告诉他应该做什么的传统,有时人甚至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这样,他要么去做别人所做的事(随大流),要么做别人希望他做的事(集权主义)。”尽管这个观点的提出是针对当时那个社会的,但对我们现在,这个焦虑而令人迷茫的时代,“做别人所做的事”和“做别人希望他做的事”不正是绝大多数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嘛。

三大症状——抑郁、侵犯和成瘾依赖——都是由于意义疗法中所谓的“存在之虚无”即空虚感和无意义感导致的。

“人接受命运和所有苦难、背负起十字架的方式为他提供了赋予其生命更深刻含义的巨大机会,即便在最困难的环境下也是如此。”

尼采说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你独特的机会就依存于自己承受重负的方式之中。”

“当我们无法改变客观现实时,我们就面临着自我转变的挑战。”

“即使在遭遇痛苦时,人们也有可能找到意义——假如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话。如果痛苦是可以避免的,那么有意义的事就失去消除痛苦的根源。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作者清晰地指出这一点是非常非常有必要的。

有些情况下,痛苦的不可避免是永远也不会被排除的。在勇敢接受痛苦之挑战时,生命在那一刻就有了意义,并将这种意义保持到最后。

“悲剧性的乐观主义”简单地说就是,即使身处“三重悲剧”当中仍然并且一直保持乐观的情绪。这三种因素是:(1)痛苦;(2)内疚;(3)死亡。人类总是有能力(1)将人生的苦难转化为成就;(2)从罪过中提炼改过自新的机会;(3)从短暂的生命中获取负责任的行动的动力。

意义疗法因为牢记人类存在的短暂性,所以不是消极悲观的,而是积极向上的。我们形象地表达这个意思:悲观主义者好比一个恐惧而悲伤地看着墙上的挂历每天都被撕掉一张,挂历越编越薄的人;而积极应对生活问题的人好比一个每撕掉一张就把它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还要在背面记几行日记的人。他可以自豪而快乐地回忆日记中所记下的所有充实的日子,那些他曾经有过的全部生活。即便他意识到自己老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他没有必要妒嫉年轻人,更没有必要为虚度的青春懊悔。他为什么要嫉妒年轻人呢?嫉妒年轻人所拥有的可能性和潜在的远大前程吗?“不,谢谢你”,他会这么想,“我拥有的不仅仅是可能性,而是现实性,我做过了,爱过了,也勇敢地承受过痛苦。这些痛苦甚至是我最珍视的,尽管他们不会引起别人的妒嫉”。

最后这段很赞的论述形象地让我们认识了态度对生命的影响以及“经历”在“可能”面前的气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