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为何越爱越孤独?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1
若无觉知,人生就是一场轮回,成年的命运,是童年命运的自动轮回。

当我们先找到自己的心,再能感应到别人的心乃至万物的灵时,孤独就消失了。

关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为了关系。我们常讲自我价值感,其实我们追求的并不是孤独的价值感,而是关系中的价值感。对感情的信心,就是对整个世界的信心。

1.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脑海中妄念不断,停下内在想象。

当和恋人在一起时,或和任何人在一起时,她的心理活动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她一直在行动、想象或思考,她的心从来没有留下空隙。然而,只有当我们的心理活动停顿下来时,我们的心才能感应到对方的真实存在。

我们的心经常处于“妄动”状态,即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像滚雷一样不断地在我们心中炸响。然而,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妄动”没有觉察能力,这些没有被觉察的“妄动”就是潜意识。

当我们被潜意识所控制时,我们就会处于程度不同的失控状态。我们以为,自己是根据意识层面的某种想法去行动的,但其实,是我们没有觉察到的潜意识在驱使着自己这样做。

相反,如果我们的心先妄动了,并且还对自己的念头特执着,那么就会看不到事情的本相,而犯一些低级的错误。

她的心很容易处于“妄动”状态——认为“别人都是来害我的”。所以,尽管她意识上知道医生是来帮自己的,但潜意识里却认为医生是害自己的,并因而充满了恐惧。

2.从思维中解脱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被思维给控制住了,当头脑中出现一个念头时,我们不自觉地会去实现它。但如果我们能觉察到思维的流动,既不去实现它,也不与它对抗,那么我们就会很容易理解思维的合理和不合理之处,随即从思维中解脱出来。

3.情绪化破坏关系

边缘型人格障碍者是最难与人相处的一种人,因为他们非常情绪化,渴望亲密关系,但一旦建立起亲密关系,又会忍不住大肆地攻击恋人。而恋人受不了想离开他们时,他们便容易有自伤甚至自杀的极端行为。

4.drop my ego 放下自恋

一旦明白“原来我是可以在很喧嚣的环境下入睡的”,我就很少再那样敏感了,几乎可以在任何条件下想睡就能睡着。

最核心的自恋是控制感,即我前面提到的,几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认为“我能控制我的人生,我能左右世界”。围绕着这种感觉的,是自己很少能察觉的一些预言,如“我早就知道事情会这样运转的”。

这种预言被称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即如果我有了一个什么样的预言,我就会只关注与这个预言相符的信息,并且会将事情朝我所预言的方向推动,而事情一旦背离了这个预言的方向,我就会很容易受到刺激。

1996年考研前,我的一个预言是“我是一个睡眠很浅的人,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所以,我会对睡眠环境很挑剔,这种挑剔就是在捍卫我的这个预言,也就是在捍卫我的自恋。

但是,考研结束那个晚上的事情修改了我这个预言,我心中有了一个新的预言——“我是可以在喧嚣的环境下入睡的”,从此以后我就真可以实现它了。

其实,不仅如此,当我白天在人群中穿梭,甚至和另一个人谈知心话时,别人一样是不存在的。因为我其实还是只对自己感兴趣,我貌似是在和对方交流,在努力理解对方,但我绝大多数时候并不能真切地感受到对方的内心世界,我甚至对他们都不感兴趣,所以他们并不存在。

想到这里,我开始对那个令我讨厌的声音有了一点好感。我想,这个声音是在提醒我,不要那么自恋,不要真以为世界是围绕着你转的。

因为我内心中接受了雨声和雷电是我控制不了的这个事实,但我不愿意接受一个人是我控制不了的这个事实。因为接受程度不同,所以内心的预言不同,这导致了我会有不同的行为。

5.控制欲:我相当自恋,妄想控制世界,试图去控制一切,否则就没有安全感。接受自己无法控制万事万物,并相信——那些陌生的人事物will be nice to me.

这种对人的控制欲望无所不在,一个人在一个环境中越觉得自己有掌控感,他的控制欲望就会越强,而控制感被破坏后,他的反应也会很强烈。

都会有人问类似的问题:请问怎样才能让我的孩子或我的配偶变得更好?

提类似问题的人,都是缩身于“小我”的墙内,并试图将别人纳入自己的墙内,这怎么可能呢?

试着去了解一下你的内心,你一定会发现,你的头脑中有着仿佛永不停歇的念头。然而,如果你想发现世界的本相,你想真正看到别人的存在,你的心就必须有空隙。

在家里,掌握着财权、话语权和力量等各种资源的父母很容易沉浸在“我能左右一切”的幻觉中,对孩子的控制欲望会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意识上,他们会很爱孩子,很想为孩子奉献,但事实上,他们很难看见孩子的真实存在,结果他们越想爱孩子,就越容易否认孩子的独立意志。

当我们生活在“我能控制一切(自恋)”的幻觉中时,我们就无法和别人建立起真正的关系,因为没有任何人愿意被控制。

如果知道愤怒从哪里来,就可以少发脾气了。如果意识到自己恐慌的含义,就可以少去控制别人了。

6.自恋以痛苦为食

和Iris相处的过程,就是我自我觉知的过程,我们在一起一个月发生的事情,比我过去半年发生的事情都要多。在此过程中,我逐渐在放下自恋,减少控制欲。每每想到这,我都好感动,感动得有想哭的感觉。

我们的自恋需要以痛苦为食,人生因此而苦难重重!

7.我们都是受虐狂吗?

受虐的好处:道德正确+逃避责任,常见的受虐狂有两种:一种是“拯救者”,一种是“受害者”。

成为受虐者这该多痛苦多受伤啊!但是,受虐者有一个道德的制高点:你伤害了我,所以你应该对我的痛苦负责。

以受害者自居还意味着不必对自己的人生负有责任。

8.“小我”能彻底被放下吗?我们能否走出二元对立的困境呢?

二元对立的“小我”结构只能导致优点和缺点并存,并且优点几乎总是缺点的另一面,我们选择了优点也就是选择了缺点。我们能做的,不是只要优点而不要缺点,而是在接受优点的同时接受缺点。

不过,如果我们想做到接受别人,如配偶的优点和缺点并存,首先要做的是接受自己的“好我”与“坏我”的并存。那位过度节俭的妻子,她如果能接受渴望享受的“坏我”,减少她的节俭的“好我”和渴望享受的“坏我”的内心冲突,那么她就会接受丈夫的大手大脚。这时,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她丈夫的奢侈程度会自动降低。

9.我们内心越矛盾,就越自恋,喋喋不休的人只对自己感兴趣。聆听:你能给别人的最好礼物。绝大多数人都会犯一个致命的错误:将“我”等同于思维。

10.“小我”的重要特征是自恋和二元对立。

二元对立带来了冲突,“小我”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想法的争斗,这种内部冲突令“小我”感到痛苦,于是“小我”渴望将内部冲突转化为外部冲突。那样的话,“小我”的痛苦不仅会有所减轻,而且外部冲突中的优势感还满足了“小我”的自恋需要。

结果,原本内心中喋喋不休的念头的争斗变成了外部的争斗,而评价便是外部争斗的初级表现,再发展下去便是控制、暴力和战争。

11.感觉就是纯净。纯净的感觉是我的本真与其他存在的本真相遇那一刻的产物。

假若你执着于“小我”,你也就不可能与其他存在的本真相遇了。

12.我们常说“我做这一切是为了你”,这句话的另一面是“你得为我的人生负责”。

头脑中的幻觉一旦放下,我就可以和当下的事物建立一个单纯的关系,并能全然投入这个关系中,这时就能体会到当下任一关系中的喜悦和安宁。

13.自恋幻觉的ABC 投射性认同:打破之法——做所有的事和决定,我都是为了自己,而不是别人,我要为这一切负责,而不是别人为此负责。

我做了A,你要做B,否则,你就会得到C。

自恋的核心就是——我渴望将我想象中的世界投射到现实世界。具体而言,就是我希望周围人能够按照我的想象来行动。

这种逻辑进一步演化,就可以发展成“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应当知道我的需要是什么,你还得为我的人生负责”。

用种种巧妙的、自知或不自知的方式让对方感觉到,你做错了,你对不起他。太失望的情形下,付出者就会脱离一个关系,而在脱离时,他会感到绝望:我付出了这么多,你怎么能这样对我呢?

自恋幻觉势必会破坏亲密关系。

这种梦幻感一定会被破坏,因为对方必定不是按照你的想象来行动的,他总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爱你。无论我们怎么努力,这一点都不会改变。

自恋幻觉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这是在压制对方的存在感,最终导致对方试图远离自己而损害了彼此的关系,这是我们陷入孤独感中的根本原因。

怎样才能打破自恋幻觉呢?一个关键是,彻底明白自己做某事的初衷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这是自己的选择,所以是自己为这一选择负责,而不是别人为自己负责。

这个逻辑就斩断了ABC三个环节的纠缠。既然我做A是为了自己,那么B就不存在了,而我也就无从发出C的信号了。

任何时候,我都有选择的空间:如果有重要人物或强权人物给我们施加压力,我们的选择范围就会很窄。但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形下,我们都是有选择的。回家也罢,去其他城市也罢,你必须明白,这是你的选择,而不是你父母的选择。所以是你为这个选择负责,而不是你的父母、亲人或朋友为此负责。

我既然听从了你的选择,你就该为我负责,我生命中的痛苦就得你负责。

检验我们是否为自己生命负责的一个简单标准是:我们是否在抱怨。抱怨就是自恋幻觉的C部分。如果C产生了,那前面势必有A和B。

评判一个人自恋幻觉严重程度的标准是这个人的怨气。

14.接受独立的“坏我”,走出依赖。当我们执着于自己的逻辑时,我们永远看不懂别人,而我们又如此渴望理解与被理解。其实,达到理解并不太难,只需要你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认真地思考对方的逻辑就可以了。没有理解,便没有了关系。

如实地看到恋人的真实存在,爱恋人本来的样子,而不是自己头脑中建构出来的形象,这也是我们活着的每个人应该努力做到的一点。

15.他让你自卑,是因为他自卑。

关键不在于别人,而在于管理者自己。如果一个管理者的内在关系模式是“我行,你也行”,那么他就总能找到值得信任的人,以及信任他们的理由,从而做到放权。如果他的内在关系模式是“我行,你不行”,那么就会倾向于找能力低下的人,即便找了牛人进来,也要把这个牛人打磨成一个不自信的人,这样他的确没有机会做到放权了。

16.我们面临的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事实上,任何事情,我们都有多种选择。

17.坏苹果效应,将其当成独立事件处理,就事论事,不要涉及其他。

18.成熟意味着同时接纳好与坏,解决之道:通过宽容整合“好”与“坏”。

假若一个成年人内心中有了严重的分裂,总是持有非黑即白的观念,该如何改变这一点呢?

19. 让对方为自己付出,哪怕是一件小小的事情。

我们爱一个人,多是爱自己在这个人身上的付出。自己在这个人身上的付出越多,我们对这个人就越在乎,最终会达到这样一个境界——“我甘愿为他去死”。然而,任何一个人都不值得另一个人为他做炮灰。

20.选择继续是一个意愿,意味着的对方愿意尝试改变,但从这个初步的意愿到袒露心声是需要时间的。

21.自我实现预言:我相信什么,我就会经历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深信自己的逻辑。假若一个女子说,男人都不是好东西。那么,她亲近的男子一定都不是好东西。

不幸的是,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坚持自己固有的逻辑。于是,人生就只是一个轮回。

22.情感问题,很多时候都是权力问题,争夺的是谁有说了算的权力。任何一个体系的核心规则都是权力。情感要用珍惜原则,把心柔软下来。

心一次次破碎,只是为了把心打开。共情能力: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感人所感想人所想,也就是感应到对方的存在。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