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40万年前,旧石器时期的人类活动就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痕迹。考古发掘表明,湖南早在一万多年前就已经种植稻谷,并在新石器时代五千年以前进入了定居生活阶段。
湖南在夏、商和西周时期属于荆州南境,随着历史的变迁,春秋战国时期归属楚国,秦始皇时期设置了黔中、长沙两郡。汉代以后,湖南地区逐渐归入荆州刺史和后来的荆州、湖州、江州管辖。南朝时,湖南被划分为湘州、郢州、荆州和沅州等地。隋朝统一后,湖南设八郡,唐朝时期则分为山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等地,至唐代宗时期,湖南观察使的设立,标志着“湖南”这一名称的正式出现。
宋朝时期,湖南地位显著提升,尤其是洞庭湖区的大规模开发,使其在全国的地位日益凸显。岳麓书院和石鼓书院的设立,彰显了湖南的学术影响力。到了元明两代,湖南隶属于湖广行省或湖广布政使司,清初则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增设了多个府、道和府级行政区。
民国时期,湖南行政制度进行了变革,最终保留了省、县两级。在此期间,湖南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调整,设立了多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南的行政区域进一步细化,设立了多个专区和城市,包括现在的长沙市和衡阳市。
湖南近代历史充满了重要事件,如曾国藩在衡州组建湘军,戊戌变法中湖南的支持,以及黄兴的革命活动。北伐战争期间,湖南农民运动兴起,而抗日战争期间,湖南的长沙、衡阳、常德等地都经历了激烈的抵抗和牺牲,如著名的衡阳保卫战和长沙会战。
湖南位于江南,属于长江中游地区,因大部分地域处洞庭湖之南而得名“湖南”;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与湖北相连;湘江贯穿省境南北,又简称“湘”。据传,湖南自古境内广植芙蓉,唐代诗人谭用之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故有“芙蓉国”之誉。湖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湖南物产富饶,素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誉,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省境依江畔湖,风景秀丽,是海内外闻名的休闲、旅游胜地。全省辖14个地州市、122个县(市、区)。湖南是中西部经济发展最活跃的省区之一,尤其文化产业走在全国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