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一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普通人的一生是怎么度过的?

1. 一些重要家庭教育的缺失

普通人小时候在家,父母是家里最高效的生产力,是一定要出去工作挣钱的,孩子就留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了。尽管老年人有很多美德(早睡早起,勤俭持家),但是老年人对未知的态度非常保守,更强烈的想法就是让小孩不要去尝试新事物,老老实实在家待着学习就好了。

这样封闭保守的结果就是孩子成年之后还是不知道如何与人亲切真诚地打招呼,也缺乏很多见识,做事的时候畏畏缩缩怕吃亏而不敢去尝试。

2.身体发育缺少营养

在很多地方,家里都是不起锅做饭的,直接煮粥吃一两碗,要么是吃点咸菜,要么是吃点昨天的剩菜。在学校吃饭,也是基本上全是面条包子馒头,几乎全是碳水化合物,唯一的蛋白质来源就是鸡蛋,可是一个鸡蛋的蛋白质含量才6-7克,100毫升的牛奶含3克蛋白质。小孩既不知道这些知识,也舍不得花这么多钱去买牛奶和鸡蛋。

接下来上课,就是常年累月的 “一本小破书,一坐一上午”的模式,摄入的营养这么少,一上午的课能不累不困么? 大脑在休息的时候,消耗的能量都要占25%, 更别说每天学习听讲刷题了。

3. 学习缺少助力,工作成长缺少空间

  考大学全靠自己,家里也没啥钱,根本不会考虑培训班;有钱人家的孩子200一小时,400一小时的家教,从小开始上。

工作赚钱以后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解除自己的愧疚感,毕竟最起码以后不用再问家里要钱了。问题在于刚毕业的两三年,也就是25,26岁的时候,存款很少,准备跳槽加薪的时候,家里就会不停地劝说你早点成家了,特别是女性。

父母的想法就是我现在还稍微年轻一点,可以帮你带孩子,以后再过几年就带不动了。如果能进体制,那还有点保障;如果没有,可能等你50来岁的时候,在职场早就被边缘化了,没啥存在感了,你也会说父母曾经对你说过的这些话(早点成家吧,我帮你带孩子)。

在年轻的时候选择了成家,工作也是长期做一些难度不大,不需要动脑的琐事,没啥成就感,中年以后就带孩子,孩子稍微大了一点给孩子父母带,孩子也不记得小时候发生的事情。家里小孩少,孩子还记得爷爷奶奶的好,小孩多的话,很多小孩都会被妈妈洗脑---爷爷奶奶偏心,不爱我们这个小家庭。

年龄再大一点,就更加没存在感了。就像电影《狗13》里面,家里的小孙子不懂事,一直用晾衣杆敲打奶奶的头,都tm把奶奶的头给打破了,小孩的父亲没说孩子一句重话,也没关心体谅一下自己的亲妈,其他人对这种做法也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这就是平凡人的一生,身体发育缺钙和爱,人生探索缺乏空间和勇气,付出得不到同等的回报,不断地被边缘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