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的目标及工具手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6
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通俗来讲微观是研究个体行为的,宏观是研究整体的。

大萧条时期,宏观经济学之父凯恩斯,采用总量分析来研究收入、消费、就业、通胀、投资等的关系,经典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开创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时代。之前认为,市场是看不见的手,不需要政府调节。凯恩斯主张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简单来说就是现在常说的逆周期调控,经济好的时候、降降温防止过热,经济不好的时候升升温,力求熨平周期的波峰和波谷。

关于宏观经济学起源、产生背景等感兴趣的可自行百度一下。本文主要讲一下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一般来讲,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主要有四个: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先来看经济增长,简单来说就是GDP(国内生产总值),良好的经济增长是所有人期盼的,因为良好的经济增长可以增加就业,人民收入增加,国家实力提升等等,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前提和保障。

充分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关乎社会稳定大局。没有工作就很难有收入,衣食住行就会面临困难,生活甚至生存都将面临威胁,尤其是教育程度不高的人就会有较高的违法可能,社会稳定就会收到威胁。

物价稳定,也就是通胀问题,CPI&PPI。通胀过高就像津巴布韦等国,一个鸡蛋上午跟下午价格都不一样,人民生活肯定是要受影响的,。从一个买家的角度来看,我们希望物价不要涨、最好是变便宜,但这样真的好么?那样一来就是通缩了,通缩比通胀危害更大,我们换个角度,假设我们现在不是买家而是卖家,你造的东西越来越贱,不赚钱甚至赔钱了,你还会去造么?答案是否定的,就会停工,停工了,工人就没有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所以通缩也不好。这也就是说:菜贱伤农,菜贵伤民。那么通胀什么水平合理呢?这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学术问题了。

国际收支平衡,地球村的时代,因为有比较优势,产业分工了,国与国之间的依存度越来越高,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我们进口进口商品的同时也在出口自己的产品。假如我们进口了10块出口了100,我们净赚了90,自己肯定是高兴的,但对方肯定就不高兴了,所以就会有贸易摩擦,关税壁垒等等问题出现,理想状态自然是国际收支平衡,可理想与现实总是不那么和谐。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算是有了,但是怎么实现呢?这就牵扯到宏观调控的手段了,两个主要手段分别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不好的时候,市场冷淡、需要用一些积极的手段刺激一下,经济太好的时候也需要一些政策来给经济降降温。货币政策,降息等,增加市场流动性、利好投资;财政政策,降税、基建等,降税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增加投资,基建政府投资可以弥补民间投资下滑的影响,但容易有挤出民间投资的问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分析将在后面展开来讲。

近年来,央行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越来越精细化,不再经常直接对存款准备金、利率、汇率等进行干预,而是更多的使用创新性的调控工具。目前央行经常使用的创新性工具包括以下几种:

1、SLF俗称(酸辣粉)即常备借贷便利,是全球大多数中央银行都设立的货币政策工具,就是在商业银行缺钱时,可以一对一地将商业票据、有价证券、信贷资产(债券)等抵押给央妈向央妈申请一碗“酸辣粉”来充饥。

且期限相对较短,通常在1-3个月;而央妈通过向商业银行的抵押贷款就可以借商业银行之手向市场注入货币。

2、MLF 俗称(麻辣粉)是是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的简称,学名是中期借贷便利,于2014年9月为央妈所创设,也是抵押贷款,不过贷款期限要长一些。期限3个月且可展期属于定向投放,要求各行投放三农和小微贷,它的目的就是,刺激商业银行向特定的行业和产业发放贷款。

3、SLO 俗称(酸辣藕)简单说就是超短期的逆回购。这是央行今年1月引入的新工具。对于SLO,央行如此介绍:以7天期以内短期回购为主,遇节假日可适当延长操作期限,采用市场化利率招标方式开展操作。

4、PSL俗称(披萨篮)全称是调节中期市场利率,(即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的缩写),也就是抵押补充贷款期限通常较长,以3-5年为主。

如果商业银行基于市场利率水平自主定价、完全商业定价,对信贷较高的定价将不能满足这类信贷需求,所以PSL就是央妈为了支持一些特定项目的建设,向政策性银行提供的成本较低的抵押贷款。

央行降准的操作方式
银行的主营业务是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来赚取“利息差”,为了加强对银行的监管、维持借贷循环的稳定,央行要求银行必须预留一部分钱,不能将钱全部贷款出去,这笔专门用来应对储户提现需求的钱就是“存款准备金”。

央行降息的操作方式
央行降息是指央行降低存款、贷款的利率水平,利用利率调整,来改变现金流动的金融方式。当银行降息时,存款人的存款收益会减少,降息会导致存款人倾向于将存款取出转变为其他投资或消费,进而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拉动实体经济增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