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性格决定孩子一生,早看早受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5
常言道: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母亲从怀孕开始,孩子就已经与母亲有着紧密的联系。

虽然现在家庭中,很多孩子都是老一辈在带,但对于孩子本身来说,关系更加亲密的往往还是父母,尤其是母亲。

从孩子出生之日起,不管母亲有没有意识到,我们都在担任着孩子合格或不合格的老师。因为幼儿期的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我们随时随地都是孩子的榜样,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对母亲有着与生俱来的依赖感,他们愿意去倾听母亲的谆谆教诲,模仿母亲的言行举止,往往家长为孩子提供一个什么样的土壤,孩子就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作为出生在新时代、生活在竞争社会中的母亲,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孩子小的时候,母亲的性格、语言和行为势必会对孩子的成长、性格塑造以及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影响,将决定孩子日后的进入社会的生存力和竞争力。

所以各位妈妈们,如果你不能约束好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那么对于孩子而言,也将不会是一个称职的母亲,等孩子长大了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有这几种性格的妈妈一定要注意呀,看看有你吗?

                                                          过于强势

很多家庭中都有个非常强势的妈妈,这类人的对错观特别高、也活的特别认真,给爱人、孩子定下了许多条条框框,高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旗帜,把爱人孩子管得死死的。

我们都知道一个家庭的和谐,需要家庭成员共同努力参与,而过于强势的妈妈,一般在家庭中占据主导地位,往往会给家庭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过于强势的妈妈一旦做了决定,其他人就很难动摇更改,她不会给孩子和老公反驳的机会,拒绝一切交流和沟通。

久而久之,会让爸爸失去话语权,从而影响家庭气氛和夫妻间感情。

而对于孩子来说,有一个什么都给你定好计划,一定要按她的要求去执行的妈妈, 势必会对孩子造成无形的压力,影响孩子的成长和性格的养成。

心理咨询发现:

过度强势母亲对女孩成长的危害:

女孩子长大后容易和老公吵架,离婚概率大大上升。原因是女孩子的潜意识在学习母亲的性格。

女孩子长大后与母亲产生高度对立,原因也是学习母亲性格的结果。

女孩子在择偶过程中,更容易找饭桶老公,来满足其控制、欺负的需要。

这类女孩子更容易关注他人缺点,习惯性指责别人,导致人际关系欠佳。

过度强势母亲对男孩的危害:

男孩子成为双性恋或同性恋的概率大大增加,原因是母亲过度管制行为在潜意识层面使男孩造成对异性的恐惧感。

男孩子长大后开拓能力不足,做事过度谨慎,导致事业难以成功。

容易关注他人缺点,习惯性指责别人,导致人际关系欠佳。

之前大火的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明玉的妈妈就是典型的过于强势的妈妈。

这个强势的女人既是家庭的暴君,也是婚姻的受害者,她是重男轻女的牺牲品,又把自己所遭遇的痛苦循环相传,冷酷苛待女儿, 

苏母为了大儿子、二儿子着想,不经过小妹苏明玉的同意,直接就把明玉住的房子卖掉,逼得她只能跟父母住一间房。

更甚之处,为了省去生活费,苏母执意让成绩优异的明玉去读免费的师范学校而放弃自己的清华梦想,即使明玉和母亲商量,也被多次否定驳回。

苏母的过于强势,不仅让苏父变得软弱无能,她的教育方式也造就了三个不同性格的孩子,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和成年后的个性发展。

大儿子老大明哲一心只读圣贤书,压根儿没有家庭观念,对父母、对弟妹都十分漠然,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

二儿子因为一直被宠着爱着,学会享受,变成“伸手一族”啃老;

小女儿则因为没有母爱父爱的陪伴,变得冷漠,亲情缺失……

事实证明, 当妈妈太过强势,会让孩子没有主见,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变得胆怯弱小。

罗宾说过: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介入的越深,子女的幸福可能性越低。

妈妈过于强势,会让孩子缺乏自主性和自律性,更有甚者可能会导致孩子叛逆,对孩子的性格培养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

妈妈应该学会静下心来和孩子好好谈谈,去听听孩子自己的想法,做好交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孩子自由发展。

                                                         过于急躁

性子急、说话快、做事雷厉风行非常麻利,看见墨迹的人就来火儿、容易冲动,这是很多妈妈的通病。

可能有孩子之前,我们自认为是个优雅的、慢条斯理的女人,但有孩子以后,肩能挑、手能扛,办事效率飞速提高,却每天都被蜗牛般慢吞吞的孩子挑战着自己的底线:

每个妈妈的急性子,都是被这样逼出来的!但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候,你越催、TA越慢!

在妈妈的催促、急躁、包办替代下,孩子虽然表面不乐意,但实际会越来越依赖妈妈在生存能力、生活技能上的照顾,妈妈虽然嘴上埋怨不停,但心里也享受着“老母鸡把小鸡护在翅膀下”,给TA遮风挡雨的成就感。

于是,依赖和享受被依赖,这种母子间默契的合拍、平衡就产生了。

只不过,不管是妈妈还是孩子,都没意识到,这样的关系下,牺牲掉的是什么。是孩子的自主性、自主能力、生活能力、自我意识。

这些丢失换来了孩子的听话、服从、依赖。因为一切都早已习惯成自然。

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孩子看到盛满水的杯子,于是他踩着板凳够到杯子,可没想手一滑,杯子一下子掉在了地上,碎了。

孩子妈妈闻声赶紧跑出来,说道:

你怎么搞的,你去拿杯子干什么?就知道

玩,一地的玻璃渣,你看看,你看看…”

孩子还没从自己摔碎杯子中反应过来,就被妈妈的大声呵斥吓得大哭。

很显然,面对自己的错误,孩子本身就惊慌失措,再加上妈妈一上来就是不问青红皂白的责骂,孩子只会吓哭,却没有机会去解释自己犯错的理由。

在教育孩子时,妈妈过于急躁会让孩子被母亲的情绪左右,丧失表达自我的机会 ,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也会让亲子关系变得隔阂。

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在孩子打碎杯子时,妈妈能第一时间询问孩子去拿杯子的原因,多一点点耐心:

宝贝,你是想喝水吗?可以叫妈妈呀;

你还小,不可以碰这些危险的东西,受伤了妈妈会很心疼的,下次不要去拿了哦;

那么孩子在犯错的时候,就会勇于承认错误,并且更加耐心地听你所说的话。

常言道: 母亲的情绪,是一个家的风水,藏着孩子的未来。

你永远不知道你的急躁和劈头盖脸的问责会给周围人带来怎么样的影响,尤其是孩子。

所以当孩子犯错误时,不要急躁,不要以抱怨的方式问责孩子,试着心里忍住几秒再去和孩子说,让孩子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

理性往往要比冲动更能让孩子记住,所以妈妈们记住不要过于急躁,孩子需要慢慢的教。

                                                                       易怒

琪琪越来越沉默寡言了,性格也变得很孤僻,这导致成绩一落千丈。琪琪妈妈和我说:“最近孩子突然就不爱说话了,变得很奇怪,成绩也降下来了。”

“你最近对孩子态度怎么样呀?”

“我和老公工作都特别的忙,下班回家还要在家里加班,孩子总是叫唤着要陪他一起玩,我情绪就不稳定了,向着孩子爱大吼。”

老师说:下课了,同学们都积极主动的玩游戏,她就在自己的椅子上默默的看着,有同学过来邀请她,琪琪也不参加,似乎变得乖巧懂事了。妈妈的吼叫终于让孩子变乖了,可这样的乖巧是真的乖巧吗?

从小在大吼大叫中长大的孩子,看着乖巧了,其实他们长大后,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是他们不想尝试吗?不,是他们害怕,他们害怕被否定,所以他们宁愿主动放弃,或不参与,也不愿意冒一点被否定的风险,其实他们比谁都渴望被认可。

作家曾经说过:

“所谓父母子女,只不过意味着,你他的缘分就是是一场渐行渐远,且行且珍惜的修行”

孩子默许,并不代表他们认同父母的做法,妈妈要学会放手,给孩子适当的空间去处理自己的事, 不以爱之名,架空孩子的思想。

日本品川孝子所说:

“孩子与家长的关系是孩子一生转变的关键,也是将来他们踏入社会,基本接人待物的依据,关心你的孩子,别忘了重视你与孩子的关系。”

亲子关系融洽,孩子有勇气去体验恐惧焦虑,孩子能从父母那里获得一种成长的力量,一种精神的支持,能够去释放和建构自己,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父母在自由和谐和彼此尊重的环境中,靠引导来教育孩子。

母亲的性格决定孩子的一生,只有幸福的家庭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孩子,如果想让孩子健康成长,与妈妈之间的距离更近,妈妈们要引起重视了。

各位妈妈们,看看这里面有你吗?更多精彩请关注公号:“育儿有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