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好人晁盖的消亡之路 ——《水浒传》人物解读·晁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1
读《水浒传》很为晁盖惋惜,出场时晁盖是多么的勇武有力、强悍仗义。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第十三回写道:“原来那东溪村保正,姓晁名盖,祖是本县本乡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赍助他起身。最爱刺枪使棒,亦自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只是打熬筋骨。”这段人物介绍写出了晁盖的出生乃富裕的地主,性格仗义粗犷,爱好枪棒武艺的形象特征。为了东溪村不被鬼怪缠扰,晁盖“怒夺青石塔”,为了投奔自己的刘唐不被关押,晁盖“认义东溪村”,这些事件都是其急公好义、敢作敢当的具体表现。第十四、十五回里“七星小聚义”、“智取生辰纲”更是聚义群雄,劫富夺财,爽快而豪放。第十八、十九回里“梁山夺泊”、“尊推为主”、“活捉黄安”、“打劫客商”是晁盖人生的高峰时期,此时的他初登梁山寨主之位,受兄弟们尊崇,得兄弟们辅助,连赢两场战事,使得梁山名气大振,财物充裕,呈现蒸蒸日上之势。随后,他不恨其曾经出卖自己而救白胜,三十九回里“江州劫法场”不顾路遥事险,亲临法场救宋江,重情豁达,知恩图报,义薄云天,令人叹服。但是从此之后,晁盖便被宋江的光环遮挡,成了其强光映射后的影子,逐渐淡出、消失于众兄弟们的视线,直至第五十九回里“曾头市中箭”不治而亡。他的人生为何会突转急下,在梁山一百单八将的英雄好汉们聚义完毕之前便形消身亡?为何他不是“石碣受天文”里天罡地煞星的一员?

关于晁盖的死亡原因,书中所写乃是被写有史文恭名字的毒剑射中而亡,但成书以来对于书中的说法人们多有猜疑,也多方探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百度上有人认为,这是作者施耐庵为艺术的需要而特意做的安排,有人说是宋江暗中安排无名小卒趁乱射杀了他,也有人说是林冲受宋江指使在为晁盖敷药时下的毒害死了他,包括金圣叹在内的大多数人都认为宋江是罪魁祸首,当然也有人认为是晁盖自己鲁莽冲动,不听劝告,不辨真伪、中计涉险,害了自己。我以为这些也都有一定的可能和道理,但根本原因,我还是相信性格决定命运说,也就是说,晁盖的死亡原因主要还是在于自身,他仗义,但不知人;仁义,却不防人;重情义,但不会拢人;豁达,故不怨人;孤高,故不求人;耿直,故不谋人。总之,这样的人,虽然有很强的武艺,很热的心肠,很大的能量,但却过于随和厚道,不明是非,不会拒绝人,不愿得罪人,缺乏原则性,属于典型的老好人形象。正是老好人这个性格害死了他。恶人,人们往往害怕他;善人,人们所以爱戴他;而老好人,初时人们拥戴他,随后人们会轻视他,久之则忽视无视他甚至欺负打杀他。我认为,晁盖的一生就是老好人的悲剧人生的最好呈现。也就是说,晁盖的悲剧命运不只是其性格使然,更是人性使然。所以,晁盖的死亡,最根本的内因在于自己老好人的性格,外因在于人性欺善怕恶的劣根性。

上梁山前晁盖老好人的性格就有很明显的体现。比如“认义东溪村”时只凭刘唐几句话就救下了这个长相凶恶不知底细的陌生人,后说到劫取生辰纲这套富贵时更是不假思索就赞道:“壮哉!且再计较,你既来这里,想你吃了些艰辛,且去客房里将息少歇,待我从长计议,来日说话。”可见,在不加辨析考究的情况下,他的心里就已经接受了刘唐的说辞,开始计议的只是如何实施的问题了,他对人毫无洞察和选择,过于轻信了。当然,刘唐是个好汉,并未有加害之心,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好人,都值得信任,何清就是一例。何清帮哥哥捕捉晁盖等人时自己说,曾经跟一个赌汉去投奔过晁盖,也就是说,晁盖资助过他,但却被他恩将仇报,这就是不加选择、滥施好心的结果。对于吴用,这个自幼结交的智多星,晁盖更是一片赤诚,诸事请教,言听计从,毫无怀疑和防范之心,因此“智取生辰纲”几乎全是吴用谋划布局,发号施令,功劳也最大。他就没想过人会有居功自大、改弦更张,甚至取而代之的可能?虽然“七星聚义”时晁盖做了第一位,但主要是因为吴用等人要借助他的名气、财力和胆量来做成“劫取生辰纲”这件大事,必须要有一个团队和领队,是众人选中了他,而不是他要组团当领队。也就是说,他不过是大家看中的当时最佳的领队,并非他真有领导者的能力。事实上,“智取生辰纲”实际的领导者是吴用,并不是晁盖。

初上梁山后做寨主时更是如此。上梁山后,细数起来,晁盖共经历了三件事,先是“火并王伦夺水泊”,这件事功劳又全归吴用。一上山,王伦大摆筵席饮酒管待,本来作为一个犯罪失所,有求于人的团队领导人此时应该谨言慎行,察言观色,随机应变,以期尽快地顺利地达成自己的目的,但晁盖呢?“晁盖把胸中之事,从头至尾,都告诉王伦等众位”,坦诚相告,毫无城府,结果如何呢?“王伦听罢,骇然了半晌,心内踌躇,做声不得,自己沉吟,虚作应答。”王伦都骇然半晌了,晁盖竟然还是全然不察,安歇时还欢欢喜喜地对吴用等六人说:“我们造下这等迷天大罪,那里去安身?不是王头领这般错爱,我等皆已失所,此恩不可忘报!”晁盖不善谋事,更不会察人识人谋人,在领导者必备的权谋这一项上幼稚得可笑,幸运的是他有吴用这个智多星并对其绝对信任,言听计从,终于顺利地在梁山站稳了脚跟。只不过,经此一事,吴用又会如何想?书中虽无明言,却有暗示,从接着而来的“黄安捕盗剿水泊”一事可看出。济州府军官带两千人马来捕盗了,这是晁盖正式成为寨主的第一次大战,晁盖的表现如何呢?一听小喽啰报知,晁盖就大惊并连忙请吴用商议道:“官军将至,如何迎敌?”可见他自己平时对梁山的谋划和命运是全无考量和主张的,故此一遇事便惊慌失措,求助于人。此时的吴用对待晁盖已经明显地有轻视忽视之意了,只见吴用笑道:“不须兄长挂心,吴某自有措置。自古道:‘水来土掩,兵到将迎’。”很明显,对此情况吴用早有预想和准备,故而泰然自若,指挥若定,同时这看似自然的笑里大有深意,从不须兄长挂心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吴用早已知晓晁盖无谋划之能,并把梁山的大任扛在了自己肩上,这个笑里有自己的得意和自信,也有对晁盖的轻视和小瞧,当领导,缺乏权谋的晁盖是不合格的。但是比起晁盖,自己这个穷儒的身份显然也不够格,王伦被林冲臭骂并火并就是例子。唯有借用晁盖的名望和气量,自己的权谋才能够得到有效的运用。所以,虽然开始轻视晁盖但吴用并无夺权争位之念,故能尽心辅佐,未生打压之心。故而,第三件“劫客商,夺金帛”这等轻而易举之强盗的专长,吴用就任由晁盖做主,自己只是饮酒旁观而已。但这一切,晁盖是根本不明白的,他依然沉浸于自己老好人的行为模式中,郑重吩咐下山夺财的兄弟“只可善取金帛财物,切不可伤害客商性命。”对于自己的抢夺对象都有这样的善待之心,更何况身边的弟兄了。对于这样一个毫无权谋,又善良得毫无原则的人而言,伤害他几乎易如反掌又无需担心后果,白胜出卖了他不是依然被救出狱了吗。想一想这都是因为吴用明智而无野心,若是换个人会如何?答案马上揭晓,因为这样的人很快就来了。

等宋江来到梁山与晁盖同坐寨主之位时,一切就都变了。一上梁山,宋江就新带来了二十七个兄弟,大大超过了晁盖旧有的加上吴用、公孙胜在内的十一个兄弟,人数上就先占了优势。而且四个大头领们刚谦让好座次,宋江就先发制人、当仁不让地发布新令道:“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对此不经商量私自做主,并越过第一头领发号施令的越权行为,晁盖似乎毫无察觉,未置一词。宋江是有野心有强烈的权利欲望的人,对于晁盖这样只知道哥们义气,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人来说,他是不懂宋江,也根本算不上对手的,所以,立刻就被宋江架空了,而且,最得力的两个兄弟吴用和公孙胜也很快就转变了阵营,也或者说是被宋江所拉拢,所折服,所利用。总之,晁盖很快就被宋江的气魄、雄心和光环所覆盖,成了一个影子,一个摆设,逐渐被淡化,时有时无。一次又一次,宋江凯旋而归,弟兄们欢欣鼓舞,但功劳是他们的,晁盖什么也没有。空坐山寨第一位的晁盖曾经“最爱刺枪使棒,亦自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只是打熬筋骨”,而如今一次次被宋江制止出战,空自消磨时间,这样的生活是他想要的吗?且不说招安不招安的政治路线,单从被限制在山寨里不能刺枪使棒,又不能为每次的出征出谋划策上来说,晁盖就已经形同虚设,有名无实了,更何况梁山里的兄弟们唯宋江之命是从,江湖上的好汉们也只知有宋江,不知有晁盖。在政治上愚钝,且一直忍让的晁盖终于坐不住了,坚持要亲自出兵“讨伐曾头市”,但是对于老好人来说,一旦有一天不再随顺他人的心意了,就会招致厌恶或敌视,甚至带来灭顶之灾。

晁盖想要有所为了,但是宋江不高兴了,一山岂容二虎?更何况,晁盖哪里是对手?晁盖一直乖乖地听宋江的话所以才一直安全,不听话只是自寻死路,这一点晁盖根本不明白。看他出征打曾头市不带军师吴用,只点了二十个头领和五千人马,是不自量力幼稚无知,还是头领们都归顺了宋江无人可用的无奈之为,亦或是孤高自许孤注一掷想要证明自己?但这些都不重要了,晁盖中毒剑而亡,只留下了那句所托非人的嘱托“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在风中飘荡。晁盖死去了,在天罡地煞星大聚义之前就烟消云散了,他的遗愿也终将跟他的人一样被人忽视,因为他不属于他们,他不是魔君,只是一个可悲的老好人。

晁盖当然是一个善良的人,但善良也要明是非,知善恶,有原则,守底线。善良,不能丢失了自己,牺牲了自己,因为保全自己,成就自己,永远是行善心做好人的前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自身尚不能保全,良善又何从焉?“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任何时候先让自身强大起来,才能兼顾他人。网师提倡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人生”就是要教师首先在学习、发现、成长、自我实现的基础上幸福起来,将工作与自身生命整合起来,才能给学生带去更多的知识、发现、惊喜和幸福。而对于学生来说,一味地迎合人,取悦人,不管对错地帮助人,不懂拒绝人,不愿得罪人,不仅不能得到真正的朋友和大家的好感,甚至还可能会受到漠视和厌恶,更严重的是还会失去自我,丧失自信。晁盖的悲剧人生当给我们以这样的警醒:要做善人,但不要做老好人。

共读人物,研讨设计:

我会在八年级共读此书,研讨晁盖这个人物时,我将按照其人生经历把学习内容分为两部分(七十回版本):威震江湖的前半生(13、14、15、18、19、39回),黯然消亡的后半生(40、41、42、43、46、50、51、54、56、57、59回)。每部分一课时,共计两课时,再用一课时进行人物的综合赏析,总共三课时完成对宋江这个人物的研讨学习。

对于晁盖,虽然牵涉到他的回目比较多,但重点描写晁盖的主要在第十三回里,其他的回目大多是零星的提到,并不是主要的角色,因此学生读的时候可以把晁盖内容做上标记来细读,其他的略读。我将通过一个大问题:曾经威震江湖的晁天王为什么会走向消亡之路?来引导学生赏析这个人物。再通过几个小问题:1、晁盖都做了哪些事?请一一梳理并命名。2、当头领前后的晁盖有哪些异同点?3、晁盖和宋江有哪些异同点?4、晁盖和宋江在梁山泊的座次和作用是否一致?5、书中如何评价晁盖?在书中标记后用几个词语概括总结。6、你认为晁盖是个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语言清晰描述。7、晁盖死于谁之手?8、晁盖的人生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带领学生依据文本进行分析和探究,然后引导学生明确自己对晁盖的认识并进行评价,从而提升学生对自身生命的反思和认同,以此打通这个课程和学生的生命。

                                                                                                                2017-11-2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