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孩子在被逼死的路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据新闻报道,江苏省丰县华山三千刘楼村一10岁女孩于14日晚 10点,在家喝农药自杀,死后留有手写体遗书374字,告别视频3分26秒。

看着稚气未脱的小女孩哽咽的跟家人告别视频;看着书信里的每一句遗言,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深思。

为人父母的责任

李开复认为,为人父母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管家境是贫寒还是富有,都应懂得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道理,同时也要做孩子终生老师,不以有有丝毫的懈怠。

父母应该培养孩子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着重培养孩子的优秀品格和高品质人格,成人比成才重要。

绝大部分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不是坏事,可是也要因人而异。

首先不是每个孩子都拥有学习的天分。我们时常看到一个班级里有些孩子并没有多么认真听课,就别提刻苦了。人家的成绩一直都在班级的上游位置;反之有些孩子上课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停地做笔记,一丝不苟的完成作业,有些甚至还主动还给自己加压,利用休息时间啃书本、练习题,可是有些成绩还是不如天分高的成绩好。

每个人天生都有自己的长项,可能学习就是她的弱势。成绩不好今后就不能有好前途吗?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社会上有很多学习不是特别好,但是非常有想法、有创意再不济也有吃苦耐劳的品质,他们的人生也一样精彩。

同时为人父母要发挥爱的教育,爱对孩子非常重要。因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作为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是付出、宽容、理解、支持、鼓励。

孩子成绩不好,父母可以引导。可是不能因为爱孩子,就打骂孩子,觉得自己理所应当,毫无愧疚感。

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的节目里有一位选手的演讲非常触动大家的教育神经。内容大致是当孩子不听话、违背父母意愿的时候,父母便开启打骂模式,声称我是因为爱你,才会打你骂你;可是等父母年迈,听不清儿女的言语、反应迟钝或者不认同儿女的观点时,同样会因为爱去打骂自己的父母。

这个时候挨打的父母会觉得儿女的拳打脚踢是爱吗?我想此时的父母肯定除了悲愤,更多的羞愧难当或者捶胸顿足。因为自己是孩子的导师,现在孩子做的仅仅效仿当年的自己而已。

所以,打骂不是爱,是父母的情绪管理不好。

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起伏,少对孩子疾言厉色甚至飙狠话,那样不仅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还会在原来的伤口上增加新的创伤。

相反,小女孩才是真正的爱父母。

当妈妈挥拳而至的时候,她没有愤怒,反而开心。妈妈出气了,妈妈顺心了,妈妈就不会生气不会不高兴了。

她觉得因为老师不让她参加考试,也就断送了她继续努力的可能。她不想让父母更加失望、不想再给他们增加烦恼,所以才决定离开。她觉得自己是导致父母不开心的最终根源,自己不在了,父母就不会再生气,不会不开心了。

教育的初衷

我认为教育的初衷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以及孩子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抗挫折能力、管理时间能力、培养自我约束能力等等,而学习成绩仅仅只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并非是孩子的全部。

孩子成绩不好,老师可以加以指导,但是不能随便体罚孩子。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加孩子的学习动力,提高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才是教育的上上策,体罚孩子并不能解决教育的根本问题。

社会的环境

小女孩离世后不仅引起了当地政府和教育局的高度重视,而且网民也对此事各抒己见。

很多网民除了不认同家长和学校的教育方式之外,还谴责孩子的抗压能力不强、自私心太重。

我们为什么会去强求一个10岁的孩子去懂得如何面对压力?10岁的孩子难道不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吗?10岁的孩子难道不应该觉得这个世界才是最美的吗?

父母的打骂、老师的放弃让孩子觉得生无可恋。她幻想天堂才是美好的,根本就不知道生命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她还没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社会的要求未免有些太高了。

孩子犯错遭受的是父母的责骂、老师的教训、社会的谴责,试问哪里有只言片语让孩子去认识人生的意义;哪里有让孩子看到父母对生命的敬畏;哪里有让孩子感受到社会对他有起码的关怀?

现在的孩子本身课业压力很重,家长还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父母为了让孩子能全面发展,还报兴趣班,让孩子一点喘息的时间都没有,这样的高度紧张的状态社会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目前青少年的成长趋势

可见家庭的合理引导、学校的正确教育、社会的温暖氛围对孩子有多重要?

我们需要反思,需要弥补,需要给孩子提供正能量。让有自杀倾向的孩子看到阳光,回到我们的身边,回到社会的怀抱。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开心快乐,健康成长!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