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弗得玉文言文翻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8

1. 《子罕弗受玉》文言文译文

原文

宋人或(有人)得玉,献诸子罕。”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怀;

2,跪拜;

19,把玉石送给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

于是,子罕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处、示:“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玉作为珍宝;如果(把玉)给我,文中指子罕所居住的地区、献。

注释

1,不能安全地走过乡里:给……看;

3、以为:请求免于死难;

20、子罕:春秋末年宋国执政贵族乐喜的字,子罕弗受。献玉者曰;

7:“以示玉人:有人;

5、诸:“之于”的合音。“献诸子罕”即“献之于子罕”。” 子罕说:从事玉石加工、雕琢的匠人;

17,把它献于(国相)子罕。子罕不肯接受,意为向子罕献上玉;

6、弗:不肯。 稽首,(我们两人)都会丧失了珍宝,告诉子罕说.、置诸其里:进献,进贡;

21.、尔,玉人以为

宋人献玉

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请死,那社会就光明得多了;

10、与:给;

11、或: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所。里:乡里,所以(我)敢献给你;

16、玉人、丧,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我已经)把它给玉石加工的匠人看了,玉匠认为它是珍宝,还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珍宝。” 献玉的人跪拜于地;

13、皆:都;

14:所以;

9、若:假如;

12、以……为;

8:“小人带着璧玉,请一位玉工替他雕琢成宝玉,等他富有后让他返回了家乡:藏:认为

4:失去;

15:你。

道理:人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为之攻之:替献玉人雕琢好那块玉、故、人有其宝:各人保持有自己的宝物:把……看作;

18、稽首而告:献玉人跪拜着所述。

3启示

宋国那个献玉的人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玉,所以把美玉献给子罕,而子罕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廉洁。这叫“人各有其宝”,或叫人各有其志。这是不同的人生观的反映。我们要赞扬子罕洁身自好、不贪钱财的品质。做官的要是都有子罕这样“不贪”的品德。”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2译文注释

译文

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献玉的人说

2. 文言文《子罕弗受玉》的翻译

1、原文

宋人或(有人)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2、译文

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给宋国国相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把它给玉石加工的匠人看了,玉匠认为它是珍宝,所以才敢献给你。” 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玉作为珍宝;如果给我,我们都会丧失了珍宝,还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珍宝。” 献玉的人跪拜于地,告诉子罕说:“小人带着璧玉,不能安全地走过乡里,把玉石送给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

于是,子罕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处,请一位玉工替他雕琢成宝玉,等他富有后让他返回了家乡。

3、启示

宋国那个献玉的人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玉,所以把美玉献给子罕,而子罕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廉洁。这叫“人各有其宝”,或叫人各有其志。这是不同的人生观的反映。我们要赞扬子罕洁身自好、不贪钱财的品质。做官的要是都有子罕这样“不贪”的品德,那社会就光明得多了。

道理:人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那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

3. 文言文《子罕弗受玉》的翻译

1、原文 宋人或(有人)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2、译文 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给宋国国相子罕。

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把它给玉石加工的匠人看了,玉匠认为它是珍宝,所以才敢献给你。”

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玉作为珍宝;如果给我,我们都会丧失了珍宝,还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珍宝。” 献玉的人跪拜于地,告诉子罕说:“小人带着璧玉,不能安全地走过乡里,把玉石送给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

于是,子罕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处,请一位玉工替他雕琢成宝玉,等他富有后让他返回了家乡。 3、启示 宋国那个献玉的人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玉,所以把美玉献给子罕,而子罕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廉洁。

这叫“人各有其宝”,或叫人各有其志。这是不同的人生观的反映。

我们要赞扬子罕洁身自好、不贪钱财的品质。做官的要是都有子罕这样“不贪”的品德,那社会就光明得多了。

道理:人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那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

4. 子罕辞玉翻译

译文子罕以不贪为宝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于(国相)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把它给玉石加工的匠人看了,玉匠认为它是珍宝,所以(我)敢献给你.” 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玉作为珍宝;如果(把玉)给我,(我们两人)都会丧失了珍宝,还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珍宝.” 献玉的人跪拜于地,告诉子罕说:“小人带着璧玉,不能安全地走过乡里,把玉石送给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于是,子罕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处,请一位玉工替他雕琢成宝玉,等他富有后让他返回了家乡.注释1、得:得到.2 、示:给……看;3、以为:认为4、或:有人;5、诸:“之于”的合音.“献诸子罕”即“献之于子罕”,意为向子罕献上玉;6、弗:不肯;7、尔:你;8、故:所以;9、若:假如;10、与:给;11、人有其宝:各人保持有自己的宝物;12、以……为:把……看作;13、皆:都;。

5. 《子罕弗受玉》文言文译文

褒扬他洁身自爱。富而后使复其所。若以与我。子罕曰,你把玉石作为珍宝,故敢献之”:“以示玉人,尔以玉为宝。”

褒扬了子罕,不如我们各人都固守自己的珍贵的东西,玉人以为宝也:“我以不贪为宝。子罕置诸其里,所以敢把它献给你:“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那么两人都失去了珍贵的东西。献玉石的人说,使玉人为之攻之;如果把玉石给我。

译文

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石,把它献给子罕,皆丧宝也。”子罕说。不若人有其宝,玉匠认为是一块宝玉,纳此以请死也”。”

稽首而告曰:“(我)把它给雕琢玉器的工匠看过了,子罕弗受。子罕不肯接受,不可以越乡、不贪钱财的精神。献玉者曰,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小人怀璧

6. 子罕弗受玉全文翻译

翻译: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给宋国国相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把它给玉石加工的匠人看了,玉匠认为它是珍宝,所以才敢献给你。”

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玉作为珍宝;如果给我,我们都会丧失了珍宝,还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珍宝。” 献玉的人跪拜于地,告诉子罕说:“小人带着璧玉,不能安全地走过乡里,把玉石送给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

于是,子罕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处,请一位玉工替他雕琢成宝玉,等他富有后让他返回了家乡。

原文: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出自:春秋 左丘明《左传·襄公15年》

扩展资料

启示:

宋国那个献玉的人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玉,所以把美玉献给子罕,而子罕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廉洁。这叫“人各有其宝”,或叫人各有其志。

这是不同的人生观的反映。我们要赞扬子罕洁身自好、不贪钱财的品质。做官的要是都有子罕这样“不贪”的品德,那社会就光明得多了。说明人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那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

作品成就影响:

《左传》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史书的编纂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左传》为后世所提供的春秋及其以前阶段之大量的思想史、经济史、社会史以及其它学术史的重要资料,是此前或相同时期的任何其它一部史所难以企及和不能比拟的。

它对于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五世纪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大事的可靠记载,填补了空白,有助于后人对中国古代文明进程的全面了解,弥足珍贵。

《左传》对历史人物的褒贬,集中体现了对仁、义、礼、德等道德规范的肯定。由于这类道德观念大体属于儒学的范畴,而两汉以后,儒学被定于一尊,此道德观念逐渐融入正统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之相当重要的评价体系,由是决定了后世史家对于《左传》的上述道德观也总是持认同和承袭的态度。

《左传》思想深邃、文风朴厚,叙事、状物精彩而富于多样性,留下了许多久经传诵的佳作,其中不少业已成为后世人们称文的典范。

7. 子罕弗受玉全文翻译

翻译: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给宋国国相子罕。

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把它给玉石加工的匠人看了,玉匠认为它是珍宝,所以才敢献给你。”

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玉作为珍宝;如果给我,我们都会丧失了珍宝,还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珍宝。” 献玉的人跪拜于地,告诉子罕说:“小人带着璧玉,不能安全地走过乡里,把玉石送给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

于是,子罕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处,请一位玉工替他雕琢成宝玉,等他富有后让他返回了家乡。 原文: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不若人有其宝。”

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出自:春秋 左丘明《左传·襄公15年》 扩展资料 启示: 宋国那个献玉的人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玉,所以把美玉献给子罕,而子罕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廉洁。

这叫“人各有其宝”,或叫人各有其志。 这是不同的人生观的反映。

我们要赞扬子罕洁身自好、不贪钱财的品质。做官的要是都有子罕这样“不贪”的品德,那社会就光明得多了。

说明人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那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 作品成就影响: 《左传》的出636f7079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43130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史书的编纂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左传》为后世所提供的春秋及其以前阶段之大量的思想史、经济史、社会史以及其它学术史的重要资料,是此前或相同时期的任何其它一部史所难以企及和不能比拟的。 它对于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五世纪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大事的可靠记载,填补了空白,有助于后人对中国古代文明进程的全面了解,弥足珍贵。

《左传》对历史人物的褒贬,集中体现了对仁、义、礼、德等道德规范的肯定。由于这类道德观念大体属于儒学的范畴,而两汉以后,儒学被定于一尊,此道德观念逐渐融入正统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之相当重要的评价体系,由是决定了后世史家对于《左传》的上述道德观也总是持认同和承袭的态度。

《左传》思想深邃、文风朴厚,叙事、状物精彩而富于多样性,留下了许多久经传诵的佳作,其中不少业已成为后世人们称文的典范。

8. 子罕弗受玉原文译文

原文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碧,不可以越乡。

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译文 有个宋国人得到一块玉石,将它献给子罕。子罕不肯接受。

献玉石的人说:我曾经把这块玉石拿给玉工鉴定过,他认为这是一块宝玉,因此我才敢献给您。” 子罕说:“我把不贪图财物的这种操守当作是宝物,你把玉石作为宝物。

如果你把宝玉送给了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宝物,还不如我们都保有各自的宝物。” 献玉的人跪拜于地,告诉子罕说:“小人带着玉碧,不能安全地走过乡里,把玉石送给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

于是,子罕把这块玉石放在自己的乡里,请一位玉工替他雕琢成宝玉,卖出去后,把钱交给献玉的人,让他富有后才让他返回家乡。注释 1、子罕:人名,春秋时官员,宋国国相,又名乐喜; 2、示:给……看; 3、或:有人; 4、诸:之(代词,放入文中具体解释)于(介词,放入文中具体解释)(在本文意思是:把玉献给。)

5、弗:不; 6、尔:你; 7、故:所以 8、若:假如; 9、与:给 10、人有其宝: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物; 11、以……为:把……当作; 12、以为:认为; 13、皆:都; 14、丧:失去; 15、故:所以; 16、献:进献,进贡; 17、玉人:从事玉石加工的匠人 18、怀:藏 19. 稽首而告:献玉人跪拜着所述。 稽首:跪拜 20. 置诸其里: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所。

里:居住的地区 21. 为之攻之:替献玉人整治好那块玉。

9. 《子罕辞玉》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子罕辞玉》,回答4~6 题.(10分)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诸:故:5.说说文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6.你认为子罕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 参考答案:4.诸:相当于“之于”.故:所以.5.我把不贪(钱财)看作宝物,你把玉看作宝物.如果你把玉给了我,咱们两人就都丧失了自己的宝,不如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6.子罕是一个廉洁、不贪钱财、十分珍视自己良好品德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