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怎样从职场写作小白快速成长为公文写作达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8
      很多朋友通过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公考”,成功跻身为体制内一员。但此时,有的人却被单位交办的突如其来的文字材料打蒙,而有的人却凭借出色的写作能力,快速在新单位找到立足之地。那么如何快速提升公文写作水平,让你的职业生涯有个好的开始?我就从自身13年体制内的工作经历来说,告诉大家怎样从一名基层公务员的写作小白成长为机关材料大军中可圈可点的一员。从最初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到现在“细思推敲巧成文”的状态,经历了敢说敢写到慎言慎行的蜕变。

      在这里,给刚刚杀入公务员序列的各位,推荐四条少走弯路又极其好用、极易上手的文字材料写作心得。

          1、找准定位,注重积累

      入职后第一件事,要清楚的知晓和了解自己行业和职位的需求,找准职业定位。比如我的岗位是要求我服务大众还是行政执法,是监督指导还是实战一线等内容。很多人在入职面试前可能都做了相应了解,但那毕竟是外部了解,当你真正进入单位、入职岗位后,就有更多的机会可以通过单位网站、与同事交流、参阅单位内部发行的期刊等方式获知更为清新和准确的认知,为日后写作与职位相关的文字材料快速找准定位和切入点提供依据。定位准,基调稳,才能写出精准的内行话、专业话,这是文字材料的灵魂和基础。

      同时,要学会留心单位发放收取的各类专业领域的报纸期刊,比如政府部门有《机关文摘》,法制领域有《法制日报》,公安领域有《中国警察》,工商、税务、检察机关及各大企事业单位等都有自己对应的专业期刊,这些都是你尽快熟知和了解自身岗位及成文方式的捷径。如果是纸质材料,就找一个简报本,将好的文字材料尽快分类剪贴起来;如果是电子版材料,就找一个硬盘,分类别用文件夹存放。特别是其中的新理念、新观点都要用标识出来,日后可以成为你材料写作中的亮点或者启示点。一定记住:注重积累是文字材料的万能宝库,是材料达人的基本素质。

      2、理清思路,打牢基础

      当我们对本单位、本岗位做足了解和定位后,就对我们所从事的行业有了一定基础的认知和掌握,接下来我们要梳理单位的各项业务内容。这里推荐一条迅速理顺业务体系的方法,就是通过查看了解单位的机构设置来知晓。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构架和各个机构的设置,这些都是根据业务的分工和职责不同进行定位的。通过了解单位各个机构的设置和职责范围,有助于帮助我们尽快清晰的、有条理的、全面掌握业务内容,并通过各个机构配置的人员多少,快速辨别出主次业务。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就如同盖楼有了砖头,不愁无米下锅了,为后面的“下笔如有神”奠定良好基础。

          3、逻辑清晰,文风规范

      我们有了基调、有了构架,接下来就是怎样把领导交办的事项用文字材料表述明白。首要一点就是在网站或者单位前辈处,收集各种类型的公文稿件。按照通知、信息、调研、讲话等类别分门别类建立文件夹收藏。需要写哪类题材,就找出来,按此类文章模板和逻辑思路有针对性的添加必要内容即可。这样既省去了你查找文章模式的时间,又避免自己记错或用错文章模板,导致逻辑混乱,文风不清。工作时间久了,慢慢这些类别和写作形式就会内化在你心里,做到心中有数,手到擒来。

      其次,规范行文中要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分条分层次撰写。比如用“第一、第二、第三,一是、二是、三是”这样的表述方式。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无三不成文”。公文的写作不论讲话要点还是调研总结,至少要分出三个层次,否则不是一篇完整的公文。每一个层次中如果还有小的分支,但又确实凑不够三条来写,可以用“一方面、另一方面”的表述方式。这也是我们写作中的一个小诀窍。

      4、创新突破,言简意赅

      评判文字材料的优秀与否,只有规范的行文还不够,还需要有不同于他人的高见,即创新点。同样一篇行文,同样的业务工作,你怎样表达的与众不同,让讲话稿写的更吸引人,让经验介绍有更多亮点和可借鉴处,让总结或是调研有更强的可看性,这就要你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    比如,我曾经做过一次我们部门的业务总结。我的部门是办公室,属于综合业务,没有专项业务,主要负责指导各个业务口,也不存在实际的一线操作内容,可以说总结很容易写成面面俱到的流水账。这个时候我选取了一个小点,就是用我们每年监督、审核、承办过的业务量的数字来切入。题目就用“数字办公室”。按业务类型分了几个层次,每个层次都用一个数字。这样首先会让阅读人在心中引起一个疑问,即“这个数字背后代表的什么”,然后引发更强的阅读兴趣。接下来,我在逐个揭晓这些数字的含义后,又对这些大数字进行了拆分,即一年365天,一天24个小时,把这些数字代表的业务量平均分到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得出每隔10分钟我们都要完成一项业务的审核、监督或报批,并且要确保业务的准确性。这一拆分,立即就让我们部门的工作量突显了,让人们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到原来我们这样的机关综合岗位一样很忙碌、很重要。这就是所说的标新立异的作用,但前提是一定要在立足工作实际,做足基础调研的情况下进行新的逻辑划分或者拆分。

        同样道理,我们在行文过程中,也要对每个划分出的层次进行一个概括,即公文中的小标题,最简便的方式是用类似“一二三体系”这样的表述,然后在下文中具体分析和讲解这个一、二、三各代表什么,这是一个比较容易上手的小标题的写作方式。

      上述四条,是我在多年文字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达到公文写作一定的高度和水平,还是需要多年的积累和持续的练习,多看多写是必要条件。但上述四条可以为写作起步提供一个明确方向、一些素材指引,免去自我碰壁总结的时间,从而快速成长,脱颖而出,祝愿各位早日成为材料写作业界的大拿,冲出平庸,展现自我才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