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对高中学生进行生物学科的德育教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6-11
怎样在新课标下的生物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在生物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要在教学中实现科学性 和思想性的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政治导向、情感陶冶、意志培养、道德规范。 中学生物学科担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任务。 生物教师既 要教书,又要育人。重视

生物课的德育功能,掌握生物学科思想教育的特点和方法,才能 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 德育教育 生物教学 国情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由于生物跟人类社会关系密切,人类社会不仅对人类自身,还必然会对生态系统带来 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笔者认为中学生物学科德育教育有如下特点。 一、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中学生物学科思想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是由生物的多样性、分布的广袤性和知识的跨 界性所决定的。由于生物跟人类社会关系密切,人类社会不仅对人类自身,还必然会对生 态系统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因此, 按照社会规范的思想标准和道德观念就会更多地渗 透在生物教科书中来, 使生物学科比之其他自然学科德育教育内容更为丰富。 生物学科 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三、教育方法的渗透性 生物学科的德育教育,不同于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它是与生物学知识紧密结合进行 的。 这就决定了生物课德育教育的方法特点是: 在生物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中渗透思 想教育。 教师要在教学中实现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政治导向、 情感陶冶、 意志培养、 道德规范。 生物教学进行思想教育, 要防止曾经出现过的两种偏向: 一种是脱离知识,“穿靴戴帽”,贴政治标签。事实证明这样做的结果会走向反面;另一 种是单纯的知识教学,忽视生物课的德育功能,这方面的教训也是需要记取的。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找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与思想教育的有效结合点。 这种结合点,一种是固定的,一种是可变动的。 固定的知识结合点,存在于教材中,具有客观性。有的知识结合点属于“显性”,例 如,李时珍编著了《 本草纲目》,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成为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植物学 家,只要老师讲述,或者学生阅读,就可以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有的知识结合点属于

“隐性”,需要教师去发掘。例如,植物生长素的浓度较低会促进植物生长;浓度过高会 抑制植物生长,超过 10-8M 的生长素就会抑制根的生长。由此,教师强调:超过了事物质 的数量界限,就会改变事物的性质,这就是“量变到质变”。结合生长素浓度的变化,进 行辩证唯物主 义观点的教育,使学生印象深刻。这样的知识点需要发掘、升华。 另一种是可变动的知识结合点,它具有主观性,取决于教师占有具备思想性的生物学 材料的状况,以及是否善于选择教材中相应的知识点。有的知识点不具有某种思想性,教 师可以将自己占有的闪光的思想材料,在教材相应的知识点上赋予思想性。例如,讲 DNA 的双螺旋结构,一般为双链,可结合讲述我国科学家于 1990 年 1 1 月 28 日发现了三链状 DNA 新结构。这一成果被称誉为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又一重大发现,获得美国当年百项科 学头奖。这样讲既体现了教学的时代气息,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另外,在实验、实习等生物学技能的训练中也要根据情境和问题,适时地渗透思想教 育。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掌握好针对性原则。不同年级的学生和班级有不同的思想特 点,对低年级学生重在提供生动的有思想意义的素材,偏重于事实教育。对高中学生仍要 以科学事实为基础,注意“画龙点睛”式的思想升华。例如,讲到遗传学家摩尔根时,笔 者曾补充介绍,他在遗传学上的研究成果,使他获得了诺贝尔奖金,但他没有出席盛大的 授奖仪式,他在致力于自己的研究。摩尔根说这奖赏不是给我个人的,而是对实验生物学 的褒奖。最后,以两句话简评作小结:这就是有成就的科学家的态度——看轻个人荣誉, 看重自己的事业。这实际上也向学生进行了人生观的教育。 渗透德育还要掌握好适度性原则。一堂课渗透的知识点不宜过多,多了“物极必反”; 一个知识点渗透的分量也要适当。 在教学方法上要使科学性和思想性水乳交融, 使学生乐 于接受。 四、教育对象的易接受性 生物学科的认识和方法,给学生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奠定了基础。学生所学的生物学知 识和其他自然学科一样, 大都具有可直接验证的特点, 因而知识的客观性在学生头脑中印 象会更为深刻,对生物学知识真理性的信念也就更为牢固。从这个角度上说,由此进行的 思想熏陶, 学生更易于接受。 对因为某些思想标准和道德观念是结合人体生理卫生和遗传 知识来进行的, 这使学生感受到社会要求的行为准则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有利于自己身 心健康,符合切身利益。那么,这样的思想教育,学生容易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认识,以至 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从运动系统、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