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朋友圈定义我们的真实生活”,朋友圈已经变味了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4-16

确实现在的朋友圈已经变味了,各种微商广告,晒幸福,晒美食,晒有钱,晒励志鸡汤,晒微课信息等。其实朋友圈的各种广告,幸福,美食,旅行等与我们有何关系,那是别人的生活,他们过得怎样与我们有啥关系,他们都是把最好的一面,经过修饰发在朋友圈,那其实他们的生活到底如何,只有本人知道。所以我们不能看了朋友圈,觉得他们的生活好美好,对比自己的生活,感觉一个郁闷。

因此我们要学会筛选,看到一些你不想看到的信息,我们可以屏蔽他们,但是若是一个正能量的朋友,他们的能量可以鼓舞你,为你打鸡血,当你心情郁闷时,正能量可以为你疗愈。

我一般很少看朋友圈,因为我主要发朋友圈,而且每天发的内容都是自己想要坚持养成的好习惯,我一般也很少转发,除非是真正自己受益的课程。因此我的朋友圈成了我的打卡圈。但我很开心,自己也带动了一部分伙伴,他们也每天在朋友圈打卡,记得有个伙伴跟我说:“她每天早起打卡,别人都骂她”,我告诉她每天如何生活是自己掌控的,既然他们不想看,那就屏蔽他们,只跟同频的伙伴们一起成长。

若让每天的生活过的精彩,我们需要高效的利用我们的时间,所以有时间还是尽量不要刷朋友圈,若真怕错过什么信息,只需要关注那些真正可以带来信息的榜样们,其他的不看也罢。

为健康答疑解惑,营养界最会手绘的医生(微信公众号:王霞般若)

第2个回答  2018-04-16

我非常有这种感觉。

最开始特别喜欢微信,就因为这句话“再小的个体,也都有自己的品牌”。

所以,每次在朋友圈看到了好文,看到了朋友最近的状态分享,还是非常欣喜和开心。

我自己对朋友圈也是非常爱惜的,分享到朋友的文章和图片,都希望是好文美文好图美图。

可是,随着各种人脉营销的开展,我的朋友圈也充斥着微商,甚至为此我还专门屏蔽了几名做微商的朋友,因为,我不想看到那么多广告。

而朋友圈里,可能最开始因为比较私密,或许还有真实状态的反馈,比如高兴或烦恼,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场合使用微信,特别是办公,朋友圈也从最开始的私密地位走向了大众,除了一些网红外,在朋友圈看到的干货越来越少,而朋友也越来越少地发各种真实状态。

而我看到的,都只剩各种开心,但难道人的生活中就没有烦恼吗?

可惜,出于中国人的“家丑不能外扬”,朋友圈在疗愈心灵的作用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

而我会感觉,朋友圈跟大众媒体的作用也差不远了。此时,朋友圈所反映的就不是真实生活,而是我们的“理想生活”。

我听过的最有意思的段子是:“一位妻子正因老公和自己吵架后离开痛哭流涕,却看到朋友圈的各种秀恩爱,于是,她擦干泪水,马上翻出以前的亲密合照,发了一到张朋友圈,收获了无数的点赞,但她的心却依然开心不起来,因为老公还没回家。”

所以,朋友圈的东西,不用全信,过好自己的真实生活就好。


画走烦恼,活出喜悦——素心心理画(ID:suxin1920)给你更多。

第3个回答  2018-04-16

很多人说,手机就像长在了自己身上一样,根本离不开。更具体的说,是离不开微信。曾有人注意观察过,每天查看微信的次数能多达上百次,离开一会儿就像与整个世界断了联系,不安焦虑。

朋友圈就像是以前的四合院,邻里街坊互相串门子,谁每天怎么样了都一清二楚。而微信朋友圈又不像以前的街区,互联网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但也因为如此,再近也会有抹不去的距离感,毕竟你没有真切地站在我面前,我看不到实实在在的你。

于是,朋友圈就变成了虚拟真实的生活圈,如果每天把时间都花费在朋友圈上,把朋友圈的生活当成真实的生活写照,那么我们就会产生错位的混乱感。

社会学家戈夫曼曾提出“拟剧理论”,认为我们展示在人前的一面就像舞台上的角色一样,而换了一种环境,例如自己在家的时候,就是另外一副面孔。这不是在说人类有多虚伪嬗变,而是根据不同的环境展示出不同的身份,并作出相应的言行,是人类融入社会,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所必备的能力。

那么,朋友圈是一种什么环境呢?进入朋友圈的人,不一定是“朋友”,你的亲友、同事、同学、熟人、陌生人都有可能存在,当你在朋友圈进行展示时,其实是用一种角色来面对所有环境下交往的人,自然非常不安。于是,在朋友圈里发布的信息,要么分组可见,要么精心编辑,展现出一种朋友圈下的新拟剧角色。

更重要的是,朋友圈并非记录生活,而是一种交往方式,一种“我告诉了你这些,你要说什么回应我呢?”的一种交往模式,和日常交往一样,只不过隔空投送了。

因此,朋友圈有朋友圈的社会规则,我们自己知道就好。

认知升级,活出自己,欢迎关注瑶知天问(微信公众号:loves-knows)

第4个回答  2018-04-16

老实说,现在的朋友圈,已经严重变味了!

以前的朋友圈,大家都是一个单位或者一个行业的人,在互联网时代,依附一个公众平台,发布一下工作上,生活上一些需要大家方便交流、共同分享的资讯或者动态,这样以来,大家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倒也是一种不错的社交APP。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微信已经沦落为大家因为参加一个可有可无的活动,就被“面对面建群”,然后,就被很多陌生人“加为好友”。

第一,朋友圈变成励志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朋友圈里有些人开始了自己很虐的生活:早晨五点钟起床,跑步十公里,冬夏无阻,风雨不变,于是,每天一打开手机,满屏都是他们积极的身影,疯狂的口号和铁一般的意志。刚开始,我也有点心动,但是越来越觉得乏味,毕竟,道不同不相为谋,现实中的我们,还是都很懒惰的。

第二,朋友圈变成了广告圈。

这个在我们看来就太普遍了,不知不觉间,仿佛大家都有了兼职,也有了副业,或者业余代购的,或者拿到产品代理的,反正:我就是微商,我就为产品代言!但他们丝毫没有顾及到我们的想法,我们的朋友圈可不想成为他们展示商品的舞台。

第三,朋友圈变成了牢骚圈。

早上懒得起床啦,周末老板让加班了,和自己的父母有了矛盾了......种种都成了某些人疯狂发朋友圈的理由啦,于是,满肚子的苦水被无限放大,无尽的负能量被成倍数扩散,给人十分不愉悦的感觉。

因此,友情可贵,朋友圈资源应该珍惜,希望大家都能为我们的朋友圈提供一个美好的氛围。


微信公众号:凹现场,每天给你提供正能量情感文章,感谢你的关注和点赞~

第5个回答  2018-04-16

不是朋友圈变了味道,而是我们的内心跟随着日新月异的社会发生了太多的变化。

当微信刚推出之时,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使用着微信,把它当成了联络天涯海角朋友的利器。一个个朋友群如雨后春笋般快速组建,好长时间未见面的朋友们纷纷活跃起来,互相嘘寒问暖,无话不说,无话不谈,那时的微信群简单而有温度,拉近了朋友间彼此的距离,让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产生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共鸣。

微信越来越火,晒朋友圈成为了时尚,如果某一天不打开手机刷一刷朋友圈,我的内心就会有一种空虚和失落感,担心和朋友间失去了某种默契。

然而,当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朋友圈时,它演变成了利益的聚集地,大量的商人们蜂拥而入,他们开始在朋友圈里晒图卖货,形成了一个新型的组织——微商。

当某些公司发现朋友圈具有如此巨大的商业价值时,他们开始发动员工使用公司统一制作的标准型图片,定时分享公司的营销软文,吸引客流。于是,朋友圈里不再单纯是朋友间的交流,而变成了一种赚取利润的工具。

除此以外,我们还发现在朋友圈里偶尔发发牢骚,吐槽心中对生活的不满,书写一篇奋发向上的文章,或许就会让自己成为办公室里的众矢之的,他人口中茶余饭后的笑话。当我们被排挤到边缘时,我们就会给朋友圈加上一把枷锁,甚至远离会产生祸根的朋友圈。

正如文章中所说:“朋友圈已经从最初个人的一方天地,变成了如今人群芜杂的公共场域。”我们不再愿意将自己封闭在这一个狭小的朋友圈里,而是要从虚拟的世界回归到现实的社会里,找回真正的自我,才能看清生活的美好,实现我们心中最初的梦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