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献中的宋国“司城子罕”究竟是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1-08
“司城子罕”这个名字见诸于《韩非子》、《吕氏春秋》、《册府元龟》、《左传》、《史记》、《淮南子》、《说苑》、《竹书纪年》、《墨子年表》等书籍。由于上述史书在对人物叙述的时间上比较模糊,致使后世对“司城子罕”的姓名的解释出现歧义。笔者试图通过各种文献的对比来了解“司城子罕”的史实。
一、宋人献玉,子罕不受:
1.《韩非子·喻老第二十一》:宋之鄙人得璞玉而献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玉为宝。”是以鄙人欲玉,而子罕不欲玉。故曰:“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
2.《左传·襄公十五年》: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3.《吕氏春秋·卷十·孟冬纪第十》: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 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 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韩非子·喻老第二十一》与《左传·襄公十五年》和《吕氏春秋·卷十·孟冬纪第十》所述史事应是同一个故事,此事当发生在鲁襄公十五年(公元前558年),此时,当宋国宋平公时期,宋平公时期宋国的六卿:公元前576年:右师华元、左师鱼石、司马荡泽、司徒华喜、司城公孙师、大司寇向为人、少司寇鳞朱。公元前575年~公元前573年:右师华元、左师向戌、司马老佐、司徒华喜、司城公孙师、司寇乐裔。公元前573年~公元前567年:右师华元、左师向戌、司马华弱、司徒华喜、司城公孙师、司寇乐裔。公元前567年~公元前559年:司城乐喜、左师向戌、右师华阅、司马皇郧、司徒华臣、司寇乐遄。公元前559年~公元前556年:司城乐喜、左师向戌、右师华阅、司马仲江、司徒华臣、司寇乐遄。公元前556年~约公元前538年:司城乐喜、左师向戌、右师华皋比、司马仲江、司徒华定、司寇乐遄。公元前538年~公元前536年:司城乐喜、左师向宁、右师华合比、司马华费遂、司徒华定、司寇乐遄。公元前536年~公元前531年:司城乐喜、左师向宁、右师华亥、司马华费遂、司徒华定、司寇戴恶。
乐喜从公元前567年~公元前531年均为司城。该故事发生在公元前558年,因此,此时的司城子罕应该是乐喜。
二、寓言故事——御马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说一:造父御四马,驰骤周旋而恣欲于马。恣欲于马者,擅辔策之制也。然马惊于出彘而造父不能禁制者,非辔策之严不足也,威分于出彘也。王子于期为驸驾,辔策不用而择欲于马,擅刍水之利也。然马过于圃池而驸驾败者,非刍水之利不足也,德分子圃池也。故王良、造父,天下之善御者也,然而使王良操左革而叱咤之,使造父操右革而鞭笞之,马不能行十里,共故也。田连、成窍,天下善鼓琴者也,然而田连鼓上、成窍擑(音叶,用手指按)下而不能成曲,亦共故也。夫以王良、造父之巧,共辔而御,不能使马,人主安能与其臣共权以为治?以田连、成窍之巧,共琴而不能成曲,人主又安能与其臣共势以成功乎?
  一曰:造父为齐王驸驾,渴马服成,效驾圃中。渴马见圃他,去车走池,驾败。王子于期为赵简主取道争千里之表,其始发也,彘伏沟中,王子于期齐辔策而进之,彘突出于沟中,马惊驾败。
  司城子罕谓宋君曰:“庆赏赐与,展之所喜也,君自行之;杀戮诛罚,民之所恶也,臣访当之。”宋君曰:“诺。”于是出威令,诛大臣。君曰“问子罕”也。于是大臣畏之,细民归之。处期年,子罕杀宋君而夺政。故子罕为出彘以夺其君国。
  简公在上位,罚重而诛严,厚赋敛而杀戮民。田成恒设慈爱,明宽厚。简公以齐民为渴马,不以恩加民,而田成恒以仁厚为圃地也。
  一曰:造父为齐王驸驾,以渴服马,百日而服成。服成,请效驾齐王,王曰;“效驾于圃中。”造父驱车入圃,马见圃池而走,造父不能禁。造父以渴服马久矣,今马见池,駻而走,虽造父不能治。今简公之以法禁其众久矣,而田成恒利之,是田成恒倾圃池而示渴民也。
  一曰:王子于期为宋君为千里之逐。已驾,察手吻文。且发矣,驱而前之,轮中绳;引而却之,马掩迹。拊而发之。彘逸出于窦中。马退而却,策不能进前也;马駻而走,辔不能正也。
一曰:司城子罕谓宋君曰:“庆赏赐予者,民之所好也,君自行之;诛罚杀戮者,民之所恶也,臣访当之。”于是戮细民而诛大臣,君曰:“与子罕议之。”居期年,民知杀生之命制于子罕也,故一国归焉。故子罕劫宋君而夺其政,法不能禁也。故曰:“子罕为出彘,而田成常为圃池也。”令王良、造父共车,人操一边辔而出门闾,驾必败而道不至也。令田连、成窍共琴,人抚一弦而挥,则音必败、曲不遂突。
此段文字中:造父,又见于《史记·赵世家》: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乐之忘归。徐偃王反,穆王日驰干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而为赵氏。据此判断,造父当为周穆王时期人,故事约发生在公元前921年以前。
简公应为齐简公,公元前484年~公元前481年在位。田恒:田成恒,即田成子,齐简公时期的执政大臣。故事诉说的事情当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赵简主,公元前525年赵鞅代父上朝,为六卿之末——下军佐,时晋昭公在位。王子于期,也称王于期,王良的别名,以善于驾车著名,为赵简主的车夫。文中有“王子于期为宋君为千里之逐”句,据此,此段文字中的宋君当为宋平公或宋元公,司城子罕仍应是乐喜。
三、子罕之仁节
1.《吕氏春秋·恃君览第八》:士尹池为荆使於宋,司城子罕觞之。南家之墙信絭於前而不直,西家之潦径其宫而不止。士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以食三世矣,今徙之,是宋国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弗徙也。西家高,吾宫庳,潦之经吾宫也利,故弗禁也。”士尹池归荆,荆王适兴兵而攻宋,士尹池谏於荆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能得民,仁者能用人。荆国攻之,其无功而为天下笑乎!”故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曰:“夫修之於庙堂之上,而折冲乎千里之外者,其司城子罕之谓乎!”宋在三大万乘之间,子罕之时,无所相侵,边境四益,相平公、元公、景公以终其身,其唯仁且节与?故仁节之为功大矣。故明堂茅茨蒿柱,土阶三等,以见节俭。
2.《册府元龟·卷四百十一》:子元(楚王之弟)为楚令尹,以车百乘伐郑,入于桔秩之门(桔秩郑远郊之门也),诸侯救郑。楚师夜遁,郑人将奔桐丘(许昌东北有桐丘城)。谍告曰:楚幕有乌乃止(谍间也,幕帐也)。子罕为宋司城(宋以武公讳司空为司城子罕戴公后乐喜也。),阳门之介夫死(阳门宋国名介夫甲卫士),子罕入而哭之哀。晋人之觇宋者反报于晋侯曰:阳门之介夫死而子罕哭之哀,而民说殆不可伐也。(觇窥视也。)孔子闻之曰:善哉!觇国乎!(善之甚微)诗云:凡民有丧,葡萄救之(救犹助也),虽微,晋而已,天下孰能当之(微犹非也)。
上述两篇文字中有孔子对司城子罕的称赞,说明文中司城子罕应与孔子为同时代人。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8年)。相平公、元公、景公以终其身,进一步证明司城子罕为乐喜。
四、子罕劝谏
1.《左传·鲁襄公十七年》:宋皇国父为大宰,为平公筑台,妨于农功。子罕请俟农功之毕,公弗许。筑者讴曰:“泽门之皙,实兴我役。邑中之黔,实尉我心。”子罕闻之,亲执扑,以行筑者,而抶其不勉者,曰:“吾侪小人,皆有阖庐以辟燥湿寒暑。今君为一台而不速成,何以为役?”讴者乃止。或问其故,子罕曰:“宋国区区,而且诅有祝,祸之本也。”
2.《左传·襄公六年》:宋华弱与乐辔少相狎,长相优,又相谤也。子荡怒,以弓梏华弱于朝。平公见之,曰:“司武而梏于朝,难以胜矣!”遂逐之。夏,宋华弱来奔。司城子罕曰:“同罪异罚,非刑也。专戮于朝,罪孰大焉!”亦逐子荡。子荡射子罕之门,曰:“几日而不我従!”子罕善之如初。
3.《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宋左师请赏,曰:“请免死之邑。”公与之邑六十。以示子罕,子罕曰:“凡诸侯小国,晋、楚所以兵威之。畏而后上下慈和,慈和而后能安靖其国家,以事大国,所以存也。无威则骄,骄则乱生,乱生必灭,所以亡也。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兵之设久矣,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也。圣人以兴,乱人以废,废兴存亡昏明之术,皆兵之由也。而子求去之,不亦诬乎?以诬道蔽诸侯,罪莫大焉。纵无大讨,而又求赏,无厌之甚也!”削而投之。左师辞邑。向氏欲攻司城,左师曰:“我将亡,夫子存我,德莫大焉,又可攻乎?”君子曰:“‘彼己之子,邦之司直。’乐喜之谓乎?‘何以恤我,我其收之。’向戌之谓乎?”
4.《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襄公二十九年,郑子展卒,子皮即位。于是郑饥,而未及麦,民病。子皮以子展之命,饩国人粟,户一钟,是以得郑国之民。故罕氏常掌国政,以为上卿。宋司城子罕闻之,曰:“邻于善,民之望也。”宋亦饥,请于平公,出公粟以贷;使大夫皆贷。司城氏贷而不书,为大夫之无者贷。宋无饥人。叔向闻之,曰:“郑之罕,宋之乐,其后亡者也。二者其皆得国乎!民之归也。施而不德,乐氏加焉,其以宋升降乎!”
鲁襄公六年、十七年、二十七年、二十九年时,宋国司城为乐喜。
五、司城子罕相宋
1.刘安(《淮南子·道应训》第十六篇:昔者司城子罕相宋,谓宋君曰:“夫国家之安危,百姓之治乱,在君行赏罚。夫爵赏赐予,民之所好也,君自行之。杀戮刑罚,民之所怨也,臣请当之。”宋君曰:“善,寡人当其美,子受其怨,寡人自知不为诸侯笑矣。”国人皆知杀戮之专,制在子罕也,大臣亲之,百姓畏之。居不至期年,子罕遂却宋君而专其政。故老子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刘向:《说苑·卷一·君道》: 司城子罕相宋,谓宋君曰:“国家之危定,百姓之治乱,在君行之赏罚也;赏当则贤人劝,罚得则奸人止;赏罚不当,则贤人不劝,奸人不止,奸邪比周,欺上蔽主,以争爵禄,不可不慎也。夫赏赐让与者,人之所好也,君自行之;刑罚杀戮者,人之所恶也,臣请当之。”君曰:“善,子主其恶,寡人行其善,吾知不为诸侯笑矣。”于是宋君行赏赐而与子罕刑罚,国人知刑戮之威,专在子罕也,大臣亲也,百姓附之,居期年,子罕逐其君而尊其政,故曰:无弱君无强大夫。老子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借人。”此之谓也。
老子(约公元前570年~公元前500年),姓李名耳,字聃(dān),楚人,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向老子问礼。据此,文中所载司城子罕为乐喜。
六、宋信子罕之计而囚墨翟
1.《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史记 邹阳传》云:“宋信子罕之计而囚墨翟。”(《汉书 邹阳传》作子冉,误。)考子罕有二人。一在春秋鲁襄公时,《吕氏春秋 召类篇》,称其“相平公、元公、景公,以仁节终其身”者也。其事迹详《左传》。一在战国初年,韩非(《二柄》《外储右下》《说疑》诸篇。)李斯(《上二世书》,见《史记》本传。)韩婴(《诗外传》七。)刘安(《淮南子·道应训》刘向(《说苑 君道》。)诸氏书,言其劫君而擅政者也。韩非《内储》,“皇喜与戴驩争权,遂杀宋君而夺其政”,《左传》子罕乐喜字,则此子罕乃皇喜字也。杀者,《孟子》杀三苗于三危,《虞书》作窜。《左》昭元,周公杀管叔而蔡蔡叔,注:蔡,放也。杀蔡互通,谓窜逐放之耳。子罕劫君当为昭公。宋前后亦有二昭公。《韩诗外传》六,《贾子 先醒篇》并有昭公出亡反国事,皆指后昭公言。而高诱注《吕览》,谓春秋时子罕杀宋昭公。(见《召类》。)此当由战国时子罕与后昭公同时,擅权逐君,高氏误记,遂谓在春秋时也。(梁玉绳《吕子校补》则谓高注子罕杀昭公为无据。)据此则墨翟当与宋后昭公同时。《史记 孟荀列传》:“墨翟为宋大夫。”鲍彪谓当景公、昭公时。孙诒让则断为正在昭公时。《年表》昭公薨在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孙氏《墨子年表》云:“疑昭公实被放弑,墨子之囚,殆其末年事。”余考昭公末年在周威烈四年,去墨子止楚攻宋已逾二十年。墨子若仕宋,应即在止楚攻宋后。子罕劫君擅权,并不在昭公之晚节,则宋囚墨翟,乌见其必在昭公之末年乎?大体在昭公三十一年以后,则颇可定也。
2.墨子年表第二:史迁云“墨翟,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史记孟荀传。刘向云“在七十子之后”。史记索隐引别录。班固云“在孔子后。”汉书艺文志,盖本刘歆七略。张衡云“当子思时”。后汉书本传注引衡集,论图纬虚妄疏云“公输班与墨翟并当子思时,出仲尼后”。众说舛啎,无可质定。近代治墨子书者,毕沅以为六国时人,至周末犹存,既失之太后,汪中沿宋鲍彪之说,鲍说见战国策宋策注。谓仕宋得当景公世,又失之太前,宋景公卒于鲁哀公二十六年,见左传。史记六国年表书景公卒于贞王十八年,即鲁悼公十七年,遂减昭公之年,以益景公,与左氏不合,不可从也。据本书及新序,墨子尚见田齐太公和,有问答语。田和元年上距宋景公卒年,凡八十三年,即令墨子之仕,适当景公卒年,年才弱冠,亦必逾百岁前后方能相及?其可信乎,殆皆不考之过。窃以今五十三篇之书推校之,墨子前及与公输般、鲁阳子子相问答,见贵义、鲁问、公输诸篇。而后及见齐太公和见鲁问篇。田和为诸侯在安王十六年。与齐康公兴乐、见非乐上篇。康公卒于安王二十三年。楚吴起之死,见亲士篇,在安王二十一年。上距孔子之卒,敬王四十一年。几及百年,则墨子之后孔子,盖信。审覈前后,约略计之,墨子当与子思并时,而生年尚在其后,子思生于鲁哀公二年,周敬王二十七年也,下及事鲁穆公,年已八十余,不能至安王也。史记孔子世家谓子思年止六十二,则不得及穆公。近代谱牒书或谓子思年百余岁者,并不足据。当生于周定王之初年,而卒于安王之季,盖八九十岁,亦寿考矣。其仕宋盖当昭公之世。邹阳书云“宋信子罕之计而囚墨翟”,史记本传。其事他书不经见。秦汉诸子多言子罕逐君,高诱则云子罕杀昭公,吕氏春秋召类篇注。又韩子说皇喜杀宋君。内储说上。子罕与喜当即一人。窃疑昭公实被放杀,而史失载。墨子之囚,殆即昭之末年事与?先秦遗闻,百不存一,儒家惟孔子生卒年月,明箸于春秋经传,然尚不无差异。七十子之年,孔壁古文弟子籍所传者,亦不能备。外此,则孟、荀诸贤,皆不能质言其年寿,元人所传孟子生卒年月,臆撰不足据。岂徒墨子然哉?今取定王元年迄安王二十六年,凡九十有三年,表其年数,而以五十三篇书关涉诸国及古书说墨子佚事附著之。史记六国年表鲁哀、悼,宋景、昭年,与左传不合,今从左传。本书贵义篇墨子尚使卫,年代无考,他无与卫事相涉者。又墨子当春秋后,非攻下篇、节葬下篇,并以齐、晋、楚、越为四大国,时燕、秦尚未大兴,墨子亦未至彼国,今并不列于表。虽不能详塙,犹瘉于冯虚臆测,舛缪不验者尔。
3. 《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昔者鲁听季孙之说而逐孔子,宋信子罕之计而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於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
墨子、孔子、公输般与司城子罕同时出现,说明司城子罕当是乐喜。子罕劫君当为后昭公时,误。
七、宋桓公与剔成君的废立
1.《史记.宋世家》:“辟公三年卒,子剔成立。”
2.《竹书纪年》(六七):王劭按《纪年》云:宋剔城肝废其君璧而自立也。
《史记·宋世家》索隐以剔城为桓公之子,父子继位,其间无废夺事,与《纪年》大异。
临沂银雀山出土汉简证实了《史记·孙子列传》的可靠性。甲骨文出土证实了《史记·殷代世系》的可靠性。这表明《史记》的许多记载是符合史实的。《竹书纪年》自晋代出土以来,原本竹简已经亡佚,而晋人所作的初释本、考正本也散佚,宋明时期有今本竹书纪年,但是经过清代学者考究,证明是伪书。
八、皇喜非为子罕
《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第三十一》:戴驩为宋太宰,皇喜重于君,二人争事争事,争权夺利而相害也,皇喜遂杀宋君而夺其政。
狐突曰:“国君好内后宫则太子危,好外嬖臣则相室危。”
狐突(?~公元前637年),亦曰伯行、伯氏、狐子。原姓姬,因其祖封于狐氏大戎,故改姬姓为大狐。
戴驩,据《庄子传·战国纵横百年纪》,戴驩为宋桓公时太宰,与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白圭为同一时期人。
该文中的皇喜当是宋桓公时的六卿,未见皇喜是剔成的记载。宋平公时期的司城子罕又名皇喜,此司城子罕约早皇喜二百余年,皇喜根本不可能是司城子罕,韩非子此说他书也不经见,后世虽有附会之言,但大都源于韩子之说。所谓戴氏篡宋更是源于臆测,乃牵强附会而已。
综上所述,史书所载司城子罕当为乐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