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增效有“路”,农民增收有“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5-16

农业增效有“路”,农民增收有“方”    

“这个玉米与玉米之间的距离、玉米与大豆之间的距离这么近,以后玉米是否影响到大豆的生长?还有这个肥料撒在两株玉米的中间位置,与我们平常的做法不一样,这样会不会达不到施肥的效果?”这是3月15日,凯里市2023年春耕生产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培训会现场,邀请到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大豆玉米带状种植首席专家朱星陶作现场培训。

当天,朱星陶围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品种选择、播种密度、栽培方式、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进行深入讲解和实操演练,进一步增强农技人员及种植户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认识,提高技术普及率,为全市实施好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打下基础。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是凯里市落实中央和省委、州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规划示范点种植2000亩,以示范点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至5000亩,在玉米收成不减少的前提下,增加一季大豆收成,以此带动全市粮食生产,该项目已于今年的四月中旬完成,拉开了今年凯里市抓农业生产促增收的序幕。目前,凯里市正全力推进春季农业生产,围绕32万亩11万吨粮食生产目标,持续实施市领导领办粮食高产示范点。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目前,凯里市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8.5万亩,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2023年,凯里市拟定了《凯里市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及提质改造项目》,拟建面积1.02万亩(含旱改水1025亩),项目预计投资4500万元。施工阶段用工采取就地、就近解决的方式,目前已开展“旱改水”施工,组织当地劳动力组建施工队承接,积极促进农户增收。

今年以来,凯里市积极利用羊肚菌、茶叶等应季作物采收,组织企业就近、就地解决务工,带动群众就业1000余人(次)。同时,加强对年出栏500头以上85家规模生猪养殖场、年出栏1万羽以上33家家禽养殖场的存、出栏监测和跟踪服务,通过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截至目前,第一季度完成农林牧渔副生产总值5.8亿。

据了解,凯里市计划投入财政资金8932万元,目前已投入932万元,组织实施《凯里市2023年生猪产业项目》《凯里市2023肉牛产业“六方合作”项目》《凯里市2023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凯里市2023年耕地轮作项目》《凯里市2023年大豆种植补贴》等项目,积极打造“联农带农、利农益农”,预计受益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此外,凯里市强化对财政、民政、林业、残联、教科、卫健、乡村振兴等部门,拨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低保、残疾人护理补贴、生态补偿金、退耕还林、耕地地力补贴等惠农补助资金的统筹和调度力度,预计全年累计拨付各类惠农补贴2亿元以上。第一季度已按计划发放到位4000余万元,正组织兑现2023年耕地地力补贴1411.8万元,通过兑现涉农惠农政策资金不断夯实增收基础。

凯里市以“贵人服务”“大走访”为抓手,全力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促进经营主体持续健康发展。“我们积极协调裕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扩能大蒜加工配套设施建设,该公司的生产线已于4月8日开始生产,现有生产加工设备25台(套),日加工大蒜10吨以上,解决就业岗位20余个。下步,将发展“凯里生姜”加工,通过农产品加工转化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2022年度凯里市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抓手,把转移就业作为增收的重要渠道,积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市共完成农林牧渔副生产总值38.79亿元,促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68万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