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 | 三个字,令我摆脱了过剩的执念,腾出了生活的空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3
实际上早在两年前我就接触了山下英子老师的《断舍离》,当时这本书就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在这之前,我的生活一团乱麻,书桌上堆满了用完的笔芯,两年没有打开过的面膜盒,乱七八糟的衣服堆满了我的卧室,客厅里放满了水果袋子,有点好看的食品盒子……是《断舍离》帮我摆脱了这种乱七八糟的居家环境,同时也让我控制了购买物品的欲望,更重要的是我的生活也变得开朗、明亮。

山下英子是高校日语老师,是断舍离推广人。“断舍离”是从瑜伽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里提炼出来的。断舍离帮助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人建立了“自我探查法”, 帮助大家从日常整理开始改变人生态度,回归轻松自在的生活。

这是一本任何人 读了就可以马上实践 的书,不仅有生活整理常识,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阅读,可以马上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实现从肉体生命到社会生命,再到精神生命的“断舍离”,从“出”着手,恢复生命的流动感。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对这本书进行解读。

简单的说,“断舍离”就是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放手不需要的东西,清理多余的杂物,促进周身环境的“新陈代谢”,实现居所环境的“良性循环”。

断舍离的真正意义在于帮助我们实现怡然自得的生活,告诉我们如何避开生活的乌云,并赶走它,回归生活的本真,唤醒我们“流通”的生命气息。

断舍离的本质只有一个字——出。

就像人体的新陈代谢一样,如果我们只顾吃而不排便,那么我们的身体机制就会出问题,生活亦是如此。只有提升“人生的新陈代谢机制”,我们的生命才能获得焕然一新的力量。

著名影视演员 陈数 是这样评价“断舍离”的,她说:“ 我们断的是物品,但其实,脱离的是执念。 ‘断舍离’是对自己人生的整理,这才是其不同于其他整理法的真意。”陈数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遇到了断舍离,断舍离让她亲切感受了生活的美好,让她从繁忙里停了下来,从物质的减法衍生到精神的加法,生活从此变得充盈, 她找到了缺失太久的“幸福力” 。

志邦家居联合创始人 孙志勇 说: “断舍离帮我们实现对家的美好想象。” 通过对断舍离的不断了解,志邦家居找到了知行合一的企业哲学根基,帮助更多人实现了对家的美好想象。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增加学识那就一天天增加,想要获得智慧,那就一天天减少,不断减少,直到最终什么也没有,而什么也没有就是什么都有了。

这和瑜伽的知行合一是相同的,和断舍离的意思也是一致的。我们的生活一旦开始做“ 减法运算 ”,就能体会到生活流动性的清爽感。只有“放手”才能获得。

“有舍,便有得”是千真万确的。

不断深入断舍离,就会找回呼吸的美好瞬间,让我们实现怡然自得的美好人生。

断舍离可以让我们在整理杂物和空间的过程中消灭一个个具体的烦恼。 从摆脱过剩的执念实现减轻心灵的负担,获得轻松自在的美丽人生。

简单地说,断舍离就是扔东西。想要在未来找回健康的生活空间,我们就不得不大量的扔东西。那么怎么扔呢?

01 认清现状

仔细想一想,我们是为了收拾东西而收拾东西,还是想要在什么环境里生活而整理杂物,我们的理想居住空间是什么样子的?

用一定的语言描绘一下 自己理想的家 ,然后按照这样的家的轮廓开始整理。

02 选择取舍

打开那些“看不见的收纳空间”,把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拿出来摆在面前。以这三层“筛子”为依据来进行物品的取舍:

①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的物品

②以自我和时间为标准,参考自身与物品“关联度”的强弱来进行取舍

③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

03 收纳整理

开始收纳留下来的物品。一件物品到底要不要留下不是取决于物品本身,而是取决于你自己。山下老师介绍了五种收纳指南。

①三分法

在把杂物放到收纳箱前最重要的就是分类,我们可以按照这三个要点进行分类: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

以我们最熟悉的厨房为例,我们可以这样做:

大分类为:食材、料理用具、餐具

中分类以食材为例,可以分为:冷藏室、蔬菜室、冷冻室

小分类以冷藏室为例,可以分为:食品、饮料、调味料

分类不是绝对的,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建立自己的三分法。重要的是要从大分类做起。

②7.5.1法

该方法指的是在收纳物品时,对空间物量的大致估测。“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占7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占5成,“展示性的收纳空间”占1成。

比如衣柜就是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不要把衣服塞得满满当当,留下三成空间会让人有“收拾”的劲头。

带玻璃的橱柜属于看得见的收纳空间,要尽量保持杂物占用该空间的5成,这样橱柜就会自然流露出整洁美好的样子。

玄关或壁橱这样的展示性空间只摆放一成物品。这样产生出来的“留白”就会带出空间的美感。

③1out 1in 法

在坚持“7.5.1收纳法”后,我们还要遵守“处理一个,收纳一个”的原则。要注意了,是先“出”后“进”。即“先取出一个,再放进一个”,这样就不会出现失败的可能。

这个方法遵循了新陈代谢的原理,比如当一个人还没有结束上一段恋爱就开始新的恋爱时,人们会对这个人作什么样的评价呢?一个道理,先处理之前的关系,再开始获得新的关系,这才是良性循环。

④one touch法

我们要做到拿出或放入物品的动作是这样的:打开门→拿出来(或打开门→放回去)。只要把动作压缩成这简单的两个步骤,one touch(一键式)取出,就不会觉得太麻烦。

想办法减少家务时间,减去烦琐的做法,家务活就会变得越来越有趣。

⑤自立、自由、自在法

自立就是在收纳物品时要有“立”意识。以饭碗为例,确定好自己家的常用数量,将他们竖着立在架子上。这样不仅看起来美观,还方便拿取。

自由就是要有“选择自由”的意识。就像超市里的货架一样,各种食物摆放得整整齐齐、一目了然,顾客想要选哪一个就选哪一个,而且摆放在前面的商品被买走以后,后面的商品就会被推出来补位。家中的杂物同样可以这样做。比如我们家里的各种杯子,就可以采取分门别类地套着放,这样每一种杯子就都可以发挥它的价值了。

自在就是“随心所欲”。如何做到随心所欲呢?比如我们可以把袜子、内裤团成小块随意丢进相应的盒子里,不要塞的太满,留点空隙,像这种看不见的收纳空间最多占用七成。这样我们拿取物品时,心情也是轻松的。

如果你像曾经的我一样,家里堆满了杂物,穿旧了的衣服,仅仅用了一次的口红,被推销人员忽悠而买的一次也没用过的昂贵商品,精美的礼品盒……那么我强烈建议你来一次“断舍离”。

我的亲身体验告诉我, 断舍离帮了我很大的忙。

两年前,我的家里堆得乱七八糟,生活也是一团乱麻,仿佛整天都有完不成的事儿。工作也很不积极,就是一个拖沓份子,没有人看得起我。但是,自从我开始了定期断舍离,我竟然开始早睡早起,单位没有完成的工作也很乐意带回家做,因为家里很整洁,致使我有了认真做事的愿望。

我的书桌现在只剩下一盏台灯,一个笔筒,一个本子,和一本书。只要闲下来,就特别享受这种看书的时光。

经过一年的断舍离践行,我开始拿到优秀员工奖励,在同事的眼里我也成了一个可靠的人,他们也很乐意向我讨教提高业绩的方法。过去则是我向别人请教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下子收拾一个大房间确实很难。我们可以选择先从自己最常用的衣柜开始,或者一个抽屉也行。

先把里面的所有物品都拿出来摆在眼前,选择必需品留下,其它与自己关系已经断了的杂物就可以放弃了。一定要尽量减少物品,记住“7.5.1法”和“1out 1in法”,因为东西多的人往往事情也会多。

当你感到有心无力时,就要先找到“出口”进行断舍离。我们的生命可以分成三块,即肉体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而肉体生命是一切的基础,所以我们要给肉体舍命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那就是家。

断舍离,就是在反反复的“出”和“进”的实践中,处理掉多余的杂物,只获得必要的东西。

“断舍离”不是简单的整理书,而是人人都能实践的“人生哲学”,人人都能从中获得生活的美学。

舍得便是获得, 做出最适合当下的选择和决断,重拾自信心,就能成就从容自在的人生。

记住,断舍离是会呼吸的。

实践断舍离,恢复理想的家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