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智的小伙伴们,求教这道题的详细做法,多谢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11-14
襄阳63 岁的志愿者吕军海,为劝阻路人闯红灯,不停向他们90 度深鞠躬,并微笑提醒:请遵守交通规则!每周5 天,每天鞠躬200 次,老人已经坚持了半年,还是有人我行我素。面对争议,老人不为所动,“希望闯红灯的人越来越少”。(据《楚天都市报》)头戴小红帽、身披红条幅、手持小红旗、嘴里含着一把哨子……吕军海老人的形象在笔者的脑子里不停地打转,并愈发地清晰,不知不觉间,眼里溢出了泪水。老人的高大形象和感人举止给这个寒冷的冬天增添几分暖流,给陌生的你我带来几分亲切。感动之余,笔者想到很多……我想到古稀老人砸车守护斑马线的事儿。几年前,为守护斑马线,一位年逾古稀的退休教师,在所住小区门前人行道上,不到4 小时用扔砖头的方式“严厉打击”了14辆闯红灯的违章车。这一发生在兰州的极端行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同是老人,同是引起社会争议,同是出于阻止人闯红灯的目的,退休教师诉诸暴力,吕军海老人诉诸礼仪。暴力或也能解一时的问题,但礼仪更能长久解决问题,孰高孰低,显而易见。
我想到和小贩周旋的城管。有时是小贩被打,所谓城管“暴力执法”;有时是城管被打,也即小贩“暴力抗法”。有很多人认为,城管和小贩是天生的“冤家”,这是由外在的制度和环境造成的。但在一些制度和环境无法迅速改变的情况下,我们难道一点办法也没有,任由城管和小贩之间的关系充满敌意?在“鞠躬老人”吕军海看来,对方闯红灯是他错了,但鞠躬可以感化他。如果简单地口头说教,难免会让对方恼羞成怒,甚至可能引发争执,如果以礼以诚相待,对方必然心生愧疚,最终实现劝阻目的。古人讲,“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城管和小贩发生矛盾的时候,作为管理者的城管,能不能少些喝斥、少些鲁莽、少些冰冷,也来一点敬礼和感化,多些晓之以理、多些动之以情、多些以诚相待?
我想到道德的力量。在这样一个竞相逐利的时代,有些人看来,道德是虚的东西,自己用来修身养性、陶冶性情还可以,怎么可以改变他人?有些人认为,道德是无形的东西,怎么可以改变有形的东西?
然而,在吕军海老人那里,鞠躬这种道德形式却发挥了神奇的作用:在工作过程中,吕军海发现吹哨子、举红旗、打手势,绝大多路人对此视而不见,劝阻效果微乎其微。
吕军海见效果不明显,于是尝试鞠躬感化路人,效果立竿见影。诚然,道德是一种你我感同身受的力量,道德是一种让你我从内心真正信服的力量。在强调依法治国的今天,我们千万不能忘记以德治国的力量。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我们才会有一个安定团结、和谐有序、阳光充溢的社会。
我想到,像“鞠躬老人”吕军海那样的人,用礼貌影响他人的人,在你我的身边,一定还有一些。追问

谢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