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叔推荐:《上行》一本普通人的创富实战指南,作者简直是太真诚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2

文| 邵小浅

这是小浅2022年的第 45 篇文章

正文共: 5485字

预计阅读时间:14 分钟

最近在读蔡垒磊的《上行》,整体阅读感受用峰回路转、一波三折来形容也不为过。

一开始我是被书的目录吸引到了:“最具性价比的努力”、“追上大部分人并不难”、“成功在秘诀在于反复横跳”,这不正是我困惑的地方嘛!

可是翻看某瓣的评论,令人大失所望。有人说这是一本公众号文章合集,讲的尽是一些没法实操的鸡汤。可是,通读之后,发现这本书竟然有许多出彩的地方,比如:

蔡垒磊在书中还有许多这样语出惊人的言论。难怪百万级大V Spenser说是一眼看穿世界本质的人,难怪猫叔说这本书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个人创富实战指南。

说到这里,你可能还不知道蔡垒磊是谁。蔡垒磊,江湖人称“蔡叔”,写过一本百万级畅销书《认知突围》,是一名85后,以前是年薪30万的公务员。

业余时间将自己的投资和实践经验写进公众号,几个月就接到了500万的投资,可以说是第一拨吃公众号红利的人。但他不仅仅是自媒体大V这么简单,他创办了3家公司,妥妥的混迹互联网和投资界的大佬。

这本书里,蔡垒磊真诚、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投资、创业经历,总结成自己的一套上行方法论理论,有理论,更有实操。

他将一个人上行定义为通过提升客观条件,丰富精神世界,让生命的自由度不断提升的过程,并且从观念、时间、社交、影响力、赚钱、投资等几个维度为普通人指出了一条扎实可靠的上行通道。

在此,我为大家筛选了7条宝贵的上行认知和方法论:

01.

“我们每个人都只能在自己的背景区里区触碰上限”,别去羡慕那些起点就高于你的人。

许多人经常抱怨:为什么已经很努力地学习、辛苦工作可还是无法与自己羡慕的人平起平坐?为什么这么兢兢业业还是买不起房,凭什么那些明星一天的片酬就要顶过我们普通人10年的奋斗成果?

其实,这种想法是有问题的。

蔡垒磊的一位朋友十分羡慕一个年纪轻轻就成就显赫的牛人。蔡垒磊一句话让他哑口无言:“人家是什么基础,你是什么基础啊。我们每个人都只能在自己的背景区里区触碰上限,只有你的孩子才有资格跟那位牛人对比,因为你的肩膀比你和那位牛人的父母更高”。

上行是一场接力赛,上一棒领先的选手将接力棒传给他们的下一代,下一代在出身时就保持着领先的优势,这是理所当然的。

正如三代人的努力奋斗才造就了一个谷爱凌,而我们一没背景,二没资源的普通人,想要成功突围,对比的对象只能是过去的自己、同一个公司的某个同事。如果将对比范围无限扩大,羡慕那些起点就比我们高的人,就是自找苦吃。

上海疫情,许多人建议将优势产业搬迁至二三线城市。为什么那些精英人士会拼命站出来反对呢?因为即使他们背负着高额的房贷,但他们所享受的工资和发展机遇、教育资源却是二三线城市无法比拟的。他们拼命扎根大城市,只为下一代在出身时就拿到更高一级的接力棒。

想要上行,你的眼光就要收回来,先赢过自己身边一样的人,为子女赢得接力棒的优先权。

02.

别说什么“明明自己很拼命,机会就是不多”,越上行,越有机会。

许多人总在抱怨社会竞争太过激烈,抱怨自己没有机会、运气差,没有贵人相助......

蔡垒磊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正是“优秀程度还混迹于大多数人之间”的写照。身处大多数人群之中,要被少数机会覆盖到必然是更难的——所处群体基数太大。”

他说,中国社会结构目前依然是“金字塔”形:越往下,人越多,竞争越激烈,越往上,竞争者越少,机会越多。

想想看,你身边那些混得比较好的人,是不是先是进入一个大公司或是混进一个高端圈子,视野、认知、人脉不一样了,机会随之而来,事业也逐渐跃迁至另一个层级?

想要破圈,就得努力上行,因为高处不胜寒。

有句话说的好: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根本没到拼天赋的时候。回想一下你身边的大多数人,他们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是不是都过着朝九晚五,下班躺平的生活,而你也跟他们一样的思维,一样的工作时间,如何才能超越他们呢?机会凭什么就降临到你头上?

当你觉得很努力但没有机会的时候,这恰好证明你还不够努力。 你还需要更努力一点,就能脱离最大基数的群体,获得更多的机会

正如蔡垒磊所说的:“我们不要做被命运选中的人,要做有机会被伯乐挑中的人,也就是那些有确定趋势能跑出来的人。”

不要抱怨没有机会,先拼命取得一点点超越身边人的成绩,伯乐、贵人或是机会都会砸向你。

03.

要想上行,就要努力成为“做大事的人”

身为老板,蔡垒磊会给每一个新进入他公司的员工定位,将他们划分为两种类型的人:

一类是辅助型的人:他们一天能做30到40件小事,但他们做不了那种大项任务,即使交代给他们做,完成结果也不尽如人意。他们只适合辅助别人完成那些谁做都差不多的工作。这类人工作稳定,但工资不高。

另一类是做关键型任务的人:他们适合做大任务,也就是那些需要花更多时间去思考、去试错、去创造、去与关键人物沟通的工作。而中间涉及到的一些杂事会分散他们的精力,需要安排给其他人做。这类人工资不错,但一切按工作成果说话。

每个人有各自的特点,有些人喜欢做琐事,每完成一件就会有成就感,可有些人不喜欢做杂事,他们更喜欢专注、思考、谈判或是创造。

很显然,第二种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我们普通人想要上行,就得做第二种人 。就算我们是第一种人,也要利用一切时间学习,不断地提升职业习惯和专业技能,努力转变为第二种关键型的员工。

完成转变的标准就是你能独立做一个开放型大事,也就是操盘一个项目:从设计框架开始,制定计划、方案进而执行,全部都能独立完成。这样,你就会进入一个正向循环:你的老板开始重视你,让你带团队或是担任要职,你只需要做规划、决策和核心事务,一些非核心事务都安排给其他人完成。你的时间会越来越值钱,你创造的价值更大,身价自然水涨船高。

想要上行,就要努力提升自己做大事的能力。

04.

学会坦然拒绝别人,别人才更愿意与你结交

在人际交往中,不善于拒绝别人是许多人的苦恼:

为什么不懂拒绝他人?因为在我们眼里,“拒绝”=“关系闹僵”=“下一次别人不会帮你”。

如何坦然地拒绝别人呢?蔡垒磊介绍了两种实用方法:

1. 提升你的潜在价值

你要知道,别人愿意主动靠近你、帮助你,不是因为你过去为他们做了什么,而是你本身的潜在价值。

蔡垒磊将人缘分为两类:

一种是:“劳动型人缘”,也就是周围人因为你为他们做的事而优待你。其实,这种人缘是极其脆弱的,你在他们眼里是可有可无的。你总是义务地做很多事,甚至不敢拒绝他们,久而久之,还会形成“讨好型人格”。

另一种是:“资产性人缘”,这种人总是个性十足,他们谁也不讨好,甚至经常无视他人,可周围的人遇到什么事情却主动地找他们。这难道是因为他们有个性或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吗?并不是,而是他们本身具有十分强大的潜在价值,让别人离不开。

我们要努力做第二类人,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因为潜在价值越大,别人就越离不开你,也就不怕拒绝他人了。

2. 将你的原则一以贯之地执行

为什么我们害怕拒绝他人?因为害怕激起他人愤怒。可是,蔡垒磊说,对方愤怒的根源不一定在拒绝本身,而在于你的“人设反复”,也就是你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人。

记得华衫老师曾在《华与华正道》中说:“按原则行事的人,交易成本是最小化的”。如果始终按原则行事,因恪守原则而拒绝别人时,别人自然不会愤怒。

可有两种拒绝会让人大为光火,那就是“人设反复”:

1. 明明标榜自己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可别人有求于他时,却变了脸,拔高期待又让人失落的人,自然引发别人不悦;

2. 口口声声宣扬按原则行事,可背地里却对某个人“开小灶”,这样双标的人自然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学会坦然地拒绝别人,我们只需要做好两件事:提升自己的潜在价值,将自己的原则一以贯之地执行。

05.

人的欲望要满足,但必须以不降低资产等级为限

《贫穷的本质》这本书里讲过一个观点:穷人不擅长赚钱,反而更擅长浪费钱,他们会将多余的钱用来消费,满足自己的欲望,甚至购买奢侈品,而不是将它们攒起来改进自己的赚钱模式。这是导致穷人越来越穷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是,在大众的认知里,财富不就是用来消费和满足人的欲望的吗?

蔡垒磊说:财富是生产资料,消费只是在消耗生产资料。人的欲望当然要满足,但前提是不能降低资产的等级。

比如说,你有10w块钱,你月入1w,偶尔奢侈地花掉1w,这也没什么,因为你还剩9w,即使眼下有一个投资机会,你照样能通过信贷来补足这1w。可如果你大肆挥霍,花到只剩5w,你的资产便降级了,财富积累的速度自然下降,你自然会失去更多赚钱的机会。

而对抗这种肆意消费的方法就是攒钱。每个月从固定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放入你的固定投资账户,你就会拥有一只“会下蛋的鸡”了。

06.

赚钱必须选对四样东西

都说选择大于努力,我们学习、阅读、思考、践行只是在磨炼技术,提升自己成功的概率。但在磨练技术之前,我们到底该如何选择呢?

蔡垒磊在此总结了赚钱必须具备的四样东西,那就是:选对领域,选对老板,选对事情,选对服务对象。

选对领域、选对事情指的是选择一些资金正在不断聚拢的新兴热门行业,做一些具有不可替代性、有时间复利、有助于积累资源优势的事情。我们这里重点看一下选对老板和选对服务对象。

许多年轻人刚毕业同时接到几家公司的offer,都会发愁:到底该去哪家呢?

蔡垒磊一针见血地说:不看公司规模,不看公司业务,不看外界口碑,而是 看哪个老板赚钱更容易

他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当他的公司处于逆风期时,作为老板的他看到的全是事。为了扭转局面,他希望员工像他一样去卖力工作,而员工做得再多,在他眼里都是不够,整个公司的氛围压抑,员工的压力自然大;而当公司处于顺风期时,他看到的是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这些数字正是凝聚了员工的劳动和贡献,自然会优待员工。

老板的生存压力决定了公司的氛围。除了氛围,赚钱更容易的老板也会给你带来更多机会,获得更大的回报,你也会获得一个在可供研究和学习的榜样。

而选对服务对象,指的是,你要为更有价值的人服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优质客户。

因为他们有更高的付费潜力,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他们身上回报自然更高。同时,服务于他们,你的时间成本、沟通成本、售后成本都是最低的,但满意度却是最高的。做过销售的人应该会发现,自己的销售额大部分都是靠那些老客户、大客户带来的,而在他们身上所付出的成本却是最低的。

而蔡垒磊还指出,对于这些有价值的客户,我们要专注于做价值增量,也就是为他们提供高附加值的非标商品和服务,即定制化的高端服务,注重提升细节和品质,每一次的提升都会带来成比例增长的收益。

07.

成功的快捷方式:反复横跳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要走一条踏踏实实的上行之路,可是现实中,却总有那么一些特例:

这些难道就是成功的捷径吗?适不适合我们普通人呢?

蔡垒磊说,上行虽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要调整好思维,长期做对的事,人生就能稳步向前。但也存在一些捷径,那就是反复横跳。

比如,一个互联网大厂的主管,想直接晋升到高层,是十分艰难的。他可以尝试另一条曲线救国的路线:先跳槽到另外一家小公司做总监,这对他来说根本算不上晋升,因为没有可比性。后来,在这家公司做出一些成绩之后,他又通过猎头跳槽到另外一家互联网大厂担任副总裁,也是横跳。

通过这两次横跳,他的身价比起当初那个互联网大厂的主管,显然是上升了好几个层级的。

当一个人在一条路上纵向上升十分艰难时,不妨尝试一下横跳,换到另外一条简单一点的路上,等积累了一些优势之后,再横跳回去,你就会发现,之前离你远的东西刚好就近在眼前了。

写在最后

蔡垒磊参加一次线下讲座,一个女孩提了几个问题:

带着这些困惑大多数年轻人的问题思考、研究和总结,蔡垒磊写成了这本书。

他在书中说:这世界上肯定不存在100%能成功的路,因为相比于“100%成功”,咬牙坚持根本算不得什么。

如果有人告诉你只要你每天坚持读书、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就一定能赚到100万甚至更多,你是不是拼了命也会坚持下去?很显然,现实中没人敢这么说,因为成功需要的因素太多了:认知、能力、努力、运气......

《上行》是一场孤独的逆风之旅,没有人一条确定的道路通往成功,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学习和积累,让自己始终保持上行的姿势,等待一个“兑现”的时机。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