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情绪,表达情绪,比“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更加重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也许我们都有过和人发生争执的经历。

有时候,明明是对方的问题,我们却反倒背了黑锅;想要把话说清楚,却被对方的态度气的不轻。

可能有人会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要让人觉得你好欺负。”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

这往往与我们的经验无关,即便是很多年过去,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依然是不少人的人生难题。

情绪的管理通常分为三步:识别、表达以及管理。

市面上的“鸡汤文学”常常教人跳过前面两步,直接告诫人们:“吃亏是福,知足常乐,退一步就是海阔天空。”

背后的意思其实是:表达你的情绪其实是坏的、没用的,不如做点别的事情。

这样的理念乍一听其实还蛮有道理,但是,这真的就是正确的吗?

01

压抑自我≠情绪管理

不得不说的是,我们很多人都习惯了压抑自己的情绪,而且是在任何时候。

考试成绩排名很靠前,不敢表达高兴,因为怕被身边的同学嫉妒和疏远;

同事工作效率很低影响了自己,不敢表达愤怒,因此怕被记恨和排挤;

... ...

我们总以为人生的真理,就是假装理性镇定、怡然自得——

这就导致人们常常无法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把“压抑”当成了“情绪管理”。

要么实在忍不下去,突然发飙;要么心跳加快、手抖、说话都带哭腔。

而这些“无法生气”的举动,可能是因为你不允许自己表达消极的情绪。

我们在内心深处认为,负面情绪是“不好”的,它会让人产生“分离、不同和孤独”的感觉。

如果你也是一个无法表达情绪的人,我们希望你能知道,情绪的“显性”交流不仅是勇敢行动的催化剂,也是自我得到治愈的开始。

02

表达自己的情绪,真的很难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之所以害怕表达情绪,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

认为自己想说的话“违背大多数人的观点”

害怕被对方报复

不想伤害到其他人

担心别人的反应,因为Ta们从前都不认可你

发泄后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感到内疚

仅仅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心理学家认为,习惯性压抑情绪,可能来自于童年亲密关系中的防御行为。

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即便表达了情绪也得不到回应,慢慢地就会认为情绪表达是无用的。

甚至在有的家庭中,家长们会无视或是抵制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也因此会让孩子压抑自己的情绪。

但是,压抑的代价是什么呢?

被压抑的愤怒并不会自行消失,而是转化为两种主要情绪,一种是自责(内疚),另一种则是泛化的焦虑。

03

情绪的“显性”表达,才是自我疗愈的开始

要表达我们的真实情绪,关键是多以“我”为开头的叙述。

比如:我难以接受这样的评价 / 我觉得很生气 / 我没有你说的这么差。

在这个过程中:

重要的是要谈论你的感受,而不是关注他人的行为或言语;

把问题语境化。避免使用“永远、每个人”这样的词语……明确问题的具体内容;

就比如在之前的一个综艺节目中,岳云鹏直言李斯丹妮的腿很粗,不适合跳舞。

面对这样的质疑,李斯丹妮就非常明确地表达了自己情绪感受:

“你这样说我,我很难过。”

为了能做到这点,这里有几个心理技巧推荐给大家

01

承认情绪的存在。

不要逃跑,也不要遮掩,把自己当成一个有点情绪化的孩子。

感觉到这种情绪是可以的——不要告诉自己“你要冷静下来”、“忍忍就过去了”。

02

认知重构。

这里要解决的问题是:你表达情绪的对象准确吗?

有些时候,我们会“过度泛化”别人行为的含义,并把自己的行为“窄化”为二选一(生气/不生气)。

就比如你不小心搞砸了某件事,对方只是看了你一眼,你却误以为是在责怪你。

最后越想越气,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就莫名其妙的疏远甚至是决裂了。

03

格式塔练习。

使用格式塔心理咨询流派的“空椅子”技术,把一把椅子放在你坐的椅子对面,想象你生气的那个人坐在椅子上,练习你想说的话。

找到支持性伙伴/心理咨询师,创建一个安全的、表达情绪的环境。

在临床治疗中,敢于表达情绪常常是一个人走向康复的起点。

有时候我们总是压抑自己的情绪,可能是因为“环境不够安全”。

而心理咨询则可以创造了一个“容纳一切参差不齐、粗糙和锋利边缘”的容器,允许来访者的愤怒被一点点表达出来,让恐惧的内心可以意识到,还有另一种安全的运作方式。

如何接纳情绪,表达情绪,比“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更加重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