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混融:走向未来的校本研修新模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5
教师是教育教学研究的主体,校本研修的最终指向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校本研修的理想存在状态就是成为一种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即教师自觉地基于问题开展教学研究与改进,从而形成一种教师共同投身其中的日常教育实践文化。

我校在独立办学之初,根据学校教师年轻化的实际情况,紧紧抓住校本研修这一立足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优秀传统,为我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得教师教学研究与专业成长的基地——学校被闲置,“空中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工作场所,校本研修的阵地也不得不向“空中”转移。

实施“空中课堂”期间,我校的“双线混融”每日研修将全校教师带入了这样的实践文化之中,促进了全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这次新冠疫情是人类面临的巨大危机,但同时也蕴藏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随着人类全面进入“后疫情时代”,“双线教学”势必成为未来教学的新常态。反思我校疫情背景下的“双线混融”校本研修,至少可获得如下三点启示:

(一)基于互联网+的校本研修将重构研修学习的新生态

疫情之后,基于互联网+的学习方式突破了学习时空的限制,让学习行为随时随地发生。而教师也将成为互联网+的终身学习者,基于互联网+的校本研修也将突出重围,改变以往因时空保障不足、内容聚焦不准、主体动力不足带来的研修学习困境。这个由“信息技术”与“新冠疫情”的交汇造就的基础教育“新时代”,会给传统的校本研修带来冲击和挑战,必将促使未来的校本研修走向“线上+线下”“集体+自主”的“混融共生”,形成校本研修学习的新生态。为适应这一新生态的需要,校本研修在线平台及教师在线学习能力的建设都有待进一步加强。既需要让平台适应教师,也需要让教师适应平台,当然还需要学校乃至上级教育部门完善教师教育管理制度以凸显在线研修的地位和作用,逐步使教师的在线研修“名正言顺”,“如鱼得水”。

(二)基于协作式+的校本研修将激发教师成长的新动能

教师研修团队是一种学习型组织,开放、共享、参与、创造的协作式+的学习方式一直是学校校本研修的主要方式。“三人行”(即同学科或跨学科的3名教师为一个研修小组)“1+1+1+N”(即1名专家型教师指导1名年轻教师针对1个教学研究主题开展N次研修活动)等都是我校以协作式+的方式开展校本研修的组织方式。教师个体在协作式+的团队组织带动下,学习主体意识被唤醒,专业成长自觉被激发,从而产生出教师成长的新动能。

2020年的疫情突如其来,教师被迫变成“线上主播”,由于既有校本研修团队建设的良好基础,又有应对疫情的迫切需要,基于协作式+的校本研修所营造的开放、共享研修氛围彰显出强大的文化力量。

随着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的强势介入,未来还将会形成更为丰富和更为灵活的教师协作研修形式,以便更有效解决将要遇到的各种新问题,这也必将进一步促进教师自主合作成长。

(三)基于自主式+的校本研修将凸显教师成长的新需求

“双线混融”校本研修将更加尊重教师作为学习者主体的意愿,体现基于自主式+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如果说过去校本研修的关注点还多停留在教学层面的话,那么此次疫情则让我校教师认识到将课程建设纳入校本研修视域的需要与可能,这将成为今后校本研修的一个新生长点。

随着研修内容的拓展,研修方式与方法也将进一步更新,同时预示着校本研修境界的提升。正如学无止境一样,校本研修也将永无止境。

总之,“双线混融”校本研修,是疫情背景下创生的一种校本研修新模式, 为疫情时期教师开展“空中课堂”教学持续赋能,及时保证了抗疫时期“空中课堂”课程与教学的秩序和质量,也为后疫情时代学校校本研修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