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彊,喀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5
喀什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座 历史 名城,又称丝路明珠,2000多年前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曾在记载中写道,有市列。也就是说在那个时期,就有了初步的贸易市场,喀什位于中国的最西端,与八国接壤或毗邻,是东西两大文明交汇处,让人对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充满了向往与期待。

在新彊,因为是特殊的地理位置,边境地区,疫病防控超出想象的严格,尽管我们临行前在当地做了核酸检测,但到新彊当地是不认可也不查看的,全部是落地核酸,火车站,景区,甚至酒店都具备做核酸的医疗器械。当地居民七天无理由集体做核酸,在新彊境内十七天,我们做了六次核酸检测,虽然说麻烦一些,但是我觉得对自己对他人,是一种最安全的保护,论防疫,新彊当属第一。

喀什古城面积很大,在东门,每天有个开市仪式,但它有好多的出入口,你只需扫码,测体温,不需要花门票的,里面也不允许有机动车,有电动的观光车,可以带你畅游听导游讲解老城 历史 文化。

时差给了新彊人民几乎双倍的快乐,我们早上十一点之前没有饭吃,拉面馆都有一个集体开业时间,十一点半,七月份的喀什,阳光明媚到火辣,你基本上都是在宾馆呆着,等到晚上八点多之后,你再出门, 美食 的狂欢才开始,你饿了一整天的肚子,才迎来高光时刻,整条的 美食 街,先说喝的吧,刨冰,那个技术简直就是花式调酒,每个人都堪称大师,那个凉爽,有名的那个石榴汁,是带皮现榨,加上冰,稍带点酸涩,杯子很大,十元一杯,颜色浓紫,来此必尝的地方饮品,无花果论个卖,是那种黄皮的,十块钱六个,可以带皮吃,给我们演示了一下,送你一片叶子,用手拍扁,很甜,还有那种玛仁糖,切好放在小盒子,十块钱,香甜但不粘牙,烤鸡蛋,烤鸭蛋,人家的摊位上写着三星一弹,估计是还有更大的蛋,老公己经被充斥在空气中的烧烤味勾走了魂,这里的烤摊是有民族特色的装饰,是用了整块木头不是木炭,所以说,烟火里的的新彊喀什,整条街都是烤肉的味道,恕我孤陋寡闻,从小我也没见过这么大的烤肉,在内地,烤羊肉串在这只能说烤羊肉签。半斤的羊排直接给你安排上,红柳枝馕坑烤肉,二十五,就加一点盐,没有任何佐料,放在你眼前滋滋作响,外焦里嫩咬到嘴里满足又滚烫。那大肉串十块钱一串,三串吃饱,对我们内地人来说,简直就是和不要钱一样。

再来一碗缸子肉,一大块羊肉蒸的正是火候,里面一块黄萝卜,吃肉喝汤,有的再撕上一个馕,这估计是新彊人民的日常,有肉有汤,热乎乎 健康 美味,新彊的羊肉一般都是原汁原味的做法,喝着天山雪水,吃着天然牧草,自由放养,味道就是一个鲜。 还有那著名的烤包子,新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日夜温差,面粉极其筋道,用那不发酵的面擀成薄饼,加上羊肉,洋葱,胡椒粉,叠成四角型。在馕坑烤出来,才出锅的时候最香酥,二块五一个,现在也忘不了的美味。

还有新彊的主食,馕,你会看到人们就拎好几十个馕回家,通常就是直径五十左右的那种,新彊气候干燥,打馕店随处可见。新彊人注重家族的传承,会看到:爷爷的爸爸打馕店:之类的店名,就是一个馕坑,几辈坚守,在这火炉旁边挥汗如雨,一切都是老模样,老工艺,外面的现代节奏与古老文明近在咫尺,遥手可及。

老城的 美食 就说这么多,它无言耸立在这里,像一位豁达的老人,眼里写满故事,脸上不见沧桑,你来之前无限想象向往,你走之后无比的留恋怀念。

我们住的宾馆楼下好几个铜匠铺子,每天早上八九点钟,直至晚上十点多,就是他们一天的工作日常,他们坚守老工艺纯手工,用手中一把小锺敲打,用原始的刀法镌刻出繁琐精美的花纹,紫铜古朴造型圆润,对于他们来说,抬头日升,低头日落,年复一年,正巧不知道哪一个电视台给他们拍记录片,希望留得住 历史 ,记得住传承。

老城的建筑是土木结构,现在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住在老区的大都是维吾尔族人民,老城区既有 历史 的积淀保留又有巧妙的设计规划,每一家的店铺都独具匠心,车轱辘,木筐子,木梯子,甚至是废弃不能使用的木板车都会让你感觉不经意的装饰美,但不刻意,在这没有一根祼露的线路,全部被麻绳戓者绿植包裹,电表箱仔细看才发现是一幅涂鸦,完美和周围景色浑然一体。每一条民巷都有名字,但是迷宫般的建筑,乍一看都差不多,曲径通幽,花草树木都栽在各式的盆里,每家门前都是一排,特别干净整洁。维吾尔族人民是对茶草极其的喜欢,衣服也是那种传统的腊染,艳丽,现在一般都是上年纪的中老人在穿,小花帽也是在重大的场合戓者节日戴,街上的年轻姑娘身材苗条,基本上可以说五步一热巴,十步一娜扎,上年纪的就很丰腴了。街道让水冲的没有一丝尘土,进了大门就等于他们的客厅,一般都是开着门。门口挂着门帘。我们本来就是无目的,因为你走多久都不会疲惫,总有不期而遇的美好,这宛若一个童话城堡,老城对于疲于奔波的旅人来说,像一位慈祥的老人。让我们感知对自然的敬畏,对身体的妥协,对心灵的慰籍。

老城的孩子是真多呵,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灿烂的笑容,欢乐的奔跑,三五成群,嘻笑打闹,面容可爱,长长的睫毛,似洋娃娃,他们能听懂汉语,一个小姑娘主动和我们搭话,可以和她合影。但要给她买好吃的,我们就这样,带着她的哥哥和表姐在她的引领下。去了小卖部。路上她告诉我,她妈妈生了五个孩子,我说从北京来,她说见过毛主席和天安门吗?那种羡慕的小眼神,好可爱,直至夜幕降临,差不多十二点。你仍旧能听见还没有归家的孩子奔跑追逐,这才是童年该有的样子,这真是一种纯粹的快乐啊。古城和儿童,它好像阐述过往曾经拥有的辉煌和未来向往的希望美好。

在古城库木代尔瓦扎路的交汇处,有一座地标性的木制结构二层楼,也就是著名的百年老茶馆。很多去到喀什的游客,一般都会去打卡,因为它现在太出名了,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去的时候是没有一个当地人在那喝茶的。

它传承了六代,面积也不是很大,里间是一圈类似于北方的大炕,铺上地毯,有民族特色的丝绸坐垫,脱鞋盘膝而坐。里面还有几个小包间。外间走廊放上几张桌子,可以边喝茶边看风景,我们去的有点早,是想欣赏维吾尔族老艺人的表演,对面放着他们的卡龙琴。手鼓,都他尔,冬不拉和笛子。新彊有独特的药茶,茶文化在新彊人民心目中有至高的地位和作用,很多药茶店会根据时节变化和身体不同症状,特意配制,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药茶店分的很细化。有专门调理睡眠,消化,咳嗽,心脏养护很多种,在这里丁香,陈皮。胡椒。豆蔻,玫瑰,茉莉,薄荷,再加上红茶,茯茶,,冲泡出来是一股调味品的味道。这也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百姓,我们是喝不习惯的。而他们一天的开始就是从一壶药茶加一个馕饼开始。

老茶馆的客人一般都会选择传统药茶。一壶八十八。再有一碟黄冰糖,喝不习惯可以用糖中和一下味道。茶壶是有浓郁的民族纹饰,茶汤厚重,颜色黄稠,乍喝是一股中药加调料的味道,慢慢品味,休息了一晚上的味蕾被打开,入乡随俗,揪一片馕蘸着热茶,艺人落座,悠扬的音乐加着手鼓的和声,艺人的互相呼应,眼神传动,不是一种表演,而是他们的热爱,维吾尔族人的基因就是快乐,而舞蹈就是表达的最直接方式,两位古稀老人走向中央,跳起了奔放的舞蹈,表情享受,步伐欢快,瞬间感染了所有人,有的随着老人起舞鼓掌,走廊上的茶客都围拢过来,那叫一个欢快酣畅,喝茶的地方永远在,人在改变,不变的是保留的喀什噶尔的美好记忆。

喀什人民很好客,他们也很有礼节,就是平时常见,也会握手拥抱,现在的新彊稳定繁荣,也离不开祖国的发展和支援,忘不了这新彊的 美食 美景。浓重的人文积淀,保留千年的古城风光,还有路遇的一个小姑娘,我询问她古城卫生间,在指点之后,我出来她仍在原地,怕我找不到来时的路,当我致谢之后,她说,欢迎你来新彊,能帮到你是我的荣幸。暖人心的漂亮小姑娘,希望下次还能见到你。

在古城的店铺里,有很多高台民居的挂毯, 但是现在的民居己经围起来,不允许随意出入了,我们只能在墙外遥望这千年民居,依崖而建,地势很高,可以清楚的看到是黄土与树木的结合,错综复杂,像一个整体,据说里面才是真正的迷宫,现在看来迁出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感觉一些搭建看似摇摇欲坠,不知道还能耸立多久,这个寂静的城里曾经也是世代聚居,有无数人的家和依恋,一户民居就是一部家族繁衍生息的家族 历史 ,很想走进去,踏着千年的小径,看一看这座堪称代表着维吾尔族鲜活的民俗博物馆,站在一户老屋门口,想象当年这世代同居的热闹景象,找寻当年的精美土陶作坊旧址。它历经千年沧桑,留给你走不进的暇想和憾意。

喀什老城现在基本上保存着一个相对完整的格局,它记载着一座城市人类居住和生活延续的过程,意义不只在当下的 旅游 开发,更在未来,要记得住 历史 ,留得住乡愁。没有故事的城市就像失去了灵魂所在,而老城无言,我们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大美新彊,不负盛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