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什么要学习《资本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8-15
《保卫资本论》初版时的“作者自序”,由绪论(即写在前面)充当。本书2017年修订时,加了一个修订版序言,定名为:《资本论》为什么需要保卫。[93] 该文载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88]
《资本论》为什么需要保卫?这不是一般的诘问,此为《保卫资本论》修订版(2017)的特别增设的序言,为该著纲领性文字。盖因阐明了修订的动机和新增内容的研究着力点,使以下三层关系得以显露,
马克思和资本论
即继承和发展、原创和学术创新以及中西方学术的工作关系。修如旧,订如新。但显然,这是具有民族蕴涵特征的“学术坐标系”的研究升级。[94]
编者按认为:《资本论》是我国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块基石。2017年适逢《资本论》首版150周年,在国内业已掀起一股“热研《资本论》”的浪潮。其中最有价值的一点恐怕就是,通过还原马克思的学术精神,以达到“为我所用”之研究目的,又由于中国方法、中国智慧、中国学科,这些“中国元素”最大程度地集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原创性工作内涵,可以深切感受到此项工作所实现者“经济学的回家,回历史,回中国”也!研究时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取向域内的“《资本论》新思想”,因而具有极其强烈的时代感召力。并且,惟其强有力,必能推动理论研究向深处进军。希望顺应这一形势,适时推出专家学者的高质量“专文”,以期达到因时所需的抛砖引玉作用。[88]
该序言提出了《资本论》的中国语境与中国运用,即史书工作意蕴,提出“重新研究历史”。[95] 包含三种含义:重新研究全部历史;逾越抽象历史观,把握具体社会历史类型;以“历史”为总的工作本位。这印证了该著的《致读者》:本书把《资本论》视作“科学作品意义的史书”,同时,追求史书意义的科学作品表述,保卫的是“《资本论》”,并非“资本”;从工作立场看,所破除者,恰恰是“资本的以太”——作为“永恒之流”和“永恒的时间”的规定性。必须重新研究全部历史。这样,“商品”不仅仅是范畴,同时是历史发展的过程;而作为“范畴”,它以内容和形式的“矛盾性”集中展示了人类社会总过程对于这个发展过程的整体制约性。然则,“资本的以太”的认识功能就被创造性转化:事物的时间性与事物的社会发展被设定为本身是同一的东西。在我们看来,立足“原创”的创新,正是社会主义运动涌泉之流……,而当此时,历史又不能超出时间的界限。可见,此乃对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涌泉之流”工作规定的指示。[87]
《保卫资本论》修订版全景图(2017年5月)
“学术保卫”是《资本论》研究的应有之义。[88] 我们的结论是:沿着“学术保卫”工作路径,《资本论》应视为“科学作品意义的史书”。然则,政治经济学批判必须作为特别的学科方法(规定)予以处理,从中引出人类经济形态的认识论议题,即主体批判和客体批判。从客体的历史世界的发展角度,马克思《资本论》演绎了方法论上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并抓住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工作逻辑(形式)。[93] 同时整体要求将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学科方法”看待,以历史—思维—语言的体式具体把握学科发展逻辑,从中升华出“逻辑科学”。[96] 归根结底,鲁迅先生有言:“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钱钟书先生则强调:“对症亦知须药换,出新何术得陈推。”该研究创造性提出“双向感召”概念,为多学科路向研究奠定了基础,乃“国学马克思主义”之工作践行。[92] 思想取材于《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2017,修订版)[87] ,实际是和它同步的一个作品。中国方法、中国智慧、中国学科,这些“中国元素”最大程度地集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创性工作内涵。研究固然还局限在方法论的层面上,但实质内容已提出“重新研究全部历史”之要求。这是“时代的感召”,因为它是强有力的,就必然能够推动我们的理论研究向深处进军,并使得我们的学习在正确处理继承发展关系条件下与时俱进。[97]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