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么是温室效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0
何谓‘温室效应’ 图片参考:weather/wxinfo/climat/greenhs/grnhse ‘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层上的一种物理特性。假若没有大气层,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不会是现在 合宜的15℃,而是十分低的-18℃。这温度上的差别是由于一类名为温室气体所引致,这些气体吸收红外线辐射而影响到地球整 体的能量平衡。在现况中,地面和大气层在整体上吸收太阳辐射后能平衡于释放红外线辐射到太空外(图一)。但受到温室气体的 影响,大气层吸收红外线辐射的份量多过它释放出到太空外,这使地球表面温度上升,此过程可称为‘天然的温室效应’。但由 于人类活动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结果让更多红外线辐射被折返到地面上,加强了‘温室效应’的作用。 图片参考:weather/wxinfo/climat/greenhs/c_radbal 图一简略地说明地球大气层的长期辐射平衡情况。太阳总辐射量(240瓦每平 方米)和红外线的释放量应要均等。其中约三分之一(103瓦每平方米)的太阳辐射会被反射而余下的会被地球表面所吸收。此外,大气 层的温室气体和云团吸收及再次释放出红外线辐射,使到地面更暖,高出约33℃。 温室效应’增强后的影响 i) 气候转变:‘全球变暖’ 图片参考:weather/wxinfo/climat/greenhs/warming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 这转变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因为这样可以将过剩的辐射排放出外。虽然如此,地球表面温度的少许 上升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变动,例如:大气层云量及环流的转变。当中某些转变可使地面变暖加剧(正反馈),某些则可令变暖过 程减慢(负反馈)。 利用复杂的气候模式,‘ *** 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第三份评估报告估计全球的地面平均气温会在2100年上升1.4至5.8度。这预计已考虑到大气 层中悬浮粒子倾于对地球气候降温的效应与及海洋吸收热能的作用 (海洋有较大的热容量)。但是,还有很多未确定的因素会影响 这个推算结果,例如:未来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预计、对气候转变的各种反馈过程和海洋吸热的幅度等等。 ii) 海平面升高 图片参考:weather/wxinfo/climat/greenhs/coast 假若‘全球变暖’正在发生,有两种过程会导致海平面升高。第一种是海水受热膨胀令水平面上升。第二种是冰川和格陵兰及南 极洲上的冰块溶解使海洋水份增加。预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间。 对人类生活的潜在影响 i) 经济的影响 全球有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沿海100公里的范围以内,其中大部份住在海港 附近的城市区域。所以,海平面的显著上升对沿岸低洼地区及海岛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害,例如:加速沿岸沙滩被海水的冲蚀、 地下淡水被上升的海水推向更远的内陆地方。 ii) 农业的影响 实验证明在CO2高浓度的环境下,植物会生长得更快速和高大。但是,‘全球变暖’的结果可会影响大气环流,继 而改变全球的雨量分布与及各大洲表面土壤的含水量。由于未能清楚了解‘全球变暖’对各地区性气候的影响,以致对植物生态所 产生的转变亦未能确定。 iii) 海洋生态的影响 沿岸沼泽地区消失肯定会令鱼类,尤其是贝壳类的数量减少。河口水质变咸可会减少淡水鱼的品种数目,相反该地区海洋鱼类的 品种也可能相对增多。至于整体海洋生态所受的影响仍未能清楚知道。 iv) 水循环的影响 全球降雨量可能会增加。但是,地区性降雨量的改变则仍未知道。某些地区可有更多雨量,但有些地区的雨量可能会减少。此外 ,温度的提高会增加水份的蒸发,这对地面上水源的运用带来压力。
参考: 中国香港天文台 : weather/wxinfo/climat/greenhs/c_grnhse
生态危机-地球暖化与森林砍伐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全球生态系统最大的问题莫过于环境急剧恶化,其中又以全球暖化所引起的气候异常,带来风灾水害不断,土地沙漠化等问题最为严重。以下将剖析影响大自然生态最为严重的杀手-地球暖化与森林砍伐,以及澳洲当局对此生态危机如何因应之道。 何谓地球暖化? 是指全球气温受到温室效应的影响而上升,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由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所引起。二氧化碳会吸收太阳中的长波辐射,增加地球的温度。如家中的门窗都关起来,而你在里面呼吸时将吐出二氧化碳,随着呼出量的增加,其浓度相对增加,慢慢地,你便会感觉到室内空气有点闷,这种「闷」就如同造成地球暖化现象的温室效应一样,换句话说,地球就如同你的家,门窗就如同大片的森林与植物,在地球上的工厂、动物与交通工具(凡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事情)都会排出二氧化碳,若是地球内的空气欠缺循环,那么你就会感觉到地球慢慢地变得「温暖」了。 可能的形成原因 十八世纪中叶,在工业革命之后,加速了人口成长。由于人口成长速度过快,在有限的地球资源中,人类为了继续追寻经济发展,而牺牲地球的天然资源。经过多年研究,形成地球暖化的原因如下: (一)温室效应与森林砍伐大量开采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学燃料: 大规模砍伐森林,取得耕地;在取得这些能源、资源的过程中,破坏了原本大自然所形成之微妙平衡,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氧的循环」受到了破坏,原本二氧化碳被植物利用后,再将新鲜的氧气释放回空气中。 (二)空气污染: 人类的工业生产也会排出大量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如水汽、一氧化碳、臭氧、甲烷、氮氧化物及氟氡碳化物等,主要以燃烧达成,因为燃烧会需要氧气,并排放二氧化碳到空气中,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使得太阳中的长波辐射被吸收而造成温室效应。 (三)可能造成的危害: 学者专家预测,全球温度的上升,将造成两极气温增高,导致格陵兰与南极冰帽融化,可能使得海平面上升0.2到1.4 公尺左右,许多城市将因陆地变成茫茫大海而被淹没,海岸线60公里以内约占全世界1/3的人口,将深受其害。中纬度地区可能因受到圣婴现象而面临旱灾或沙尘暴的威胁,许多农业地区将不毛之地的沙漠。研究报告指出,全球所有的地区都会或多或少地遭受气候变暖的不利影响。常闹水荒的南方发展中国家地区将会遭遇更多的热带台 风、干旱和严重的沙漠化,农业产量下降,还可能出现饥荒和流行性疫病;更多如飓风、洪灾及旱灾等。 如何防止地球持续暖化: 透过取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的平衡,在不伤害环境的前提下,继续满足人类生存所需的开发,将可减缓地球暖化的发生。具体的做法有: 1. 减少能源的浪费或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随手关灯或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等,将可有效节约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的。 2. 植树与造林,为地球开扇窗: 阻止目前所有森林的滥垦滥伐,并执行有计画的造林,大量种植树木,以发挥其净化大气的功能。 3.研发干净能源来取代: 洁净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风力、水力、潮汐及氢燃料等不需经由燃烧产生能源的方式,能有效避免二氧化碳的产生,另一方面又能充分利用资源。
地球的大气是由氮、氧及一些微量气体组成。太阳辐射进入地球时
大气层几乎可以让它穿透过去 ; 地球也放出长波辐射,但地球的长波辐射却会遭到大气层中某些微量气体的选择吸收。这些微量气体选择吸收了地球的辐射能后,有都分会再反射回到地球,因而使得大气保存了部分辐射能,于是造成地球的温度比其辐射平衡时的温度高
大气中因为有这些微量气体选择吸收了地球的长波辐射,并能够保存部分辐射能,因而可以使地球温度升高
我们称这种作用为大气的温室效应(atmospheric greenhouse effecct) ; 会吸收地球长波辐射的气体则称为温室效应气体。 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效应气体有水汽、一氧化碳、臭氧、甲烷、氮氧化物及氟氡碳化物等。大气中若温室效应气体含量增加,则大气的温室效应即会增强,当然大气保存的能量也随着增加,因而会造成温度上升。 温室效应主要会造成下述现象: 1.地球表面温度增加 2.海平面上升 3.全球气候转变 4.伤害人体抗病能力 5.动物大迁移 6.受高浓度臭氧影响地区扩大
参考: 网页
何谓‘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层上的一种物理特性。假若没有大气层,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不会是现在 合宜的15℃,而是十分低的-18℃。这温度上的差别是由于一类名为温室气体所引致,这些气体吸收红外线辐射而影响到地球整 体的能量平衡。在现况中,地面和大气层在整体上吸收太阳辐射后能平衡于释放红外线辐射到太空外(图一)。但受到温室气体的 影响,大气层吸收红外线辐射的份量多过它释放出到太空外,这使地球表面温度上升,此过程可称为‘天然的温室效应’。但由 于人类活动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结果让更多红外线辐射被折返到地面上,加强了‘温室效应’的作用。 一 简略地说明地球大气层的长期辐射平衡情况。太阳总辐射量(240瓦每平 方米)和红外线的释放量应要均等。其中约三分之一(103瓦每平方米)的太阳辐射会被反射而余下的会被地球表面所吸收。此外,大气 层的温室气体和云团吸收及再次释放出红外线辐射,使到地面更暖,高出约33℃。 温室气体种类 温室气体占大气层不足1%。其总浓度需视乎各‘源’和‘汇’的平衡结果。‘源’是指某些化学或物理过程使到温室气体浓 度增加,相反‘汇’是令其减少。人类的活动可直接影响各种温室气体的‘源’和‘汇’而因此改变了其浓度。 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可有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 化合物(CFCs)及臭氧(O3)。大气层中的水气(H2O)虽然是‘天然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但普遍认为它 的成份并不直接受人类活动所影响。表一显示了一些温室气体的特性。 ‘全球变暖潜能’(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各种温室气体对地球的能量平衡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帮助决策者能量度各种温室气体对地球变暖的影响,‘跨 *** 气候转变 委员会’ (Inter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在1990年的报告中引入‘全球变暖潜能’的概念。‘全球变暖潜能’ 是反映温室气体的相对强度,其定义是指某一单位质量的温室气体在一定时间内相对于CO2的累积辐射力*。表二列出 ‘跨 *** 气候转变委员会’报告内一些温室气体的‘全球变暖潜能’。对气候转变的影响来说,‘全球变暖潜能’的指数已考虑到 各温室气体在大气层中的存留时间与及其吸收辐射的能力。在计算‘全球变暖潜能’的时候,是需要明了各温室气体在大气层中的 演变情况(通常不太了解)和它们在大气层的余量所产生的辐射力(比较清楚知道)。因此,‘全球变暖潜能’含有一些不确定因素, 以CO2作为相对比较,一般约在±35%。 *辐射力的定义是由 于太阳或红外线辐射份量的转变而引致对流层顶部的平均辐射改变。辐射力影响了地球吸收和释放辐射的平衡。正值的辐射力会使地球 表面变暖,负值的辐射力使地球表面变凉。 温室气体浓度的转变 i) 二氧化碳(CO2) 夏威夷的冒纳罗亚观象台在1958年已开始对大气层CO2浓度作仔细量度。表二显示CO2在大气层中 的每年平均浓度由1958年约315ppmv(百万份之一体积)升至1997年约363ppmv。冒纳罗亚观象台的数据亦反映了每年在北半球因为植 物呼吸作用而产生的周期变化:CO2浓度在秋冬季时增加而在春夏季时减少。与北半球比较,这种随着植物生长及凋萎 的CO2浓度周年变化在南半球的出现时间是刚刚相反,而且变化幅度较小,这种现象在赤度附近地区则完全看不到。 二. 大气层CO2的每月平均混合比。 (‧)表示1974年5月 以前的数据,取自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 (‧)表示1974年5月以后的数据,取自U.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表示每月平均值的长期趋势。 ii) 甲烷(CH4) CH4在大气层中的增长速度已在近十年减少下来,尤其在1991至1992年间有明显的下降,但在1993年后期亦有 些增长。1980至1990的平均增长速度是每年13ppbv(十亿份之一体积)。 三. 在夏威夷冒纳罗亚观象台收集的空气样本显示大气层中CH4的平均混合比。蓝点表示量度数据,红线 和绿线分别表示CH4混合比短期和长期的变化。 iii) 一氧化二氮(N2O) 从过往40年间,N2O的平均升幅是每年0.25%(见图四)。现时在对 流层的N2O浓度在312到314ppbv左右。   四. 大气层中N2O的每月平均混合比。 iv) 氯氟碳化合物(CFCs) 在各种氯氟碳化合物中
以CFC-11及CFC-12较为重要,因为其浓度比较高与及它们对平流层内的O3有很大影响。 在多种人造的氯氟碳化合物中,以CFC-11及CFC-12的浓度最高,分别约为0.27及0.55ppbv(量度于冒纳罗亚观象台
1997
见图五 和六)。从它们的‘全球变暖潜能’数值,显示这两种气体吸收红外线辐射的能力相当高,估计在八十年代期间除了CO2以 外,CFC-11及CFC-12在所有温室气体中对辐射力的影响已占了三份之一。 i) 气候转变:‘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 这转变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因为这样可以将过剩的辐射排放出外。虽然如此,地球表面温度的少许 上升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变动,例如:大气层云量及环流的转变。当中某些转变可使地面变暖加剧(正反馈),某些则可令变暖过 程减慢(负反馈)。 利用复杂的气候模式,‘ *** 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第三份评估报告估计全球的地面平均气温会在2100年上升1.4至5.8度。这预计已考虑到大气 层中悬浮粒子倾于对地球气候降温的效应与及海洋吸收热能的作用 (海洋有较大的热容量)。但是,还有很多未确定的因素会影响 这个推算结果,例如:未来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预计、对气候转变的各种反馈过程和海洋吸热的幅度等等。 ii) 海平面升高 假若‘全球变暖’正在发生,有两种过程会导致海平面升高。第一种是海水受热膨胀令水平面上升。第二种是冰川和格陵兰及南 极洲上的冰块溶解使海洋水份增加。预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间。。 对人类生活的潜在影响 i) 经济的影响 全球有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沿海100公里的范围以内,其中大部份住在海港 附近的城市区域。所以,海平面的显著上升对沿岸低洼地区及海岛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害,例如:加速沿岸沙滩被海水的冲蚀、 地下淡水被上升的海水推向更远的内陆地方。 ii) 农业的影响 实验证明在CO2高浓度的环境下,植物会生长得更快速和高大。但是,‘全球变暖’的结果可会影响大气环流,继 而改变全球的雨量分布与及各大洲表面土壤的含水量。由于未能清楚了解‘全球变暖’对各地区性气候的影响,以致对植物生态所 产生的转变亦未能确定。 iii) 海洋生态的影响 沿岸沼泽地区消失肯定会令鱼类,尤其是贝壳类的数量减少。河口水质变咸可会减少淡水鱼的品种数目,相反该地区海洋鱼类的 品种也可能相对增多。至于整体海洋生态所受的影响仍未能清楚知道。 iv) 水循环的影响 全球降雨量可能会增加。但是,地区性降雨量的改变则仍未知道。某些地区可有更多雨量,但有些地区的雨量可能会减少。此外 ,温度的提高会增加水份的蒸发,这对地面上水源的运用带来压力。
参考: Inter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层使星球变暖的效应。有些人认为,主要由于人为作用,在地球上使温室效应加强,而造成全球暖化的效应。 温室效应的成因主要是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加强了大气层的厚度,因此热量不能得到正常的排放。因为温室气体能够储存热能,以导致地球所储存的热能上升,造成全球暖化。 太阳辐射主要是短波辐射,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则是长波辐射。大气对长波辐射的吸收力较强,但对短波辐射的吸收力比较弱。所以:白天,太阳光射到地球上,部分能量被大气吸收,部分被反射回宇宙,大约47%左右的能量被地球表面吸收。 夜晚,晚上地球表面以红外线的方式向宇宙散发白天吸收的热量,其中也有部分被大气吸收。 大气层如同覆盖温室的玻璃一样,保存了一定的热量,使得地球不至于像没有大气层的月球一样,被太阳照射时温度急剧升高,不受太阳照射时温度急剧下降。但因于温室气体的增加,令地球整体所保留的热能增加。 如果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成分增加,便会促使地球的总体温度上升。温度的上升,有可能造成下列结果: - 两极的冰层会加速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并淹没沿海低海拔地区。 - 雪融线会大幅度的往后退,河流源头水源减少,导致全球大缺水危机。 - 由于暖化,令生物的代谢加快,生理周期异常,甚至破坏整个生物网。 目前温室气体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人为的,为了制止这种现象,联合国发起制定了京都议定书,以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参考: ***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层使星球变暖的效应。有些人认为,主要由于人为作用,在地球上使温室效应加强,而造成全球暖化的效应。 成因 温室效应的成因主要是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加强了大气层的厚度,因此热量不能得到正常的排放。因为温室气体能够储存热能,以导致地球所储存的热能上升,造成全球暖化。 原理 太阳辐射主要是短波辐射,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则是长波辐射。大气对长波辐射的吸收力较强,但对短波辐射的吸收力比较弱。所以: 白天,太阳光射到地球上,部分能量被大气吸收,部分被反射回宇宙,大约47%左右的能量被地球表面吸收。 夜晚,晚上地球表面以红外线的方式向宇宙散发白天吸收的热量,其中也有部分被大气吸收。 大气层如同覆盖温室的玻璃一样,保存了一定的热量,使得地球不至于像没有大气层的月球一样,被太阳照射时温度急剧升高,不受太阳照射时温度急剧下降。但因于温室气体的增加,令地球整体所保留的热能增加。 影响 如果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成分增加,便会促使地球的总体温度上升。温度的上升,有可能造成下列结果: 两极的冰层会加速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并淹没沿海低海拔地区。 雪融线会大幅度的往后退,河流源头水源减少,导致全球大缺水危机。 由于暖化,令生物的代谢加快,生理周期异常,甚至破坏整个生物网。 联合国的应对 目前温室气体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人为的,为了制止这种现象,联合国发起制定了京都议定书,以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参考: 维基
简单d讲 来自太阳既热不能散出去 咁就好似一个温室
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层上的一种物理特性。假若没有大气层,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不会是现在 合宜的15℃,而是十分低的-18℃。这温度上的差别是由于一类名为温室气体所引致,这些气体吸收红外线辐射而影响到地球整 体的能量平衡。在现况中,地面和大气层在整体上吸收太阳辐射后能平衡于释放红外线辐射到太空外(图一)。但受到温室气体的 影响,大气层吸收红外线辐射的份量多过它释放出到太空外,这使地球表面温度上升,此过程可称为‘天然的温室效应’。但由 于人类活动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结果让更多红外线辐射被折返到地面上,加强了‘温室效应’的作用。 2007-05-05 17:45:34 补充: 温室气体种类温室气体占大气层不足1%。其总浓度需视乎各‘源’和‘汇’的平衡结果。‘源’是指某些化学或物理过程使到温室气体浓 度增加,相反‘汇’是令其减少。人类的活动可直接影响各种温室气体的‘源’和‘汇’而因此改变了其浓度。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可有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 化合物(CFCs)及臭氧(O3)。大气层中的水气(H2O)虽然是‘天然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但普遍认为它 的成份并不直接受人类活动所影响。表一显示了一些温室气体的特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