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着跟你说:“我才不要你抱”,这时家长的反应很重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25
孩子哭闹的时候,一般的家长都会跑过去看一个大大的拥抱,但其实家长的拥抱也需要分条件,对于三岁以前的孩子来说,拥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安慰,但是三岁以后的孩子可能就不那么需要家长的拥抱了。

那么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做呢?很多家长找不到很好的方法代替依旧选择拥抱,其实这也无可厚非,这并不会给孩子造成什么很大的伤害,这也是安慰的一种方式。但是有些孩子在爸爸妈妈给她拥抱的时候却相反的不想让爸爸妈妈抱。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都知道拥抱可以带给人安全感,带给人很多安慰。许多人在非常困难委屈的时候,如果有一个人前去抱抱他们,他们的内心是会有很多波动的,会觉得非常的温暖。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洛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给刚刚出生不久的一只小猴子找了两个妈妈,一个妈妈是金属做成的,只是在胸前保有奶瓶。另外一个妈妈是绒布做成的,胸前什么都没有。然后哈洛博士就将猴子与这两个妈妈关在了一起。

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哈洛博士发现小猴子更加依赖绒布妈妈,虽然金属妈妈可以给它喂奶,给它提供足够的生理需要,但是他平时也只有饿了的时候才去找金属妈妈喝奶,而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它都是和绒布妈妈待在一起。

又过了一段时间,哈洛博士将笼子里放进了一只玩具青蛙。从来都没有见过这种动物的猴子它非常的害怕,一直紧紧的钻到绒布妈妈的怀里。过了一会儿,它发现那只青蛙并没有带给它什么危险,它就胆子大了起来,慢慢的朝青蛙靠过去,甚至还和它玩了起来。但是当哈洛博士将小猴子、金属妈妈和青蛙这三者关在一起的时候,小猴子仍然会特别的害怕,但是它既不靠近金属妈妈也不靠近青蛙。

通过这次的实验,哈洛博士发现,虽然金属妈妈养育了小猴子,但是因为它从来都没有给小猴子足够的温暖和拥抱,所以小猴子在金属妈妈的身边会变得非常的胆小,攻击性很强。而绒布妈妈给了小猴子足够的温暖,它在绒布妈妈的身边情绪波动就没有那么大。但是毕竟绒布妈妈并不是真正的小猴子的妈妈,相比起那些在真正猴子妈妈身边长大的小猴子来说,它心里的承受能力仍然要差很多。

那只小猴子就和孩子刚刚出生一样,他们需要的并不仅仅是妈妈给他们喂奶,他们同样需要的是妈妈的关怀和爱抚。拥抱就是家长给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方式。

小时候是这样,那么等孩子长大之后也依旧如此吗?2015年的时候卡内基梅隆大学也做过一个相似的实验,探讨了拥抱对于人免疫系统的作用。

科学家们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记录了志愿者每天人际冲突的频率以及当天他是不是有获得拥抱。通过这些数字,研究人员发现频繁的获得拥抱可以减少人际冲突。

比如说孩子孩子想喝饮料,但是家长因为他生病了不能给他喝,所以拒绝了。孩子这个时候因为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大哭大闹。

家长这个时候可以说:你想喝饮料,但是因为生病了不能喝,是不是特别伤心,妈妈也觉得特别伤心。这种方式就可以让孩子知道家长是跟他们感同身受的,家长并不是自愿的不想满足他们的需求,而是被迫这样做。这样做可能就让孩子心里舒服了一点,他们也就不会哭了。

有的孩子可能脾气更加倔拗一点,他们还会继续哭下去,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用拥抱的方式去安慰孩子,但是在拥抱之前一定要争取孩子的意见,问问他要不要爸爸妈妈抱抱他们。有一些孩子看到家长这样,委屈突然爆发,就会扑到家长的怀里发泄情绪,而有一些孩子则会非常爽快的拒绝,不让家长抱。

有些家长即使孩子拒绝他们拥抱了,他们也不管不顾,因为他们认为孩子口是心非,其实内心是希望拥抱的,但其实这样并不太好,强硬的拥抱让孩子会觉得家长并不尊重他们。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既不给孩子拥抱也不离开,而是待在属于孩子的空间当中去给他们一定的陪伴,孩子发泄完情绪,一切就都恢复正常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家长要处理好自己的心态,一个人的正常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当然会觉得很委屈,孩子更是这样,他们的情绪爆发的更加突然,而且不会掩饰,哭正是他们发现情绪的一种方式,他们也是用这种方式去让自己慢慢接受被拒绝的现实,其实他们也在整理自己。

前几天我也遇到我家孩子不给我抱的情况。当时是他想喝牛奶,但是家里牛奶刚好喝完了,他因为没有喝了牛奶,所以就不甘心就哭了起来。我当时也提出要抱一抱他,但是他也非常生气的拒绝了我,然后我就一直待在他身边,耐心的等他哭完。

一开始孩子只是一直流眼泪,但是后来一边哭就一边开始向我表达他心里的想法,他这几天不仅遇到了没有牛奶喝这件小事,而且他在学校里也受到了很大的委屈。慢慢的孩子就开始跟我说起学校的事情来不再哭了。所以有的时候并不是一些小事让孩子突然情绪爆发,而是一些事情的堆叠刚好到了那个临界点,孩子才会突然哭泣的。

并不是孩子都需要家长的拥抱,如果他们不需要的时候家长要充分尊重他们,并且耐心的陪在他们身边就可以了。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