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吟诵古诗认识人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吟诵之目的不是为了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的心灵能借着吟诵的声音达到一种更为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因此,中国古典诗歌之生命,原是伴随着吟诵之传统而成长起来的。古典诗歌中的兴发感动之特质,也与吟诵之传统密切结合在一起。【叶嘉莹《我爱吟诵·序言》】

只有中国诗才有吟诵

给小朋友背诗是非常好的一种教学方法。人的发育,小的时候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理解的能力是后来才发展出来的。对小朋友来说,甚至不要多讲,就让他背,而且最好是有一个声调来背。

只有诗才有吟诵,词是没有吟诵的。

只有吟诗,没有吟词。

中国诗才有吟诵,外国的诗没有。

我们中国诗有格律,五言或者七言,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为什么有格律?就是为了吟诵。

我们中国的诗,从周朝开始,最早的《周礼·春官·大司乐》记载“以乐语教国子”,用带着音乐性的语言教小孩子读诵,读的课本是《诗经》,用什么方法教呢?

“兴导讽诵言语”。兴,名词读做兴,动词读做兴(xTng),兴就是兴发兴起,读诗是让读者先兴发一种内心的感动,不是像小和尚念经那样有口无心,是要从诗里感到真正的感发兴起;导是要引导,要告诉小朋友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内涵。这个“导”不仅停留于《诗经》里的诗,而且是要联想到很多诗里诗外的其他的事情。所以,孔子说“兴于诗”,能从诗里得到兴发感动的才是会读诗的人。

读诗要有兴发感动

《论语》中有两个很好的例证。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贫穷的人不谄媚,富贵的人不骄傲,老师觉得怎么样呢?

孔子就回答他:  “可也,不如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贫而能够自得其乐,富贵而能够好礼,这样更好。

本来说的是做人,可是子贡忽然接了一句: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上说玉石或者象牙要经过切磋琢磨,才能更加精美。意思是说自己的观点还很粗糙,经过老师的琢磨就更加精美了。

孔子听后,赞美学生说:“赐也,始可与言诗也矣。”从一个层次可以联系到另一个层次。说的是玉石象牙的切磋,联想到的是做人品格的提升。

子夏也来问孔子。他问的直接就是《诗经》:“《诗》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诗经》上说有一个女子笑起来有两个酒窝,非常美;她美丽的眼睛流动起来,也非常美;而素是洁白的颜色,绚是绚丽的彩色,子夏问: “老师,白色没有彩色,为什么说白色有绚丽的彩色呢?”

孔子就告诉他:  “绘事后素。”画画的时候,要想把图画的颜色画得鲜艳,先要准备一张洁白的素绢,有洁白的质地,才能有绚丽的彩色。

子夏听了老师的讲解就说:  “礼后乎?”他从诗歌联想到做人。什么叫“礼后乎”?我们做人,本来的心灵品质是首要的,外在的礼节仪式是后加的。画画要白的本质才能有绚丽的彩色,做人要有真诚的内心,你的礼节才发自内心。

子贡从做人联想到诗歌,子夏是从诗歌想到做人,诗要给人丰富的联想。

王国维说,成大事业大学问者要经过三种境界,他举的都是描写恋爱的小词,可是,从描写恋爱的小词怎么会联系到成大事业大学问的境界呢?这就是读诗词要有兴发感动。

理解古人的“志”

关于诗的内容,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诗言志;一种说诗缘情。

古人所说的“志”是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内心喜怒哀乐的活动,你的志向理想的追求,都可以写成诗,言志抒情都可以。

现代人说的“志”往往很肤浅,我要考博士,我要留学,我要赚大钱,我要坐宝马车,这根本不是志,这只是欲望。

以无生的觉悟,做有生的事业

我的老师顾随先生在讲诗的时候,提到了做人的理想和境界。

我把我老师的意思归纳在一起:  “以无生的觉悟做有生的事业,以悲观的心态过乐观的生活。”我是捐了养老金设立了奖学金,但是我们整个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的办公大楼是蔡章阁先生捐助的,大家知道蔡先生有什么遭遇吗?他是广东沿海一带的人,到香港去经商了,想把他的家人接过去。那时候是第二次大战之后不久,他全部的家人在海上遇到了鱼雷,不幸都没了。他给很多大学捐建大楼,不仅是我们这座楼。我在捐款前,大女儿和女婿遭遇了车祸,两个人都失去了生命。因为有这样的经历,就知道,一切都是短暂的,只有文化是长久的。

要把生命贡献出来,为这个长久留存的东西做一点事情,才有意义。只有把生命奉献出来,去追求更广大更久远的事情,才有意义。我们都是经过大灾难的人,整天的悲哀愁苦没有意义,只有放开胸怀,忘记小我的一切,把生命投入到更长久的生命之中去,才能够以悲观的心情过乐观的生活。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现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长;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并受聘为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