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早知道所有人都终将离去,现在会不会更幸福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你不能直视骄阳,也不能直视死亡。——欧文亚隆

【01】

著名心理学家欧文亚隆说过,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恐惧着死亡。对有些人来说,死亡焦虑是人生的背景音乐。

欧文亚隆提出,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死亡焦虑,有些人表现为对邪恶、遗弃或是灭绝的恐惧。他们觉得什么生活没有意义,也担心自己死后所要面临的种种状况。而有些人则会做噩梦,每一个噩梦都是死亡焦虑挣脱束缚、恐吓做梦者的结果。

我记得小的时候,大人对死亡总是讳莫如深。如果有小孩好奇问到,他们总是很容易情绪激动,莫名发火。而家乡关于此事的风俗也十分繁多,比如在过节,特别是过年的时候,绝对不能说“死”字或相关的词,甚至开玩笑都不行。即使有人去世,也会用“离去”,“登西”等词来代替。

我第一次知道死亡是我的父亲告诉我,我们村有一个小孩在小沟边被电压击中而死掉。虽然那时我才六岁左右,但是那种害怕的压抑的感觉让我很久都忘不了,作为一个早熟的孩子,虽然我不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但我此后几乎看见小沟看见电线都会下意识的注意甚至是绕开走。我还小,但那扎根在细胞深处的死亡焦虑,其实已早已经深埋潜意识深处,而时不时出来吓我一下。

【02】

焦虑总是让人难受,而人是喜欢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于是你会发现,生活中的人总是在有意无意的排遣死亡焦虑。

在《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一书中,欧文亚隆举例,有些青少年通过在暴力的电子游戏中体验“二次生命”来掌控或征服死亡,还有一些青少年则作出叛逆行为来排遣死亡焦虑,如讲死亡笑话,唱嘲弄死亡的歌曲或是和朋友看恐怖电影等。

其他的,诸如通过冒险行为,如跳伞,蹦极等来缓解这种焦虑。有的人也以自己方式来排解这种焦虑,如通过影响他人的人生来获得满足感而对抗死后的虚无和无意义感,或是通过生育后代这种延续生命的方法来对抗衰老克服焦虑。还有一些人,无休止地追求名望、性、财富和权力。

我们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方式来缓解这种死亡焦虑。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这种焦虑如影随形?

【03】

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教导我们,学习如何好好的活着也就是学习如何去死,同样,学习如何去死也就是学习如何好好活着。就如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死亡让人焦虑,但死亡也会让人觉醒。不管是生活中还是电视剧里,当一个人真正面对死亡时,往往能获得一种觉察,获得一种从未有过的,让你自己做自己的力量。我们常常把他人的这种经历看做是看破红尘也常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当有一天,我们能直面死亡就如直面骄阳,那我们就能更好的活着。因为你开始觉察到你的焦虑,也了解到你的焦虑并可以做点什么了。如果想到那一刻来临时,你想要更从容更充实,那眼前的虚度无意义感是否就有了一个排遣的办法?如果你不想有遗憾,从现在开始,你将会怎样生活?你会做些什么改变?

而当你察觉并开始理解他人的焦虑,你们的关系将会与以往不同,毕竟,站在一个大的框架下看,我们所有人都一样孤独并得亲自面对死亡,而一旦与他人分享孤单,孤独也就不存在了。同时,通过建立亲密关系也能克服死亡焦虑,许多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亲密关系是幸福感的必要条件。

【04】

送上一段我很喜欢的话:“实际上,想要过上真正有价值的生活,对他人充满悲悯,对周围的一切心怀挚爱,唯一的途径正是去觉知,觉知当下所经历的一切都会随风消逝。”感觉好悲观但是又觉得好有力量啊!

记住,改变从来不会迟,你也永远不算老!

Ps:读欧文亚隆《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有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