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河镇:寻访户县东岳庙戏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6

鄠邑区(户县)位于西安市西南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河。在城区西北郊,有一座甘河镇,名字源于村旁的甘河。在甘河的东岸,有一座东岳庙,深藏在西安市鄠邑区第二中学的校园内——


甘河镇有1400多年的历史,曾经拥有大量的庙宇建筑,包括东岳庙、遇仙宫、黄龙庙、无量庙、太白庙、老爷庙、钟馗庙、城隍庙、菩萨庙等。如今,仅存的这座东岳庙,但是已经不是原貌。

2019年11月3日上午,我和家人经过甘河镇,参观完这里的遇仙桥后,便来到西安市鄠邑区第二中学。周末,校园的大门紧锁,看不到一名师生,向门卫说明来意,前来寻访东岳庙,便允许进入参观。


从北门进入,向南约50米,左边就是东岳庙的戏台。它坐南朝北,面对着正殿,坐落在1米多高的台基之上,东西两侧各有一间过道门。戏楼面阔五间,进深二间,五架梁结构,单檐歇山顶,面宽13米,进深11米。

相传,这里始建于西汉武帝时期,唐、宋、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原本有五岳殿、厢房、戏楼,大殿、后殿、献殿等众多的建筑。据说,庙内曾经有大、小两座戏台,小戏台早已被拆除,只剩下这座大戏台,在五岳殿北50米处。


戏台南侧


戏台北侧


过去,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这里都有庙会,会期总共六天。每回都要演戏,先在小戏台演三天,再在大戏台演三天。有时,两台同演,相互赛戏。

如今,在中学校园里面,周围都是教学楼,戏台上空空荡荡,曾经的庙会估计早已不再举办了。据说,在戏楼东补间的梁上,刻有“光绪辛巳年重修”的字样。由此判断,现在的东岳庙戏台应该是清代晚期建筑。


在戏台的底座上,东、西、北三面镶嵌有精美的石雕,包括各类花卉、缠枝、水波纹浮雕图案,以及两件向外突出的兽头。其中,两件兽头左右对称,在台基北面的两侧,五官清晰,手握绣球,好像狮子,又好像龙。从这些石雕的风格和保存情况来看,年代可能比上方的建筑要早一些,跟元代遇仙桥石雕的风格非常像。


戏台的北侧,有八株柏树,东西相对,夹道而立,应该是曾经东岳庙留下来的老树。柏树的北端,戏台的对面,还保留着一座面阔七间的殿,大门紧锁,还在使用。根据位置判断,这里应该是东岳庙的正殿所在地,供奉着东岳大帝,也被称为“泰山神”。


在正殿后方的屋檐下,放置着残损的石狮和石碑。据说,这里保存有四通明清时期复修东岳庙的石碑,分别是明代《重修东岳庙记》、清代《重修东岳庙碑》《东岳庙图石碑》和《西安府周至县甘河镇重修庙记》碑。


在《封神演义》中讲道,姜子牙封周朝武将黄飞虎任东岳大帝之职,执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狱,凡一应生死转化人神仙鬼,俱从东岳勘对,方许施行。

全国很多地方都建有东岳庙,西安东岳庙、华阴东岳庙先后被公布为陕西第一批和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9月16日,户县东岳庙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是,至今没有树立任何文物保护单位标识……



相似回答