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观小是谁提出的美学思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21

以大观小是北宋沈括提出的绘画美学思想。“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沈括已注意到透视原理在绘画上的重要作用,最先在理论上肯定中国山水画特有的“以大观小”的散点透视法。

认为这种方法“如人观假山”,是从高处进行全面的审美观照,可使画面包含更多的景象。由于不分近景远景,可使整个画面保持平衡的状态。它不同于观真山,站在固定的角度透视,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独特的空间审美意识。

扩展资料

传统绘画所表现的美学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在"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绘画基本原则中,既反对了片面追求形似的自然主义倾向,又反对了离开"形",把"神"孤立起来的神秘化的形式主义倾向。

汉代《淮南子》曾提到"画者谨毛而失貌","毛"与"貌"的区分为后来"形"与"神"的区分作了准备。

东晋的大画家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写"形"是基础,写"神"是目的,并主张以"迁想妙得"来突出对象的本质。

在《洛神赋》图卷(宋代摹本)中,仍可看到他的理论在实践方面所达到的成就。南朝的谢赫在"六法"中把"气韵生动"置于首位,把"骨法用笔"看作是统一"形"与"神"的主要手段。

所以"气韵"说实际上是"写神"说的继续。六朝的宗炳提出山水画家要"含道应物"、"山水以形媚道"的主张,认为画家应该以"道"去指导"形",并强调"以形写形,以色貌色"。

前者的"形"与"色"是已经带有主观心理倾向的形和色,由此出发,才能去控制后者的作为客观因素的"形"与"色"。

中国古代许多山水画家并不写生作画,而往往在游历名山大川后凭记忆作画,其笔下的自然,则往往是经心灵渲染过的自然。

画家经常放弃有固定视点的焦点透视而采用散点透视,以便使鉴赏者能在想象中进入画幅中去漫游,有人就把山水画的鉴赏称之为"卧游"。

山水画由于放弃了焦点透视,否定了固定的视点,固定的光源,又要表现物体的质感,于是就出现了中国山水画特有的技法──皴法。

它和西方绘画中的明暗有很大区别,不仅能表现客观事物的明暗关系,而且能表现画家主观方面的笔墨情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以大观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