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工岛,改变了东亚甚至是全球的进程,是日本黑暗时代的曙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日本

就在虎年来临前的三天前,也就是2022年1月28日下午1时19分,位于日本九州鹿儿岛县的樱岛火山开始喷发,火山灰喷至距离火山口约3400米的高度。

其实当地人对樱岛火山喷发习以为常,据统计每年樱岛火山喷发次数高达近千次,只不过绝大部分规模都很小,时常小规模喷发的火山云,也是当地的著名景点。自距今约26000年前,樱岛火山还只是个海底火山,自古以来但凡想要登上樱岛的人,都必须乘坐船只才行,直到公元1914年(大正三年)1月12日才彻底改变,当日,樱岛火山再度喷发,而炙热的岩浆把这座火山岛与大隅半岛连接到了一起,变成了个半岛突出部。

说到鹿儿岛,就不得不提种子岛了。种子岛位于鹿儿岛县的最南端,而鹿儿岛县,则在近代日本控制琉球国以前,是日本列岛最南端的县级行政机构。由于鹿儿岛独特的地理位置(长期担任日本的南大门)以及众多的海岸良港,致使自古以来中国、朝鲜半岛和琉球的船只,都经常来此开展经贸活动,比如中国春秋时期的齐国,每年都有大量商船,沿着海岸线航行并抵达日本,就在上个世纪,在朝鲜半岛和日本九州岛,就有大量的齐国文物出土。

樱岛火山

其实往来鹿儿岛的不仅仅是东亚各国船只,随着 探索 时代的来临,西欧各国船只也陆陆续续抵达日本,并彻底改写了日本的 历史 。

而进入16世纪后,由于受到风暴的影响,原本打算前往中国的葡萄牙商船,最终来到了鹿儿岛,并教会了当地人制作铁炮的技术,顺便还传播了基督教(最初是天主教)。

铁炮和基督教的传入,彻底改变了日本,由于当时日本正值战国时代,中央政府的行政命令在日本全境基本失去了号召力,各地大名的混战和权利的真空,是非常有利于外部文化传播的,也正是由此,基督教天主教会在日本迅速传播,连带着铁炮也在日本广为流传,并最终遇到了终结日本战国时代的那个男人——德川家康。

值得提及的是,在这一时期,由于欧洲黑奴三角贸易的盛行,葡萄牙等国的船队,在贩卖黑人的同时,也将少量黑人留为己用,比如在日本幕府天正九年时,也就是公元1581年,有一位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范礼安(Alessandro Valignano)经印度果阿、中国澳门,经过被日本人称为南蛮贸易的航线,辗转来到了日本时,在他的身边就有一位黑人,并得到了织田信长的接见,而这个黑人武士就是大名鼎鼎的弥助了,并成为了织田信长的贴身武士。

虽然此后不久,织田信长在本能寺之变中切腹自尽,而弥助也下落不明,不过发动政变的明智光秀最终也没能代替织田信长,反而成全了德川家康,值得提及的是,德川家康大权在握后,在他的身边也有一位外族武士,只不过此人是个英国白人武士,作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日本的代表,此人就是威廉·亚当斯(日文名为三浦按针,也就是仁王2的主角原型)。

三浦按针

德川家康继承织田信长遗愿,终结日本战国时代后,针对基督教和欧洲势力在日本的影响力越来越强的现象,深感有必要针对这种情况作出调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由于德川家康担心西欧等外部势力,会试图干预德川幕府的统治,勾结些许颇有野心的大名,可德川家康也不愿意完全放弃中国、朝鲜等东亚国家和西欧国家带来的经贸收益,故德川家康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宣布禁止日本各地大名与东亚和欧洲国家进行任何形式的沟通与合作,与此同时在德川家康直接管理的长崎市附近海域,修建一座人工岛用来开展对所有国家的贸易,而这个岛屿就是大名鼎鼎的出岛了。

长崎是日本九州岛西岸著名港市,与我国上海相隔仅800公里,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中国与日本的桥梁。早在我国隋、唐时期,日本的遣隋使、遣唐使和学僧中的不少人就是从长崎起航到中国的。到宋、明和清朝时期,我国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大批商人到日本经商。据史料记载,最多时曾达万人左右。他们在长崎的平户、福江等地创建唐人町,成为中国人集中居住的地方。随之,中国和西洋文化也经过长崎传入日本,特别是中国文化给日本以深远的影响。长崎人的一些风俗习惯、饮食文化及节日庆典等均源于中国。

长崎

而在出岛未出现以前,各国与日本的经贸文化联系主要放在了距离长期更远的平户,在日本江户时代初期,此地是一个交通枢纽地区,除了东亚各国外,英国、葡萄牙、荷兰都是通过它,才与日本有了密切联系的。

起初日本与各国都相安无事,直到葡萄牙圣母号被焚毁事件、英国人冒称荷兰人挟持长崎奉行所职员的“费顿号事件”以及欧洲列强肆无忌惮的日本宣扬基督教,并暗中支持部分与德川幕府作对的大名,向他们提供先进的武器和资金,德川幕府得知后顿感愤怒,立即颁布了“禁教令”和“锁国令”,只允许明代和荷兰(也是唯一的欧洲国家)等少数国家,可以在出岛与日本进行贸易。

日本允许明代船只来往日本,这很好理解,可为何也允许荷兰呢?

其实这很好理解,此时的荷兰不像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其是一个新教国家,他们没有那么沉重的弘扬宗教包袱,相比较传播宗教,他们更热衷于开展经贸方面的联系,为了能更好的与日本幕府开展经贸合作,荷兰人直接参与到了镇压日本农民的叛乱中,不仅如此,荷兰人还特别尊重日本的风俗和传统,当时的荷兰人放下架子,时常派专人定期前往江户拜见幕府大将军,长此以往,荷兰在日本的话事人,获得了幕府的信任,其地位与日本大名不相上下,并允许荷兰国旗悬挂在出岛上,即使在法兰西第一帝国吞并荷兰时,出岛上的旗帜仍旧屹立在此,由此可见荷兰人究竟有多精明了。

出岛上的荷兰国旗

有趣的是,之前被迫离开日本的葡萄牙人,也从中吸取了教训,通过获取嘉靖皇帝的欢心以及协助当地政府镇压叛乱,最终也得到了能在澳门进行贸易的特权。而反观荷兰,在印度尼西亚地区采取了与在中国和日本截然相反的措施,数百年内也没有巩固统治,这也是印度尼西亚长期落后的主要原因。

而日本幕府除了通过出岛获得大量经济收益的同时,也是日本在两百年的锁国时代,其 科技 和思想没有落后太多,比如在本能寺之变爆发前,也就是1582年(天正十年), ) 日本九州地区吉利支丹大名大友宗麟、大村纯忠、有马晴信向罗马教廷派遣的、以四名少年为中心的使团,此次事件被称为天正遣欧少年使节事件,这个使团由给织田信长带来弥助的范礼安发起的,于1590年(天正18年)回到日本。这个使团的出现让许多欧洲人第一次知道了日本的存在,此次使团将欧洲的古腾堡印刷机带回了日本,日本首次活字印刷术刊行了日本语书籍(被称为吉利支丹版)。

除此之外,日本也通过出岛,获得了明代西儒学派和兰学的先进思想和知识,是日本锁国黑暗时代的一道曙光,并间接导致了明治维新的出现。

在日本的定居

埃德温·邓及家人

明治维新后国力大涨的日本,也通过与欧美的联系,获得了大量先进物种,改变了日本的饮食结构,并使日本人的身高迅速提高,明治政府不仅通过殖产兴业的策略,为日本实现工业化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而且调拨了大量资金用于改善日本人的饮食结构。在当时的欧美国家中,对日本饮食结构影响最深远的就是美国了,比如1873年来到日本的埃德温·邓(Edwin Dun)了(美国农业学家)。他在北海道传播牛肉养殖和乳制品加工等技术,引进来自美国的高产奶牛和达勒姆肉牛,为北海道的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父亲,请收下我的膝盖

说到近代美国与日本的联系,就不得不提夏威夷了,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随着国力的迅速增长,国内的军国主义势力逐渐抬头,对当时的日本政要而言,对外扩张方面首选就是中国,可由于此时的清廷洋务运动已有小成且日本在唐代和明代,分别两次败给了中国,故当时的明治政府还没有下定决心与清廷拼死一搏。

日本殖民夏威夷

而相比较向西扩张,他们更倾向于向东方的夏威夷扩张,此时的夏威夷还在夏威夷王国的管理下,此前的英国人、俄国人都试图染指这里,可最终都被美国人挫败,直到日本人的到来,19世纪末期,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而此时的日本陆续派遣大量夹杂着退伍士兵的国民前往夏威夷(其中深意不言自明),甚至还派遣了数艘军舰进行“护航”,而此时的美国政府无力阻止日本在夏威夷的扩张,不过美国人也不想就此放弃,于是美国人通过以夏威夷共和国(在美军的支持下,由美国移民推翻夏威夷王国建立的)的身份,向日本支付了赔偿金,并支持日本对大清开战,企图将祸水西引,而就在甲午战争爆发后不久,夏威夷正式成为美国的一部分了。

夏威夷共和国

夏威夷并入美国

其实今日的日本,仍然在不停的建设人工岛,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由于日本的地狭人稠、地理因素和经济发展导致的。

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日本就曾提出填海造陆计划(丹下健三的东京计划1960),不过由于当时还不具备填海造陆的条件,故被无限期搁置了。

地狭人稠的日本

不过由于东京需要同时满足城市升级、城市扩张、军事、工业、航运等多方面需求,故东京湾的人工岛群的规模不仅要宏大,而且要统筹安排,协调发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日本自古以来就是地震高发地带,当地震来临时,这些人造陆地会在地震波的影响下,很容易产生液化现象。

现如今,东京湾的人工岛群,不仅是用来安置工厂了,也成为了部分日本国民的住宅,甚至大量商业中心也搬迁到人工岛了。更有甚者,就连日本最大的民航机场——东京国际机场业已搬迁过来了。值得提及的是,东京迪士尼乐园,也是建造了这些人工岛上的。而这规模宏大、功能齐全的人工岛群,无疑是彰显日本工业实力的最好名片。

而且日本人的忧患意识由来已久,《日本沉没》不仅是部电影,更是悬在日本全体国民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日本之所以如此热衷兴建人工岛群,就是期望在末日危机到来之时,可以依赖 科技 建造起“不沉的人造大陆”,而这也是日本人欲世代相传的“不沉的梦想”。

日本人工岛

电影《日本沉没》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