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与什么处于同一层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22
问题意识是科学研究的起始,其构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对以往人类科学技术历史和学科发展的了解,对学科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对学科本质的洞察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测,最后运用科学的理论思维去把握,进行逻辑梳理,从而提出问题。

是否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提出问题,是哲学思维能力强不强的表现。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正是从这些方面对研究生进行能力的训练。

尽管自然辩证法学科在我国有了很大演变,各学校和教师的教学侧重点和风格也各不相同,但“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要求教学内容基本上按照“历史的导言”、自然观、科学观、科学方法论几个板块来安排。

这其中,“历史的导言”重点从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概述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帮助研究生建立起对学科和科学发展规律性认识的历史观,引导“从历史的存在的形态中仔细研究辩证哲学”。

“自然观、科学观”提升研究生哲学思维的广度、高度和深度;“科学方法论”吸收了西方科学哲学的合理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到,“科学实验”不是要验证假说、实现理论的终结,而是推翻或者修正假说。

从假说到反驳,到新假说的出现,是新范式取代旧范式的科学革命,这是一个问题不断涌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过程。

有的学校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并不与“自然辩证法概论”冲突。批判性思维可以包括在自然辩证法理论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就是“批判的武器”。

有一个典型的案例。经过严格挑选出来的航天员在通过专业考试和综合面试进入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后,对自然辩证法理论表现出极大兴趣。

在课堂上,他们“围绕‘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他们开阔的思路令老师惊讶不已”。

“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和平利用太空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福祉?人类应该如何面对已然成灾的“太空垃圾”的威胁?航天科技会不会毁灭宇宙空间?

对这些问题的质疑和深入思考,对培养合格航天员是至关重要的。

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自然辩证法概论”一直是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必修的学位课程。

自然辩证法具有独特的思想性、理论性、批判性和科学性,因而深受广大理工科研究生及其导师的欢迎。

令人不解的是,这门课程不断被削弱,从最初的50多个课时,减至30多个课时,到现在只有十几个课时,并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

对此,研究生导师和自然辩证法任课教师意见很大,甚至影响了自然辩证法学科队伍的稳定。

研究生越来越提不出问题,实质上是研究生哲学思维能力越来越欠缺的反映,不能说与自然辩证法概论这门唯一的公共哲学课的削弱没有关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