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3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疾病名称 5 英文名称 6 肱骨髁上骨折的别名 7 分类 8 ICD号 9 肱骨髁上骨折的病因 10 发病机制
      10.1 伸展型 10.2 伸展尺偏型 10.3 伸展桡偏型 10.4 屈曲型
    11 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表现 12 肱骨髁上骨折的并发症
      12.1 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 12.2 肘内翻 12.3 肘外翻 12.4 神经损伤 12.5 肘关节骨化性肌炎
    13 检查 14 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 15 鉴别诊断 16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 17 预后 18 关于骨折
      18.1 病因病机 18.2 症状 18.3 治疗
    1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穴位

1 拼音

gōng gǔ kē shàng gǔ zhé

2 英文参考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肱骨髁上骨折(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1])为病名[2]。是指以肘部疼痛,肿胀明显甚至有张力水泡,肘部畸形,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发生在肱骨下端肱骨内、外上髁上方2cm以内的骨折[2][1]。

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肱骨髁上区扁而宽,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咀窝,之间仅一薄层骨质易致骨折。肱骨髁上骨折以小儿最多见,约占小儿四肢骨折的3%~7%,肘部骨折的30%~40%,其中伸直型占90%左右。多发年龄为5~12岁。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分伸直型和屈曲型两种,前者多见约占90%。早期处理不当易发生缺血性挛缩,晚期可出现肘内翻等畸形。

4 疾病名称

肱骨髁上骨折

5 英文名称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6 肱骨髁上骨折的别名

humeral supracondylar fracture

7 分类

骨科 > 四肢损伤 > 肱骨干骨折与肘部创伤 > 肘关节骨折

8 ICD号

S42.4

9 肱骨髁上骨折的病因

肱骨髁上骨折多系间接暴力所致。

10 发病机制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运动伤、生活伤和交通事故。系间接暴力所致。各个类型骨折损伤机制不尽一致。通常将骨折分为伸展型、伸展尺偏型、伸展桡偏型和屈曲型。

10.1 伸展型

跌倒时,肘关节呈半屈状手掌着地,地面的反作用力经前臂传导至肱骨下端;在肱骨髁上部骨折,骨折的近侧端向前移位,远侧端向后移位(图1)。骨折线方向由后上至前下方斜形经过。移位严重者,骨折近侧端常损伤肱前肌并对肱动脉造成损伤。骨折近侧端引起神经损伤多为正中神经、桡神经。

10.2 伸展尺偏型

外力自肱骨髁部的前外侧,肱骨髁受力作用,使肱骨髁上骨折的远侧端向尺侧和后侧移位。内侧骨质可能部分被压缩,外侧骨膜有时尚完整(图2)。此类骨折的内移和内翻的倾向性大,骨折移位时必须加以整复,以避免肘内翻畸畸形。

10.3 伸展桡偏型

外力自肱骨髁部的前内侧,骨折后,远侧骨折端向桡侧和后侧移位;这种骨折不易发生肘内翻畸畸形(图3)。

10.4 屈曲型

多系肘关节屈曲位,肘后着地。外力自下而上,尺骨鹰嘴直接撞击肱骨髁部,使之髁上部骨折。骨折远侧段向前移位,近侧段骨端向后移位。骨折线自前上方斜向后下方(图4)。

11 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表现

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多见于儿童,有外伤史,伤后肘关节局部不能活动,肿胀明显。肘部骨性三角关系存在,表示未脱位。肘处于半屈位,肘窝饱满。且可在肘窝触到肱骨近折端。如因肿胀、疼痛重无法作仔细检查,应迅速拍X线正、侧位片以确定骨折及移位情况。

在5~6岁以下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注意和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相鉴别。因肱骨小头的骨化中心在1岁左右出现,而滑车的骨化中心在10岁左右才出现,故骨骺全分离在X线片无骨折线,桡骨纵轴线与肱骨小头关系不改,但与肱骨下端关系改变,肘部肿胀,环周压痛。单纯肱骨小头骨折,则在X线片上可以桡骨纵轴线不通过肱骨小头而确诊(图5)。在诊断中应注意桡动脉搏动及正中神经的功能。

12 肱骨髁上骨折的并发症

12.1 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

当肱骨髁上骨折处理不当时是容易引起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畸形。虽然各种治疗方法都有改进或提高,使危害严重的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已明显减少,但仍不断发生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仍然较高,治疗时必须加以注意。

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是肱骨髁上骨折常见而严重的合并症。其早期症状为剧烈疼痛,桡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末梢循环不良,手部皮肤苍白发凉,被动伸直屈曲手指时引起剧痛等,应立即将肘伸直,松解固定物及敷料,经短时间观察后血运无改善者,应及时探查肱动脉。痉挛的动脉可用温盐水湿敷,动脉用普鲁卡因封闭。确有血管损伤者,应行修补手术。前臂肿胀加重,骨筋膜间室压力高者,应切开骨筋膜室减压。

12.2 肘内翻

肘内翻是常见的髁上骨折晚期畸形,发生率达30%。对肘内翻发生的原因,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如骨折时肱骨内髁骺线发育不均衡;骨折远折段旋转未矫正;或在复位后由于前臂的自然旋前位及与上臂形成一向内侧的夹角,又导致旋转移位;尺偏型骨折未能矫正,因尺偏发生率高,故要求对尺偏型骨折应准确复位或矫枉过正,使之轻度桡偏。在整复骨折复位后1周,拍X线正位片,根据骨痂在骨折端内、外分布情况预测肘内翻发生与否,若预知有肘内翻发生,在充分麻醉下手法轻揉折骨矫正于伸直位固定。肘内翻畸畸形并不影响肘关节的伸屈活动,但影响外观及患者心理。畸形超过20°以上,伤后1~2年畸形稳定则可行肱骨髁上外侧楔形截骨术矫正。

12.3 肘外翻

肘外翻很少发生,可见于肱骨外髁骨折复位不良病例。严重时引起尺神经炎,应及早行神经前移或截骨矫正术。

12.4 神经损伤

正中神经损伤较多见,桡神经及尺神经损伤少见,主要因局部压迫、牵扯或挫伤,断裂者少见。随着骨折整复大多数于伤后数周内可自行恢复,若伤后8周仍无恢复,可考虑手术探查并作适当处理。

12.5 肘关节骨化性肌炎

在功能恢复期,强力被动伸屈肘关节,可导致关节周围出现大量骨化块,致使关节又肿胀,主动屈伸活动逐渐减少。遇此种情况,应立即停止被动牵拉关节,并应制动数周,以后再重新开始主动练习关节屈伸活动。在儿童很少有手术切除增生骨性组织的必要。

13 检查

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能显示骨折及移位。

14 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

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内容:

1.外伤史  以生活及运动意外为多发,且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2.临床表现  以肘部肿胀(多较明显)、剧痛及活动受限为主,并应特别注意有无血管损伤。

3.影像学检查  常规正、侧位X线片即可确诊及分型。

15 鉴别诊断

在5~6岁以下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注意和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相鉴别。因肱骨小头的骨化中心在1岁左右出现,而滑车的骨化中心在10岁左右才出现,故骨骺全分离在X线片无骨折线,桡骨纵轴线与肱骨小头关系不改,但与肱骨下端关系改变,肘部肿胀,环周压痛。

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关节脱位鉴别要点:

肱骨髁上骨折(申直型)肘关节可部分活动,肘后三角无变化,上臂短缩、前臂正常。

肘关节脱位肘关节弹性固定,肘后三角有变化。

16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

裂纹骨折,无移位骨折可行颈腕带悬吊或石膏托制动2~3周。

错位型骨折应尽早进行闭合复位。复位在血肿内麻醉下进行。首先伸肘位牵引,纠正侧方移位及折端间的旋转,然后矫正前后移位,伸直型者屈肘位固定,而屈曲型者固定于半伸直位。通常使用长臂石膏后托,较小夹板固定简便易行,3周后去固定,活动关节。

大部分病例并不需手术治疗,但闭合复位应力求矫正内翻及内旋畸形,恢复Baumann角(肱骨角),以免遗留肘内翻畸畸形。即使留有一定程度的前后错位或角度,可在生长过程中逐渐矫正,远期功能影响不著。

有些不稳定骨折,可在复位后经皮自内、外髁穿入克氏针交叉固定,以保持整复的位置。

有血管、神经损伤者应急诊进行探查处理并同时手术复位骨折,以克氏针交叉固定。

就诊晚的移位骨折,多有严重肿胀,或张力性水疱,不宜立即复位,可行Dunlop牵引,抬高患肢,肿胀减轻后再行复位。牵引治疗适用于骨折超过24~48h,软组织严重肿胀,已有水泡形成,不能手法复位,或复位后骨折不稳定。

儿童的肱骨髁上骨折,合并症多,早期严重合并症是前臂的缺血挛缩,一旦发生会造成终生残疾。因而在诊治过程中应时刻加以警惕、注意观察判断血运情况,及时处理,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晚期合并症主要是肘内翻畸畸形,伸直型骨折其远折端有内收者晚期肘内翻畸畸形发生率最高。因而在整复中应尽量恢复肱骨角;在石膏固定时应采用前臂旋前位,这已被Abrahan(1982)的试验和Arnold的临床报道所证实。

发生于成年人的通髁骨折,其机制与此类似,惟骨折线稍低,且远骨折端向前移位者多见,干骺端处可以出现粉碎折块。此种骨折多能闭合复位,复位后长臂石膏托固定3~4周。去石膏后进行功能锻炼。

17 预后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过程中,血管、神经、骨髂并发症比较多,应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一旦并发症发生或形成,需立即或后期手术治疗,尤其后期手术治疗,其效果很难满意。

18 关于骨折

骨折(fracture[1])为病名[3]。是指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受到破坏所引起的,以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畸形及骨擦音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见《外台秘要》卷二十九。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3]。

18.1 病因病机

因外力、肌肉拉力或骨病导致[3]。

18.2 症状

一般有截断、碎断或斜断[3]。伤部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3]。如因骨本身患结核、骨髓炎及骨瘤等病变,每遇轻度外力碰撞而发生骨折的称病理性骨折[3]。

18.3 治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