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我见过的,最节俭的老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9
我的邻居林爷爷和王婆婆是我见过的最节俭的人。他们俩退休工资过万,经济上完全没有压力,子女都很独立,成家立业后经济上都不需要老人扶持 。尽管这样,林爷爷和王婆婆的节俭程度,说出来可能大家都不相信。

1、家里所有的可以变卖的废弃品都不会扔掉。

他们会将废品分类整理好,然后定期借物业的小推车推去废品回收站卖掉(偶尔东西多 会让儿子或女儿用自己的车帮他们运废品,然后就是每次拉完废品的洗车费比卖废品赚的钱还多);废品包括,酒瓶、饮料瓶、所有塑料垃圾、纸箱,家里的废旧衣物等。他们从来不扔,全部收集起来,留着自己卖。他们住的房子是四室两厅,价值200多万,有个露天大阳台,上面堆满了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我和他们家姑娘经常开玩笑地对他们说,你们这房子用来堆垃圾实在是大材小用了。

2、不管买什么东西都要货比三家

他们即使是买一块豆腐都会货比三家。为什么要拿豆腐举例子呢?因为有一次我和王婆婆在菜市场买菜后碰到一起回家。在回来的路上,突然碰到林爷爷说晚上想煮点豆腐吃,然后王婆婆就喊林爷爷“豆腐你去,xxx号摊位买,他们家豆腐比其他摊位便宜!”,我转头问王婆婆,便宜多少啊,她说便宜2毛钱一斤。

3、夏天再热也不开空调

也不能说绝对不开,只能说开得非常少吧。他们不开的理由是:住的楼层高,12楼,夏天没有蚊虫只要把门窗打开,非常凉快,这应该算是赤裸裸的借口吧。因为夏天,只要我们和孩子去他们家,他们就会提前把空调都开好。

4、买菜都买打折菜。

我们买菜一般都是一早去超市或菜场买新鲜的蔬菜、水果之类的。但是他们俩基本都喜欢晚上去超市买菜,因为晚上超市的菜都打折、便宜卖。

5、洗衣服都会选择在晚上9点之后洗或早上6点之前洗,因为那个时候的电费便宜。

6、有什么事出门都坐公交车,从来不打车

因为公交车免费。比如每次回老家,他们经常买上午10点的动车票,如果打车走高架,也就20分钟的路程而且全程不堵车。打车的费用在40元左右,但是他们从不打车,宁愿提前2个小时从家里出发,坐早上8点左右的公交车,然后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去高铁站。

7、他们自己从来不在外面吃饭

林爷爷和王婆婆两个人平时经常一起去周边景点或公园玩(基本都是上午出去下午回来)每次出门 他们俩的背包里肯定背着水、零食、书三大件。出去玩,他们午饭从来不在外面吃, 都吃自己带的,理由是外面不干净而且贵。我们都知道:不干净是借口,贵才是原因。

8、一天只吃两顿饭

那就是早饭和午饭(早饭一般10:00后吃;午饭一般都是下午四点左右吃),他们俩都不吃晚饭,这个是他们延续了多年的习惯,我一直觉得这个习惯也是因为节俭养成的。

9、衣服、鞋等日常用品都上pdd买

没有pdd之前,俩人这些日用品都去那种小商品市场买。一般衣服都是几十一件的,鞋子也一样,几十一双。自从有了pdd,俩人吃穿用很多东西都在pdd解决了。

10、70岁之前,林爷爷一直在小区做保洁,每个月工资1300元,那时退休金差不多7000元。后来在所有子女的强烈要求下,70岁那年不干了。(其实是子女们去找物业,双管齐下才让公公顺利“失业”。)……

总之,林爷爷和王婆婆日常生活中处处苛刻般的节俭事例实在是数不胜数,节俭就是他们生活的主旋律。子女们开始也一直劝说他们,不需要这样,但是他们自己觉得这样很好,也没觉得自己的生活质量不高,反正天天都很开心,后来儿女也就不计较了,觉得只要他们开心、高兴就好。

不过呢,虽然林爷爷王婆婆对自己是节俭到苛刻,但是对子女尤其是孙子一辈那是非常、十分、特别的大方。比如给孩子逢年过节的红包都特别的大。比如孩子想买个天文望远镜,爷爷在货比三家之后,还是买了个最贵的……

一句话,就是在孩子身上花钱或孩子需要他们花钱,他们是好不吝啬的。

或许这可能是大部分老一辈人的“作风”吧。

后记:

林爷爷和王婆婆都是四十年代出生的人,他们那个年代的人应该都是在非常艰苦、困难甚至是苦难中成长起来的。所以「节俭」已经像血液一样深入了他们的骨髓,即使是后来条件好了,他们也还是一直保持之前勤俭节约的习惯。

我觉得对他们本人来说,这也没什么不好,只要老人开心就好。

另外这些在自己身上特别节俭的老人,对自己的子女却又十分大方。除了对孩子的爱,我觉得和他们的出生、成长经历也是有关的,他们那一辈的人大都经历了很多苦和难,所以他们就会尽自己的所能给孩子们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和帮助,希望孩子们可以比他们过得更好。

所以,每一位节俭老人/父母的背后,都是他们对子女及孙辈浓浓的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