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仪谈吃鱼》 公孙仪时从哪两方面教育他的学生的

许多人买了鱼给公孙仪送礼,表面看是因为它喜欢吃鱼,实际上是因为………………

第1个回答  2010-06-27
公孙仪是鲁国的丞相,平生喜欢吃鱼。为此,人们都抢着买鱼送给他,公孙仪一概拒收。有人问他,您老这么喜欢吃鱼,为什么不收下?公孙仪回答说:“我正因为爱吃鱼才不收鱼。我收鱼,就是受贿,就要失去丞相这个职位和厚禄。到那时,我失职无权,也就没有人再给我送鱼。我不收鱼,廉洁奉公,忠于职守,保住相位,获得厚禄,我还怕买不起鱼吗?我不收别人送的鱼,才可以终生有鱼吃啊。”(《新序》卷七)古人爱吃鱼,孟子有“鱼,我所欲也”之说;冯怨言“食无鱼”。鱼乃馈赠之珍贵礼品也。后人则以钱作为馈赠的礼品。请客送礼,用钱;吃喝玩乐,用钱;行贿受贿,也都是用钱。纵观古今中外,一个“钱”字,引发了多少案件,斩掉了多少国家“栋梁”之才,使他们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常言道: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婪之人的胃口是无底洞,他们凭借各种权力攫取不义之财,其结果是害人害己,多行不义必自毙。清代大贪官和 ,他贪污资财之巨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各种财产简直无法算清,直到近人梁启超统计分析,才得出一个结论:和 全部家产折合白银8亿两之巨,比清朝10年总收入还多。其钱财之多令人瞠目,可结果呢,人亡财去。至于当代,因贪污受贿导致身败名裂者,更屡见于报端。
例如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本出身于贫寒家庭,是党和人民将其培养起来,但为挽回年轻时的“损失”,没想到却失去了“晚节”,置国家人民利益于不顾,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生活腐化,挪用公款近千万元,最终落得声名俱裂人财两空的可耻下场。假如胡长清当初有公孙仪那样的远见,就不会哀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了!
贪小便宜吃大亏。鼠目寸光,没有远见,不善于修身保节,终招锒铛入狱,从程维高、刘方仁,到田凤山,皆得到了充分的印证。田凤山从小学教员、公社书记,官至省长,最终成为掌控25万亿国土资源的“大管家”——国土资源部部长,仕途顺畅,且一度口碑不错。但事实是早在数年前,这位高官已被洞察内幕的民间人士编排进反腐电视剧《大雪无痕》,并且是一个“腐败人物”的原形。一方面冠冕堂皇的职位,决定他们必须在人前演戏,装出“正人君子”的姿态;另一方面,他们又惶惶不可终日,连做梦都想着一旦真相暴露,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下场。他们还有机会吃“鱼”吗?
“不受别人送的鱼,才可以保持终生有鱼吃。”有远见卓识的公孙仪在两千年前就知道了,两千年后的今天还有人不明白,不是太可悲了吗?唐代冯道曾作《偶作》诗:“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就是说,只要自己心里没有邪恶的念头,就是在最危险的环境中也能立身。窃以为,清廉是宝,不贪是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