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养廉银”最高是工资的100倍,年入百万,为何却还不够用_百度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7
众所周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在他落魄之时对官员的印象非常不佳,因此当他成为皇帝时,对官员的待遇极为苛刻,俸禄极低,仅够维持基本生活。清朝建立后,虽然略微提高了官员的俸禄,但仍然偏低。这导致一些官员开始利用职权贪污。为防止贪污现象,雍正年间清朝推出了“养廉银”制度。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清朝官员的工资。常见的县官每月俸禄为3两银子,而被称为“七品芝麻官”的年俸禄仅为45两,平均每月不到4两。这些都是底层官员的薪水,高层官员的俸禄也仅略有提高。例如,清朝的一品大员年俸禄也仅有200两。以清朝雍正帝的宠臣李卫为例,他官至浙江巡抚,为二品大员,年俸禄也只有155两。这样的低工资,对于养活一个家族来说都显得困难,更不用说还要向上敬奉各种上级官员,因此贪官现象屡见不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养廉银”制度应运而生。
那么,“养廉银”究竟是什么呢?它并不是官员的俸禄,而是类似于现在的“工资补贴”,其目的是通过高薪来避免贪污现象。补贴的数额各不相同,一般为工资的10倍,最高可达100倍。例如,台湾巡抚刘铭传的年俸禄为155两,但他的“养廉银”高达1000万两;而台湾总督的年俸禄仅为67两,加上军事补贴144两,但他的“养廉银”却高达2000两。如果以一两白银合人民币300-600元计算,取中间值400元,那么总督的年收入最高可达800万人民币。
然而,尽管官员们年入百万,为什么仍然觉得不够用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养廉银”中包含了办公经费,官员通常需要雇佣幕僚、师爷等随从,这些费用往往出自“养廉银”,因此用于自己生活的资金所剩无几。
2. 下级官员需要向上级官员送礼,以示敬意,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3. 高薪并没有使官员养成廉洁的习惯,反而助长了他们的奢侈之风,因此即使“养廉银”是工资的十倍甚至百倍,仍不足以满足他们的挥霍。
在雍正到乾隆年间,这项制度初见成效,贪腐案件明显减少。当时的广东巡抚年羹尧和广西巡抚孔毓珣赴任时,都拒绝了下属的例行馈赠。但到了乾隆年间,由于财政困难,清朝开始削减“养廉银”。到了嘉庆时期,“养廉银”已经所剩无几,加之白银贬值和物价上涨,官员们又开始贪污,搜刮民脂民膏。“养廉银”不仅违背了初衷,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而且,“养廉银”只发放给高级官员,低级官员很少能获得,而没有正式编制的胥吏连工资都没有,更别提“养廉银”了。
欢迎关注汉宣原创,如果您有任何想讨论的话题,请在评论区留言或加入我们的社群,分享阅读的乐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