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口诀速记|每日一题|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1
简答/论述题:考过的学校:

1.论述董仲舒的教育思想。(16苏州大学)

2.简述董仲舒的道德教育思想。(11扬州大学   17天津大学  19吉师大)

知识点位置: 中国教育史第四章第四节

知识点重要性:★★★☆☆

题目: 论述 董 仲 舒 的教育思想。

答案:

董仲舒是西汉最著名的儒家学者,又有“汉代孔子”之称。董仲舒学识渊博,通便“五经”,他的著作中,《春秋繁露》和《对贤良策》影响最大。

(一)《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即汉代文教政策,详见该章第一节)

董仲舒在《对贤良策》中,向汉武帝提出三大文教政策建议:第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第二,兴太学以养士。第三,重视选举,任贤使能。董仲舒的三大建议都被汉武帝采纳,成为汉代三大文教政策,并确定了整个封建社会遵从儒术的文化与教育局面。

(二)论人性与教育作用(简答)

1. 论人性

人性学说是董仲舒论述教育作用的理论依据。

( 1 ) 董 仲 舒 认为人性中有“仁气”和“ 贪 气”。 “仁气”指人性中有利于促进封建社会道德发展的先天因素,是主导方面;“贪气”指人性中与封建社会道德相抵触的先天因素,是从属方面。它们是人性中的对立物。他的人性论与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有一定的联系,并没有摆脱道德先验论的影响。  

( 2 ) 董仲舒又将人性和 善 区别开来,善指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 人性与善的关系是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人性是善的可能性和内在根据,善是人性在教育条件下向具备一定道德之善的现实人格转化的结果。

( 3 ) 董仲舒提出“性三 品 ”说。

董仲舒明确将人性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等级,他提出“性三品说”:“有斗筲之性,中民之性,圣人之性。”教育对于不同的人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

①“圣人之性”,是天生的“过善”之性,是一般人先天不可能、后天不可及的。

②“斗筲之性”,是无“善质”的,生来就“恶”的,教化无用,只能采用刑罚的手段来处置他们。

③“中民之性”,就是万民之性,必须通过教化才能成“善”。

2. 教育作用

教育对于不同的人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圣人能够自觉控制自己的感情欲望,注定向善的方向发展。斗筲之人的感情欲望强烈而很难进行自我控制,注定要向恶的方向发展,只有用刑罚制止他们作恶。具有“中民之性”的人是教育的主要对象。董仲舒的人性论破坏了先秦原始平等的人性论,并为封建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论道德教育(简答) ★★★☆☆

董仲舒的道德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道德教育是董仲舒教育思想的核心。董仲舒主张教化与刑法并重,但强调以道德教化为本、为主,以刑法为末、为辅。

(2)德育的内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内容。

董仲舒强调“三纲五常”。所谓“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三纲”与“五常”结合的纲常体系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

(3)道德修养的 原 则和 方 法:

①确立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对体现封建国家利益原则的道义的追求应高于对个人利益的追求。

②提出“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仁”凸现了对个体生命价值与权利的尊重,“义”凸现了个人对社会及其他个体的责任与义务。

③提倡“必仁且智”。在道德修养中必须做到“仁”与“智”即道德修养中情感与认知的统一。

【333加油站独创速记口令】:原方(元芳)重仁智(3个)

【口诀联想】:元芳很重视仁和智。

以上口诀内容出自 :333加油站的葵花宝典口诀笔记,章节跟其他书的可能会有些许出入。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